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信仰两难困境中的洞开
本站作者:海夫
——读查常平的《新约的世界图景逻辑之引论:新约的历史逻辑》
能作为题记的是这句经文,也只能是这句经文:
“直等真理的圣灵来了,祂要引导你们进入一切的真理;因为祂不是凭自己说的,乃是把祂所听见的都说出来,并要把将来的事告诉你们。祂要荣耀我;因为祂要将受于我的,告诉你们”。(约翰福音16:13-14)
写作和阅读,在爱中出发
“三百首诗都是那一个未曾涌出的字”,而这38万字的《新约的世界图景逻辑之引论:新约的历史逻辑》涌出的其实就一个字:爱。是与真理相遇的爱成就了这本书!若非在爱的邂逅中阅读这本书,恐怕很难明白并和作者一起向真理飞升。
这本学术的深奥的书怎么和爱字挂钩?在中国式的思维辞典里,爱乃是和感情、感觉连在一起,顶多也不过感想。既然多局限在感情中,由此发生的文化必然是肉体的感性文化。故“爱”这个字的广泛使用都是在五四以后,至今不过百年了。这种思维方式让中国文化到宋代就已经气脉残败:程朱理学的无力突破,宋词弥漫暗含的淫语之风,国力的不可阻挡的衰微……与此同时的西方,因着面向上帝的不断积累的理性思考和探寻,早在历史教科书写明的文艺复兴开始之前就已经完成了内在的转发和复兴。
回溯基督教来华史,除了异质文化的难以兼容,传道策略的失误,当时具体的历史国情等因素,更深层的因素恐怕在这里:感性文化难以深入真爱也缺乏理智来领受真理,并由此生出在真理上扎根的爱的力量,从而延伸构建出被光照的“中国新文化”。这样的力量看似峻严不浮华,实则燃烧更持久的生命激情。因为上帝作为真理启示者本身既是最长阔深高的情感,也是安定和运转昊昊诸天的理性逻辑。两相辉映的最高潮乃是主耶稣在十字架上说:成了。
惜乎很多信徒包括传道人都不明白这个,导致信主多年其信心仍是在自以为的信和爱的基础上,而非建立在耶稣基督的磐石上。查常平及他的这本书无疑是一记钟声:他的工作在中国开教父之先河。他说读这本书先读后记,这话翻译出来当是:你要先看到我的心,才能进入我的书。看到了吗?一颗袒露在主前的赤子之心,一个被主爱点燃的爱的灵魂。若非这样的心灵怎么可能让青春皓首穷经,怎么可能在挫折和失意时仍向着标竿直跑,怎么可能将对妻子、弟兄、学问、真理等的爱蕴藏在字里行间。
有良知的中国知识分子的血液里似乎天生就奔流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骨子里从来都抹不去天降大任、道义在肩的使命。这里面何尝不是上帝的怜悯,要在其中存留不向巴力屈膝的余种并等待祂的呼召。作为这个时代的查常平,他对这片土地和这个族群的深挚的爱让他在长夜里得听全能者从天而来的声音,细微的给他的声音。
窥见其真爱的来吧,现在可以对这本书推门而入了。
乘圣灵的翅膀,如鹰上腾
进门之后想登堂入室,洞见其真,还需一个有力的引导:圣灵的引导。这本书里洋溢着圣灵的做工。越到后面成书的文字部分越能体会到那种难以言传的在真理中书写的自由,甚至可以看到查常平灵命的成长蓬勃的轨迹,从中可期待他的《新约的世界逻辑图景》引论之后的著作的美妙。
从研究书写来说,迄今为止圣经神学包括圣经的人文-社会学大致有三类:一类是过分的灵意解经,以致随意到将圣经当评书快板、春秋演义;一类是拿着人的理性的剪刀,合意于人的大谈,不合意的越过或剪掉或直接指其有误。也就是将人言逻辑高过神言启示;一类是让圣经神学成为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研究的奴婢和下酒菜。
然合乎中道的圣经神学(包括圣经的人文-社会学)离不开圣灵和圣经的兼备与平衡。中国人实则又并不缺乏理性思辨能力,从佛学在中国的发展可见一斑,玄奘在印度的大辩论中的出色表现便为一个证明。可惜这种能力因鲜有天光、多向内求而无力生成更高的智慧。感谢主!查常平立足本土,兼备圣灵的运行和对圣经的扎实研读。他在书中提出神言、人言和方法论的逻辑,何尝不是他既对圣灵启示充分的尊重,又对理性逻辑的高度肯定,并本着认真做学问的科学精神。
