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专栏

耶希亚2013青少年营会写意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fuyinyingshiwang

1

回来的车上,坐在后座的谦逊,突然哭了。这个一头卷发,有着天籁般音色的男孩子,释放了压抑很久的情感,控制不住地抽泣起来。

他担心被我们发现,头望向窗外。

但敏感的我,早已料到他的内心,涌起狂风巨浪。

我转过身去,却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安慰他幼小的心。

也许安慰的唯一方式,只有聆听。

谦逊的妈妈开着车,和我聊起这五天时间,在耶希亚“就这么跳”青少年音乐营上的点点滴滴。谦逊的妈妈,我叫她亚姐,是位和善、质朴的姐妹。生活中的亚姐,总是笑容可掬,言谈举止间,有一种亲和力。

她说,谦逊参加耶希亚青少年特训营,最后一周,参加“就这么跳”音乐营。在山上将近一个月时间,给孩子带来非常珍贵美好的回忆。小伙伴们朝夕相处,既有丰富多彩的课程安排,也有能历练孩子生活能力的户外拓展运动。许多个细节融汇在一起,再加上最后一周的音乐营,升华了孩子之间的友谊。一百余位小伙伴手拉手,一起唱歌、跳舞、学音乐,赞美上帝,一起看日出,彼此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我说,是啊,童年时的友谊,弥足珍贵。当他们成长起来,再回首这一段,会发出由衷地欢喜。

然而,只是娱乐本身吗?或者只是营会提供的丰富活动,让孩子恋恋不舍这段友谊么?

也许是的,但不全是。可能更多的,是来自对上帝单纯的信靠,因此产生对生活、对童年、对友谊,截然不同的理解和印象。

正如耶稣所说,聚集在天国的,都是像小孩子一般的人。这是一个美好的隐喻,天国代表最高的理想,而孩子,则预示了最为精彩的生命。

车行驶到中途,我终于不忍心看到谦逊委屈的泪水,便告诉他:人这一生,在不同阶段会结交不同的好朋友,现在网络通讯这么发达,以后你们的友谊还是可以持续的。

谦逊听后,停止了啜泣,玩起了Ipad。

第一次认识谦逊,是在耶希亚布道团的一次布道会上。当时他和另一位小歌手同台献唱《真爱常留》,这首歌是凡口草弟兄写给汶川地震的受难同胞的,能使人在温暖的旋律中,看到黑夜里的光。那两个小孩子的声音,使我印象深刻。

感动过我的,有英国的“天使之翼合唱团”,也有像谦逊这样千千万万个小孩子,用单纯的心灵发出的歌声,也许更接近音乐艺术最原始的真谛。

2

我想,正是基于对下一代孩童的关爱,促使“耶希亚”团队经过无数个日夜的鏖战,举办今年的青少年音乐营。从立意、策划、组织,到人员的调配,事无巨细,都需要付出极大的辛苦和耐力。

耶希亚青少年特训营,属于封闭式的综合训练营,目的是通过一个月的集体生活和训练,提高孩子的生活能力、学习兴趣、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既有各种音乐乐器的学习,也有野外拓展活动,比如真人CS,非常能锻炼人的意志力和协调力,中间举办的户外沙滩音乐会,是一大亮点。耶希亚的音乐会,无论是成人版的,或者青少年版的,宗旨都是敬拜上帝,用各种欢快灵活的方式,将人们招聚在一起,共同感受上帝的爱,以及实践人与人之间的爱。

夜幕落下,伴随着潮汐起伏,孩子们在沙滩上,载歌载舞,用各种富有创意的节目,释放生命中的欢愉。一个个稚嫩的脸庞,流露出心底的欢乐,胜于在补习班上的收获。周围其他游客看到后,也被吸引而来。有一位来自香港的孩子问我:“这是儿童夏令营么?”我说:“是的,是专门为孩子们举办的夏令营,但不同于其他社会性质的夏令营,我们是一群基督徒组织的,教导他们从小就敬畏上帝,跟随耶稣,有一个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他说:“有机会我也好想参加。”我说:“欢迎”。

仿佛,在这些跟随耶稣的孩子身上,人们感受到另一种风采。

这种风采是什么呢?用言语难以尽述。总之,这是所有中国孩子普遍缺乏的。我常和身边的兄弟们调侃,我说这个国度是没有童话的国度,也是拒绝童年的国度,以至于迫使鲁迅要以《救救孩子》,来表达最深的愤懑。我们的孩子从出生开始,就生活在长辈们不切实际的理想和抱负中,稍后,背负着沉重的学业压力,在不健康的校园氛围和社会氛围中成长,于是,便有了80后作家丛治辰在《小草正在生长,请勿打扰》中的那一幕:来来往往在校园中的人,早已没有了生命的朝气,从幼儿园开始,就已经被繁重的学业剥夺了童年,脸上写满太多的无奈。当许多媒体报道大陆时下的八零后一代,过早地暮气沉沉,在高房价时代早已丧失青春的理想,原来也是有其原因的。

可是,看到今年参加“耶希亚青少年特训营”的孩子们,我不自觉地百感交集:既看到了希望——他们生命中信仰的种子将来一定会蔚然成荫,而这份关于爱,关于理想的信仰,未来一定会成为公民社会的基石;也有一种艳羡——对于他们来讲,大多数没有童年的中国人,至今仍然活在鄙视童话、鄙视理想、鄙视纯粹的梦靥中;还有一种担忧——这些孩子生活在物质大繁荣,各种自由主义思潮风起云涌的后现代社会,由他们这一代开始,是否能承担起将福音的火种薪火相传的重任?

