灵程感悟

中国式断片的丰碑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fuyinyingshiwang

【小记】:后来才觉得答应“写作之夜”丛书的主编大人约稿的轻失,写史铁生的名家高手太多了。我怎么来下笔?幸好尚有一点点的信心:神的灵在我身上,可以等待圣灵的引领吧。

中国式断片的丰碑

作家:海夫

史铁生啊,真铁生也。肉身的沉重与生命之丰盈,残疾的局限与思想之丰美,他毕生的写作满溢上帝的恩宠。是的,这座丰碑,只能是属于他,中国式断片的丰碑。他著作丰厚,文学形式中的各类文体如精通十八般武艺的好手,多有出手且招招不俗。那何以谓之断片的丰碑?乃因无论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哪种文体都内涵并闪耀着“史铁生标记”的光芒——那种智慧断片才有的思想的深犁,彩虹的迷光。

蕴藉在文字中的一片片生命仰止的飞光,史铁生成为史铁生:从不禁于轮椅病室,灵魂常常仰天大笑出门去的他,观世间万象,洞人生真谛,或高处着眼,或幽处执著。或许他此时正在天上笑曰:作家、思想者、哲学家等尘世的标签不要往我身上贴。若真的喜欢我,觉得我尚有价值,就循着我思想的轨迹,生命的气息,静静地读过来吧。断片从来不断,因为生命永存,爱无止息,“死是不可能的”!

中国的历史和语境并不利于断片的发流和丰茂,因为断片的本质乃是在对真理的不断追问和探寻,是思想朝向至善的不停出发和飞翔。蒋蓝在其《一个随笔主义的世界观》中写到:“断片特指古希腊以降的一种思想性文体。从古罗马的奥勒留《沉思录》,到留基伯、奥维德的断片文献,从帕斯卡《思想录》到尼采《查拉斯图特拉》,从施勒格尔《雅典娜神殿》到利希腾伯格的《箴言集》再到俄罗斯的“狂人”罗扎洛夫的大量断片,体现出思想大于文学的特点。就汉语写作而言,从张申府的《所思》到鲁迅的《热风》,从萌萌的《升腾与坠落》到陈家琪的《人生天地间》,逐渐使思想的彰显与意象的深植达到了某种均衡”。

然越是进深、追寻,越发现全面真理是不可能到达的,它似乎处在一种运动中的开放的状态,永远吸引着写作者灵感附体如磁铁般指寻那真理之光。在此过程中,思想的绽放和真理的闪现得通过它最“对位”的文体来表达。文体之变,宛如兵器之于技艺的重要。显然文体意识是由文本在读写过程中的自有功能所决定的——“断片”那么自然而然地成为史铁生朝觐神圣路上的木掌,逾越天堑与恢弘叙事之间的钢丝。

在这样的创作经历中,可能铁生也没有太多地想要创立某种文体,竖立某种标竿。但恰恰是这种心无旁骛,至真至情,一生倾力于思考,探索,言语……在文g e后三十年的中国文学创作中他一直是个人间异数,不合流、不迎众,不扯虎皮、不立山头。他甚至说不要谈文学,我就是在写作。他一直在知行合一地践行:老老实实地书写,诚诚实实地求问。主耶稣说“叩门就开门,寻找就寻见。”他得到的是读者由衷的感动,朋友们打心眼的佩服,以及从天上而来的冠冕与奖赏。

多年以后,不单是写作者们,哲学家、心理学家、思想者、情感辅导者、宗教徒、甚至民zh u人士、公共知识分子等都能从不同的维度向史铁生进发;多年以后,当人们沉下来叩问社会的公义、生命的意义、爱情的灵魂、信仰的价值、思想的高度与广度;多年以后,当人们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文体的试验性做梳理追溯时,依旧会扼腕惊叹:一座断片的丰碑静静地在那里,并且早就在那里。

又为何要加上“中国式断片”?就像诺奖评委和世界上各路读者的品鉴一样,不仅看到作品思想的普世性和尊严性,也窥见其独特个性和民族文化性。史铁生读书广博,思路开阔,行文潇洒。既有西方文学的理性、宏大、准确之美,又不乏中国文学的细腻幽微、婉致浪漫。无论飘雪的午后还是向晚的灯下,细品铁生的文字,恍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又仿佛魏晋风骨、唐韵宛存,亦可挽住宋词清香、元曲衣襟,且和明清散文小酌,民国文白流芳。

具体而言,史铁生善以微见真——在崇尚人伦和自然启示的国度,生活的细节、细微的脉动更能闪烁真性真理的吉光片羽;善以静著善——有过多少与地坛的独处,与爱情的绵缠。那静夜的沉思,孤寂的辗转,静观万物,魂游象外,天地不言的至善如清露滴响他的心弦;善以景生情——情景交融相生,尽在不意忘言中是中国文学源远流长的传统厚积。史铁生得之于心运之于笔,故再怎么思想论理也毫不觉枯燥生硬。善以幽为美——幽微、隐约、缥缈等与之相应的反义词广大、显明、恢宏,奇妙的张力在他的文中自然地融为一体,其长阔高深一如永恒之爱愿。

中国式断片的丰碑!来者可追的太多,它在安静的光中等待自己的知音。

【作者简介】海夫本名:康晓蓉,本站作者。作家、诗人、牧者。籍贯四川,70后。1995年大学毕业到浙江工作。先在中学执教语文,后从事影视、杂志等文化传媒工作。2006年回居成都,2007年归主。2010年开始牧会,2013年7月按立为牧者。诗作散见《十月》、《中国当代女诗人爱情诗选》等。2007年出版诗集《诗三百与字一个》,写有哲学散文集《生命与爱》,2012年自选诗集《活水》。2013年信仰文集《风随着福音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