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程感悟

谈中西文化艺术差异根源(外一篇)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fuyinyingshiwang

前几天收到朋友赠送的几本官方诗刊,封面封底都是外国油画,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圣经人物画),扉页上是世界最具影响力的诗人肖像和作品选,因为个人信仰喜好,我非常喜爱这几本诗集的外观设计,打开读里面的现代诗,都是一些不痛不痒的文字,能打动心扉的诗作几乎没有。这足以证明我们拿来了西方文化艺术的皮毛,而没有拿来人家的内核和精髓,这无疑是的重演《郑人买履》的故事,大大的自欺欺人,其实这种现象早已不足为奇,在当下的文化领域里随处可见。这就是当代文化艺术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之一。

自八十年代以来,西方文化艺术的魅力冲击着国人,华夏的炎黄子孙纷纷弃下祖宗的传统,去与世界接轨,剩下的老朽们死死守着传统文化,抱着古藉沉醉于其中,不停地呼吁呐喊。

出走的不愿回头,效法西方的生活方式,学习人家的皮毛,留守人员呼吁呐喊声此起彼伏,喊破嗓子收效甚微。这种尴尬的境地促使中国当下的文化艺术失去了走向,进入一种混乱状态。

解决中国文化艺术的混乱、迷茫的现状,唯一的方法就是中西文化的柔和,中西文化各有特色,取长补短方能完全,不要盲目大肆标榜自己什么都好,一一指责他人的不是,也不要崇洋迷外彻底忘记祖宗。要想中西柔和必须先了解两者的差异。

说白了,中西文化差异的根源在于信仰的差异,西方人重“道德”二字中的道,中国人重“道德”二字中的德,西方人的信仰一下就定位到了宇宙的本源和终极(创造主上帝),境界非常之高,中国人的信仰里“德”的内容极其广泛,内涵丰富多彩。这个根源导致西方文化艺术所表达的内容总是满满当当,总体上来说西方文化艺术理性思维强,逻辑性、精确性强。中国文化艺术所表达的内容都有一定的留白,让读者展开丰富的想象尽情地去想,所以中国文化艺术感性思维强,深度上不求精进。“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仅信仰上的差异,造成中西文化艺术差异上的巨大悬殊,表达宇宙终极的文化艺术总是站在神性的高度能把生命的本真呈显,直抵心底、深入骨髓,巩固生命的根基,建造起心灵的殿堂;而在信德、仁德里畅游的文化艺术,表达技巧、技艺精进,内容极其丰富,意境广阔,类别很多,但缺乏生命的高度和深度。打个比方,形象一点说西方人信仰的是河流的源头,而中国人信仰的是纵横交错的一条条支流。所以这种差异在国情上也表现的淋漓尽致,西方人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按章办事,不讲人情,直接切入主题,中国人掺杂在之中的礼节、人情太多,一件小事绕太多的弯路才能抵达。

其实,“道德”两字永远是一对恩爱夫妻,正如远牧师牧师对“道德”的剖析:失去了道的纲领,人类决行不出好的德行,失去了道,德立时就成了寡妇,再怎么贞洁,再怎么贤淑,没有了道的约束,“德”终会惹出红杏出墙的绯闻,甚至于沦落成妓女。人类知道了什么是仁德,便能成为仁德的人吗?非也!没有“道”,“仁德”只能是破烂不堪任人替换的衣裳,失了“道”,“德”不过是切身利益的奴隶,“德”是为人而活为人而死的东西,“道”却要人为祂而活为祂而死的真理。“德”是行出来的,“道”是活出来的,“德”在头脑里存留,“道”在心灵里扎根,“道”为“德”之本,“德”为“道”之末。如果“仁德”说教真能改变人心,那么上帝天道便是多余。所以,不能扎根于“道”之上的“德”,是软弱无力的说教,是无本之源。反过来说,内涵丰富的“德”是对“道”荣耀的诉说和展显。所以,“道”与“德”完全的柔和是理性和感性高度的统一,也是中西文化柔和的关键和契机。

如今是国门大开,走向世界的高峰,盲目崇拜西方文化的表皮与无端自大的唯传统论都是极端,西方的文化艺术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吸收,但也不可抛弃华夏五千年丰厚的文化底蕴,直接把西方文化搬到中国来,世界万事万物都有根源去追溯,猝然切断一个民族的传统,臆想移植一个新的传统都是幼稚的想法。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只需找到宇宙的源头,五千年的支流就会生动活泼起来。

戏子和艺术家

戏子和艺术家的本质区别在于:戏子追求来自外界的感官享受,艺术家追求内在的灵魂叩寻;戏子总是以功利为目的翻着花样赢得外界的喝彩、掌声、鲜花;艺术家淡泊名利,远离哗众取宠的闹市,坚守着孤独中的旷野,一次次撕裂生命中暗夜,叩寻生命的终极意义。

生命是有高度和宽度的,生命的高度和宽度不取决于渊博的知识,也不取决于横溢的才华,更不取决于万贯家财、长命百岁,而是取决于对神性的了解和认知,最终定位于对神性的展显。技艺再怎么高超的戏子,奋斗一生、拚搏一世,他生命的高度超不过他一米八的身高。艺术家是透着自己的心灵看到了人性的残缺真相,踏上一条救赎之路,在寻找生命终极意义的途中借助神性的力量拓展了自我生命的高度和宽度。

一个戏子,他在舞台上演尽悲欢离合,演尽生离死别,演尽各式各样的角色,演到最后竟然忘记了自已姓甚名谁,戏子的一生都活在别人的阴影里、活在别人的痛苦里,她的幸福和快乐来自于短暂而又虚无的喝彩和掌声中,没有了掌声和鲜花,戏子没有半点快乐可言,戏子的悲哀在于她从来没有真实地演出过自己,没有赤露敞开过自己。一个艺术家他坚守着暗香浮动的花园,一次次不停地撕裂、愈合、超越自己,最终炼尽自己,看到生命最壮观的场面而发出生命的赞歌,这就是所谓的艺术,它带给人们心灵的震撼和对世俗的颠覆力量。

艺术是通往自我内心深处的途径,绝非攀向外部世界的云梯。戏子习惯于向外作秀,艺术家喜欢与心灵对白。戏子耐不住寂寞,靠骄傲和野心激发的创造力只能取悦观众于一时,戏子的悲哀在于永远不知道真实的自己,沉溺于世俗不能自拔,一旦戏子的野心不能如愿以偿,最终导致戏子付上摧毁自我生命代价的悲剧;艺术家深深懂得心灵的触觉和敏锐只能在寂寞和孤独中深化和成长,精心守护着孤独和寂寞的旷野,以坚守的姿态赞美上主奔向迦南美地,奔向神性赐于的生命复活之地。

戏子选择出人头地之路,艺术家选择敬畏神性、歌唱赞美生命之道!

【作者简介】生命树,本站作者,不是诗人,不是作家,不是牧者。一个被基督的大爱深深吸引的平信徒,在圣灵的带领下提笔,审判自我,见证耶稣,赞美上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