即便愿在爱中阅读,并有圣灵的引领,不少人可能还是一看这本书的目录,再简单翻阅一下就吓倒了:太高深了,书中涉及释经学、圣经神学、系统神学、历史神学,历史哲学、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乃至时间神学等。其实没那么难,必要的哲理和思维训练以及一些生疏的用语通过学习就能了解。何况作者在文中并没有故意用生僻的概念、晦涩的语言,相反更像是和知心朋友的彻夜交流。从其行文风格,几乎可推论作者还可能长期在讲台侍奉。这类神学著作多有两种,一是学问家、教授写的,一是牧师兼作家写的。上帝启用祂的一个仆人可不是没费心思:在查常平的文笔中两类的优势兼而有之,既有学术的慎密,也有传道的晓畅。
丰盛在等待的阅读探险之旅再难也值得,正如作者在2009年的后记中写到:“用创造性的想象力和结构性的思辨力去展示世界逻辑图景的魅力,揭示其存在的终极根源和永恒价值。”龙应台等未信者可以理直气壮地逐一列举其为什么不信,相信被真理得着的人为什么不更加有理有据地说出自己为什么相信!查常平在这本书里用自己的方式在说为什么值得信;信何以成为信;当信成为信,给生命、人群、家国带来的更新和价值;又因着信,世界当有的秩序和正义……当抱着这样想得答案的渴望的时候,阅读就变得生动而有趣,且圣灵必引导我们进入一切的真理。
面对基督信仰两难困境的挑战
也唯有在真理的光中这本书的价值才能凸显并被清晰地看见。在前言里查常平写到:“我深入讨论了历史在发生学意义上作为事件,在文献学意义上作为人言,在历史学意义上作为事实的涵义,以及逻辑在希伯来传统中作为神言、在希腊传统中作为人言,在逻辑学传统中作为方法的涵义,接着讨论《新约》这个历史文本在整体上以及各个部分所内含的语言观、时间观、正义观、信仰观,最终想发展出一种“汉语神学语境中的圣经神学”。在内容提要的结语:“从而为中国当代人文学术普遍缺乏绝对在上的超越性的演进取向提供一种可能的参考”。更重要的是前言中的这些话:引论付梓出版,全部《新约的世界图景逻辑》有待于对新约各个部分的开启。它将分别为第二卷——马可福音、第三卷——马太福音等等而问世。这些工作的目的,就是期盼打开我们应当如何生活的应然世界。
“期盼打开我们应当如何生活的应然世界”!这些工作何其重要,其意义也许作者本身都没有完全意思到:这些工作不仅是为中国当代人文学术提供超越性的可能,也是在为世界的基督信仰及其衍生出的文化提供超越性的可能。纵观基督教发展史,当基督信仰走到逼窄的现实的尴尬困境时,上帝就先兴起一个人或一小撮人来拓展引航。
当今世界的基督信仰正在两难的困境。为什么用基督信仰一词,而非基督教?问题之一就在这里: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后,整个基督信仰的阵地步步萎缩,又深受世俗化的侵扰——从政教合一的神权图景局限到诸多宗教之一的基督宗教,从基督宗教局限到社会道德和伦理层面,再从社会道理伦理层面局限到教育学、心理学等人文学科的小分支,甚至小分支的地位都岌岌可危,局限到只关乎个人心灵和信仰的选择。连法律都明文规定信仰只是个人的自由。哲学家康德说宗教就是社会伦理和敬拜的模式。×××说宗教就是人们的鸦片……诸如此类的解释难道不对吗?从人言的角度它们不乏哲理的深刻,这样的言说何尝不是基督信仰沦落萎缩下的必然产物。
但圣经分明启示了完整的世界图景逻辑,主耶稣分明严责了宗教及宗教人士,并籍着十字架释放和拯救了宗教,将基督事件和世上所有的宗教学说区别开来。而世人在做什么呢,信的祂的人在怎样跟从呢?若是把基督教作为世界诸多宗教中的一种,基督教的教导和吸引力与其他宗教、文化相比几乎没有什么优势:讲血亲人伦、道义理想比不上儒家的历史深厚;论心灵和肉身的自省、修炼、净化赶不上佛、道、瑜伽等的功力;整体行为的规范、信仰的虔诚难与伊斯兰教齐肩;生活的智慧、教育的执著逊色犹太教;教阶的有序、恢弘的一统不若天主教;对圣灵的敏锐和传统仪式不及东正教……从中可以理解为什么其他宗教在欧洲、北美等地疯长,人们兴趣盎然、乐意尝试。