也许,对于我这个被拍在沙滩上的85后来说,目前唯一能做的,是和孩子们做朋友。就像耶稣做所有人的朋友那样。这,同样是一种幸运。

3

参加此次营会的,年龄最小的6岁,最大的也不过13岁左右,如果按当下的社会学归类,他们应当都属于

“00后”,也就是大多出生在2000年之后。记得许多年前,很多人探讨大陆的“80后”,称之为“垮掉的一代”,几年后,又开始认为“90后”是“脑残的一代”。如今,当年遭遇众人鄙视的80后,已成为中国社会生产力和劳动力的主力军,当许多人对90后颇多微词的时候,他们仍以特立独行的姿态,向世人展现出另一个“小我的世界”。那么今天,当人们看到这些“零零后”们,又会给他们贴上怎样的标签?

毋庸置疑,标签本身并无法真正代表这个群体。对群体的标签式定义,是受到商品经济的影响,以至于人们判断一个人,或一个群体,也往往以“标签”命名之。事实上,生活在一个小时代中的个体,均有各自闪光的一面,不在乎长相、年龄、家庭背景,等等,惟独在乎那一位赐下生命恩典的创造主,祂在创造之初,已经赋予每一个生命独一无二的色彩。

问题在于,如果一个人只是按照社会化的眼光去审视,所产生的解读一定是偏颇的;如果一个人按照信仰的视角去审视,他一定会被赋予超越性的视力,在那些可爱的生命身上,发现恩典的美善。

那么,什么才是恩典呢?基督徒学者谢文郁先生,曾在一次访谈中谈到,中国文化中普遍缺少恩典的向度,因为没有对恩典的约束力,便觉得什么都是理所当然的,由此产生民族性的精神危机。

恩典,其实很简单。就是承认,什么都不是自己的,包括我们的生命,在永恒中的某一刻,被上帝的手触摸,便来到这个世界。尚未到来之前,上帝就已经创造了供我们生活的一切资源。所以,生活在这个地球村上的人们,唯一所能做的,只有感恩。

恩典,其实也就是,这些营会上的孩子们,单纯地参与耶希亚为他们安排的活动,单纯地生活和敬拜,童年里的传奇,生命的乐章,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4

2013,耶希亚针对青少年举办的营会,先是为期一个月的青少年特训营,紧接着是为期五天的“就这么跳”音乐营,特邀请了台湾“欧赞”乐团,对孩子们进行专业地密集型培训,分为“话剧班”、“现代舞班”、“贝思班”、“吉他班”、“架子鼓班”、“手工班”,等等,根据不同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因材施教。

欧赞乐团拥有丰富的儿童主日学教育经验,他们出品的CD,从编曲、作词、到外包装,非常能吸引孩子的心,就连欧赞的几位歌手,从穿着、舞台表现力,也都流露出生命的喜乐。几位乐手,如吉他手、键盘手、贝斯手、鼓手,不仅在乐理技巧上精益求精,更有一颗谦卑仰望的心。

也就是在这五天时间中,升华了谦逊和其他小朋友之间的友谊。最后一天晚上,举行了闭营音乐会,也同时是汇报演出。当我看到这些富有创意的节目,突然有一种“长江后浪推前浪”之感。

这些自编自演的节目,既有舞蹈,也有歌曲,还有音乐剧。印象深刻的是,孩子们根据旧约圣经中约瑟的故事,演绎的《约瑟的彩衣》,以娴熟的技巧,再现了那一位犹太英雄的传奇故事。没想到,几千年前那位生活在陌生遥远国度中的传奇人物,如今却在这些中国小孩子们的精心演绎下,生动活化了起来,就好像发生在此时此刻的当下。大概,这也从侧面发映出信仰的力量吧?

营会期间,我与一位学员的家长交流,她目前定居在意大利,暑期特别赶回温州,带孩子参加耶希亚的青少年营会。她不无真诚地说:“生活在国外,的确很难融入,文化差异太大,所以选择让孩子在自己家乡的土地上,参加一些活动,我认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真正的教育一定是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灵,从小就感受爱,学习去爱,这比什么都重要。”

我想,当这些孩子们年满18周岁,开始进入社会,承担起各自不同的社会角色,偶然的瞬间,想起他们的童年,曾在耶希亚的营会中度过了生命中宝贵的时光,然后整装行囊,继续以耶稣的爱,去爱人,爱生活,这便是耶希亚举办青少年营会的终极目的。

【原标题】我们不曾度过的好童年——耶希亚2013青少年营会写意

【作者简介】罗博学:1986年出生,本站作者,基督徒作家,来自西安。先后在海内外的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100余篇。如北美的《海外校园》、《国际日报》、《中信》,《东西方》、加拿大的《真理报》、以及大陆《西北电力报》、《青年文摘》、《家园》、《华夏散文精选》、《芥菜籽》、《信仰之旅》等刊物,并常见于“人民网”、“信仰之门”、“一五一十”、“旷野呼声”、“爱思想”等思想文化网站,在“中国学术论坛”、“影响力网站”开辟个人专栏。现为华人基督徒文学艺术者协会会员、网站编辑、《OC爱梦想》执行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