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晚,一名22岁刚毕业的女生从湖南农业大学一教学楼上跳下身亡。报道称,基本排除他杀的可能。又有消息称,该女生已经拿到毕业证,并在一家日企工作,不过她曾在微博上抱怨工作太辛苦,还曾说过想跳黄浦江。
据统计,我国每年每10万人中自杀人数为22.23人,在全球排在第10位。然而,因为我国人口基数比较大,因此我国自杀者数目大约是世界总自杀人口的三分之一。自杀已经成为中国年轻人中最为常见的死因;中国妇女的自杀率超过男性达25%。(资料来自维基百科)
“每年四、五、六三个月是自杀人数最多的时间,”早在刚刚进入四月份之际,一位传道人就曾发出这样心痛的感慨,“或许是因为高考、毕业、工作等原因吧。”这位关注青年事工的传道人如此解释这段时间自杀率上升的事实。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或许会有更多痛苦的灵魂选择这条不归之路,一些牧者对此非常心痛,也曾努力推进向这些年轻人传播福音的工作。但是,相比这一个广大的禾场来讲,我们已经投入的时间、人力和精力,恐怕还远远不够,这一群体需要得到我们更多的关注,这一现象也应引起教会更多的反思。
不可否认,教会需要在许多层面开展工作。然而,一间教会能够长久、持续地发展,培养后代是一件必须要重视的工作,其中之一就是培养青年人。青年人是社会的未来,同样也是教会的未来,重视并积极引导青年人明白我们的信仰,抑或是教导基督徒的后代信仰的功课,以及培养已经加入教会的青年信徒,这些都是今天教会所需要思考,并投入精力的关键之处。
当事情已经发生的时候再去应对,已经失去了最佳的时机;当一些人已经选择了这条不归之路之后,我们只能够为他们默默流泪,并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其他有需要的人身上。作为教会,则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反思,帮助青年人能以更好地生活。
其一,教会应更加重视对青年信徒的教导。事实上,青年信徒的流失已经成为制约教会发展的一大因素,很多教会曾经使用的传统方式,在今天青年信徒的身上已经不再适用。因此,教会牧者应花更多时间在如何更好牧养当今青年信徒上面,尝试更加有效地方法,为主赢得今天的年轻人。并且,当一个教会的青年信徒得到很好的牧养的同时,他们自然会吸引更多同龄人进入教会,进而得以明白福音,得着救恩。
其二,教会信徒的后代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如今,教会中“牧二代”、“长三代”的问题已经日益凸显,许多基督徒的后代不明白信仰,甚至根本不知道父母的信仰为何物,其中包括一些传道人,甚至牧师、长老的后代,让人不得不为此感到惊讶和慨叹。圣经说:“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箴22:6)摩西也曾吩咐以色列百姓:“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也要系在手上为记号,戴在额上为经文。又要写在你房屋的门框上,并你的城门上。”(申6:6-9节)。我们万不可仅仅关注他人的后代,却失去了自己的后代。
其三,关注社会上更多的青年人可为教会打开更大的出路。有人为当代青年陷入信仰危机表示忧虑,“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而与之相反,在文化领域却呈现出低迷状态。在学校,很少有人会关心你信仰什么,甚至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信仰……中国青年人似乎从没有这么迷茫过,即便是在那些战火纷飞的年代也不曾如此糟糕。”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我国经济上的改革开放,国民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得到了激发;然而在那个时代,我们看重的仍然是“作风正派”、“心地善良”、“稳定长久”,事业心和上进心也被非常重视。到九十年代,贫富两极的鸿沟逐渐形成,物质和金钱的作用更加明显,国民对金钱的追求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物质利益”和“金钱万能”也曾被视作万恶之源屡遭批判。进入新世纪之后,旧的价值观基本被打破,而新的价值观却未得到建立,“宁在宝马里哭,不在自行车上笑”的思想竟在社会上广为流行。而因着物质主义的膨胀,且在经济全球化、职业不稳定、房价飞涨等巨大压力下,越来越多的人感到身心俱疲,个人的情感需要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物质主义的追求中转而面对自己内心情感的追求。
这些情况对于教会而言,并非全部是好消息,也并非全部是不利的消息。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为传播福音真理打开了更大的道路,另一方面也向我们发起新一轮的挑战。在面对后现代思潮兴起的当今社会,如何向那些失去同意的标准,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们解释福音的信息,的确是我们应当常常思想的问题。
一个生命失去了,我们希望能够为社会做一点什么,以减少每年“自杀季”之中失丧的灵魂的数目,让这些灵魂的家人、朋友以更多的欢喜代替他们将会流出的眼泪。或许,仅仅因为你我的一句话,就曾挽救一个垂死挣扎的灵魂。尽管我们不一定完全知道,相信上帝那里比任何人都清楚。
2013年6月25日
【作者简介】李舍坷,基督教网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