如果是这样,以赛亚书60:1-3的经文不是上帝在撒谎,就是人在撒谎:“兴起发光。因为你的光已经来到,耶和华的荣耀发现照耀你。看哪,黑暗遮盖大地,幽暗遮盖万民。耶和华却要显现照耀你,他的荣耀要现在你身上。万国要来就你的光,君王要来就你发现的光辉”。可即便人失信,上帝还是信实的!这就基督信仰在当今的另一个难题困境:历史已经证明了推行政教合一的基督教国家也是行不通的。一则人的罪性如此深重——越拥有神圣权柄的人也容易堕落,这也是撒旦试探主耶稣的一个重要内容,刺激其名誉心和权力欲。由此得胜的主耶稣在启示录中提醒神的使者重仆的居所可能是有撒旦座位之处,以神圣的名义来辖制生命、社会与发展。
二则上帝明确启示为主耶稣再来的时候,才是祂完全掌权做王,和众圣徒一起治理和管理世界。圣经里写得清清楚楚,主耶稣要来两次,第一次来偏重于诊治救赎人本身的里面的问题,第二次来偏重于解决掌管外在的世界的问题。在主耶稣再来之前,人想打着祂的名号一统天下是不可能的,也是上帝不允许的。
那么该怎么办?个体自由带来巴别塔的越修越多,信仰一统又可能招致活力匮乏。基督教当何去何从?每一个信仰基督的人都得面对这个切实的两难境地。这两难境地何尝又不是信者自己遭遇的呢!常困在基督教和基督性之间。在现实世界,基督教属于文化社会学范畴,偏重于历史性的社会建制及相关理念形态。基督性也就是神性,其中尤其是人们对神性的追求和体验,属于生命在体性范畴。从古及今的文化都在述说人类对神圣超越者的力图接近。怎么接近呢?近百年来关于“有没有赐下别的名可以靠着得救”讨论得非常多,耶稣基督之外也可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思潮甚至占了上风。
问题就在于诸多的讨论主要都是人言,人在自己的言说中太容易各执己见。关键是能清楚知道自己的人言在神言之中,并被神言所发吗?确认整本圣经尤其新约部分上帝的启示没有缺乏,所展现的世界图景也相当完整吗?基督徒往往缺乏的是合于祂心意的领受,局限的是人本身理智的局限。其实上帝早预备好了!查常平所做的工作正是对当下局限的超越:回到天父世界的逻辑图景。借着新约的世界图景逻辑的展开,让人看到信仰与生活的整全的应然世界。钟志邦教授评论该书时说査常平博士希望“将人的价值理念同上帝的逻辑言说关联起来,将人的理想与上帝的启示协调一致”,应该是从这个角度而言的吧。
是的,有力的回答
什么是真理?绝大多数的解释和信仰都是一种理念及在这种人言逻辑中构建的世界模型。唯独基督信仰明确地宣称真理就是耶稣这个人,更准确地说是上帝通过耶稣来显明的祂的作为和言说,也就是说基督信仰必须是真实的历史的信仰,并在信仰中实现真正的历史。查常平在这本书中吸纳剖析历代各家各派的基础上,用了相当的篇幅来论证历史逻辑的定义和结构,论述新约历史逻辑的根源和研究方法等。得出“《新约》的历史逻辑的核心命题应当为:基督信仰,即信仰基督,信仰上帝之言成为了肉身的历史上的耶稣和耶稣的肉身成为了被传言的基督”。
有未信者或曰:有的文化里也是信仰一个神圣的人,何以凭说基督才是真信仰,别的就是偶像崇拜?!许多神学家、传道者对这个问题无力给出让人信服的回答而多寻求哲学、考古学、心理学等别的学科来做解释,结果多半是节节败退。保罗说我只知道、只传讲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因他深知这是面对异教和文化不断质疑、攻击的得胜权柄所在,也是基督信仰的根基所在,保罗及使徒们就是靠着这个在希腊、罗马的理性文明之地与日得胜。查常平也是一样没有抓别的,而是紧紧抓住新约圣经这个历史文本,依靠超越历史和逻辑的绝对者,从历史文本的构成要素来描述上帝启示给人,并与人一同经历的历史的世界图景,显示上帝在耶稣基督里和人的绝对相关性又绝对差别,即在上帝和人,人和人之间展开的信、望、爱的正义秩序,以及在这样的逻辑中完整儿真实的历史。
有信者或曰:这些论述有什么希奇的?我们基督徒当然是信耶稣,拜基督。希奇的地方正是在这里,在异教和世俗化的重重浸染里,基督徒更需要明确知道我的信何以值得信,何以成为信;我的信又何以在历史上书写,从而书写历史;我的信如何构成生活的逻辑,和永恒生命相连接,从而获得自身与世界的意义。如果不能明确这些并将道活在肉身,初代教会的使徒们就已看到败落和败坏不来自外在的处境,来自信者和教会内部。现在面临的两难困境同样也是困在内部。
怎么是困在内部呢?又怎么不是呢,现在说到基督信仰,基本上等同于心灵的教义、道德的宗教,更甚者和迷信、和烧香拜佛没有太大区别,只是烧的拜的“神”名字不同而已。于是有人说基督教有价值的就是讲爱,连仇敌都爱,其他的乏善可陈,一种历史较长、影响较大的宗教而已。这势必造成信者越来越少,转而随从别的,即便留在教会的生命成长也很慢,难以长成为基督的精兵;这势必给异端邪教留下足够的空间,给“妖魔鬼怪”空出宽阔的地步。不少基督徒看到这个而提出要涉足公共,影响政zh i,大力发展基督教文化等。便有另一部分基督徒出来说传福音才是最重要的,拯救灵魂才是首要。由此的各持己见得难免都有盲人摸像之嫌。
查常平对此乃是科学地指出真信仰究竟是什么,世界的图景逻辑是什么,当人看到整全的,才不容易陷到偏狭里,看到永远的,才不会局限在短暂里。这时读全书的最后一章:汉语神学语境中的圣经神学,读到从新约的历史逻辑来审视的汉语神学和圣经神学,那种被真理光照的喜悦定油然而生。
在盼望中更新、进深和丰盛
莫尔特曼说“圣经的真正主题是这样的一种人类社会的前景,这个社会是按照义与爱建立起来”。这不是乌托邦,而是真正的信仰,终极的信仰。为什么说这不是乌托邦?查常平是这样定义信仰并论及信仰的可行性的:“信仰是人使用理性去思考他所相信的对象,并思考到不可思考的地方举目仰望形成的教义体系、生活态度与行动规范。”这信仰不是人的想象或言说,而是“所谓言成万物,是指耶稣基督的中保存在对人的差别能力、人的逻辑能力以及人的理性能力的永恒持守”。这样的持守让人得以对神言领受,并通过人言和逻辑方法上表述、传递而进入历史。
就这样,查常平显示出扎实的学术功力,从第三章开始详辩新约的历史逻辑,分为上、中、下三章,从符类福音书到使徒行传,再到约翰神学、保罗神学、以及其他使徒书信和启示录的历史逻辑。在浩浩洒洒的深入中,他清晰地分别从历史逻辑的要素:语言观、时间观、正义观、信仰观等来逐一详析,从而让新约的世界图景逻辑的引论部分纵横有余完好收官。
“从新约来看,上帝从七个方面把自己的存在向人显现,即上帝的创世(上帝言成世界)、上帝的公义(上帝作为创造者与受造者之间的正当关系)、上帝的救恩(上帝选择以色列为外邦人的光,使救恩临到万邦)、上帝作为圣灵位格的降临、上帝存在的天国、上帝主动带来的复和(上帝因着耶稣成为基督而与世界的和好:上帝成为上帝,人成为人,世界成为世界)、上帝把时点与时段结合起来设定的历史的末世(个人的末世与世界的末世)”。其实这七个方面的每一个方面,都既和上帝相关,又和人相关。”有多少基督徒理解并能传播这样的上帝启示和掌管的世界图景。如果于斯不明了,传的是什么样的道呢?又如何享受上帝在创世之初就赐给人的祝福和权柄:生养众多,治理这地,管理世界呢?
细读引论新约的历史逻辑,洞开世界图景逻辑,籍着圣灵让“皈依基督的人对基督的信仰不至于降格为一种关于所信对象的知识理论体系。而是把人引向耶稣基督,使人体验作为绝对超越者的上帝奥秘。”在上帝的奥秘里,一切的知识、智慧都是在耶稣基督里藏着,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都能在盼望中获得更新、进深和丰盛,且与永恒价值紧紧相连。善莫大焉!
以期待的心等着查常平对引论之后的第二卷、第三卷……期待中他展开的世界图景逻辑除了外显的历史逻辑,也有内显的历史逻辑,比如灵魂观、心理观、情感观等。
【作者简介】海夫本名:康晓蓉,本站作者。作家、诗人、牧者。籍贯四川,70后。1995年大学毕业到浙江工作。先在中学执教语文,后从事影视、杂志等文化传媒工作。2006年回居成都,2007年归主。2010年开始牧会,2013年7月按立为牧者。诗作散见《十月》、《中国当代女诗人爱情诗选》等。2007年出版诗集《诗三百与字一个》,写有哲学散文集《生命与爱》,2012年自选诗集《活水》。2013年信仰文集《风随着福音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