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程感悟

上帝让人成为人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fuyinyingshiwang

——兼谈以“以人为本”的误区

小记:昨天收到“哲人唐”的书《论“有”的哲学》,刚看了起头,正是我一直以来思考的,上帝实有,有中生有。彻底颠覆“无中生有”……感谢主透过这本书给我激励,是时候了!深挖和更新的工作需要更多的人兴起来。贴一篇2009年的旧文,也来哲学一把。

上帝让人成为人——兼谈以“以人为本”的误区

为什么说上帝让人成为人?因为人成为人乃是在关系中的成立,在合适位置上的人。怎么知“我”是不是在合适的位置上呢?除了那位绝对的至高的超越者知道,没有人明确知道,就像一个人难以随时看清自己身后或内在,不论他用什么方法。上帝才是那位至高者,祂不仅绝对超越的存在,而且同时是一位内在于世界之中、启示于历史之中,护理于自然之中的上帝。他既在世界之中和人绝对相关,又在世界之上和世界绝对差别。祂创造万有,又护理万物,并透过十字架让人与之复和来启示自身,塑造历史。祂就是这样的超越者和至高者——在绝对差别中又绝对相关,在绝对相关中有绝对差别的自有永有的存在——先有上帝永恒的定位,人才有恰当的本位。

至高者者的存在人才有其本位

缺失超越者而衍生人的定义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中国长期以来的历史走向已经显明,无须再做任何论证。新儒家讲的内在的超越,本质是人的自我超越的哲学表达,在根本上属于没有人与绝对超越者的关系向度,而只有人与人的关系向度的伦理表述和规范。人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怎样被人自己定义的伦理、规范所消耗已经勿庸多述——中国封建王朝就是这么耗空的。佛教所修炼的也只是把人自身的思考与能力做无限化过程中的一种自我境界。道教所强调的现世生命的修炼,其活动空间依然阈限于世界之中,再是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还是在世界里。这是魏晋以后儒释道走向三教合一的原因,也是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儒释道的兴衰与世俗政权难分难解的本质所在。

上帝才是那位至高的超越者——是我们在世期间与我们同在,不在世时依然存在的绝对存在。无论一个人相信上帝与否,上帝都与人具有绝对的相关性的关系。正是上帝与人的绝对相关,人才被赋予了人作为人的尊严,阻止人被物化和被动物化的可能性。简言之,上帝与人的关系就是上帝内在于个人的存在本身。这具体体现在上帝赋予每个人以意识生命,使其对上帝的呼召的回应中,用上帝的恩赐最大限度地让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个体生命,享有管理世界和治理全地的权柄与祝福。不仅如此,我们可以通过圣子耶稣体会到上帝对每一个人的同情与爱怜,可以看到上帝在个人无助与无奈时的行动。

上帝既与人绝对相关,又绝对的差别。不信的人往往说上帝是人主观想象的产物,信则有,不信则无。这样说法完全忽视和否认了上帝存在与人的存在的绝对差别,不论人信与不信,祂都存在,即便我们完全不信,祂也是信实的。如同暂时的个体不可能体会永恒,有限的个人不可能想象无限的上帝,除非上帝自己向人启示他自身。上帝怎样来启示自身?他既通过自然与世界来普遍启示,更通过耶稣基督来特别地直接启示。具有感知和逻辑思维能力的人,都需要认真面对圣经中关于上帝作为启示者与耶稣基督作为被启示者的启示,严肃思考上帝怎样在耶稣基督里把自己启示出来的事实。问题是太多的人掩耳盗铃地不承认人和上帝之间的差别!

知道上帝和人的绝对差别还意味着:人类中的任何一个人无论怎样努力都不可能成为上帝,无论多么杰出的人都不是上帝,无论多么光荣都远远不及上帝的荣耀。人很容易因为自己拥有的权力、财富、知识等而虚妄地把自己神化,将自己骄傲的罪行当做人性来夸耀,人类和人生的诸多悲剧都由此而生。用一句大白话来说:当一个不在当有的本位上,无论他自己感觉多么像一个人,实际上他已经活得不像人了。

超越者的启示人才得以智慧

当我们认识并敬畏这独一而真实的超越者时,知识才有了它正确的开端,生命才有了智慧的发源。严格意义来说,正义就是上帝的本质,即上帝与他的受造物(大自然、个人、社会、制度、历史、语言、时间)之间的正当关系:正义就是世界图景中各种向度的正当性,包括人与人之间的正当关系,而人与人之间的正当关系就是“公义”的涵义。人若不能认识这样“是其所是”(我是自有永有)的上帝,太容易陷到偶像崇拜里而自取其祸。偶像之所以是偶像,只因为它要在对人的功利性的承诺中、在人对其回报的期待之中才能彰显自己作为存在者的存在性。由此人们经常把偶像当作上帝——把权利、爱情、金钱、财富、伟人、领导、佛陀、玉帝等等作为信靠的对象,这样的信靠对象看似一时可靠,却绝不能永远可靠。

上帝所做的一切——上帝对世界和人所实施的创造、救赎、复和的行动,是祂自己“所是”的显明,永恒的启示。如果我们拒绝上帝的自我启示,我们就离开了自己作为受造物的位置而企图越界,即把自己当做上帝,这就是最大的不义或罪,所谓罪,乃是存在者对自己存在性的越界。这种越界太容易一越就越到罪的深渊——人自己要替天行道,阻断上帝作为公义和一切秩序的源泉,自己来定义世界,定位秩序。两次世界大战、无数的历史惨剧,无不是人自己想要做主来定义和定位的结果。

幸好不论人类怎样的悖逆,上帝都以爱为自己的本质。在上帝那里,爱和义完全合一,上帝让太阳照恶人和好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上帝的爱中,他既是爱的主体(圣父),又是爱的客体(圣子),同时也是爱的行动本身(圣灵),他在爱的给予中变得更加富足,这是爱的特性,当人在爱中回应上帝,人也自然地回到了人当有的位置上。在上帝的爱与回应上帝的爱中,人不论在自身和社会的暂时中,还是在自身和永恒的关系中,人成为了人,正义与爱得以实现——个人不能逾越耶稣基督而成为上帝,上帝在耶稣基督里永远爱着历史中的每一个人,个人因着和上帝的关联而不至于在任何极端的处境下沦为物化和动物化的命运,并维持着人作为人性的尊严,在社会中赋予每个人共在的权力。

真正的人文主义只有在这样的逻辑前提下才能给予人以恰当的位置,才不会把人偶像化,也不会成为无根之源,而是让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可以持续生发。从中国的历史文化到今天中国社会高举的“以人为本”口号,只有深深贴近人成为人的根源,“以人为本”才不会沦为空谈。因为没有上帝观照的以人为本,迟早会变质为“吃人”二字,并且是人吃人。

【作者简介】海夫本名:康晓蓉,本站作者。作家、诗人、牧者。籍贯四川,70后。1995年大学毕业到浙江工作。先在中学执教语文,后从事影视、杂志等文化传媒工作。2006年回居成都,2007年归主。2010年开始牧会,2013年7月按立为牧者。诗作散见《十月》、《中国当代女诗人爱情诗选》等。2007年出版诗集《诗三百与字一个》,写有哲学散文集《生命与爱》,2012年自选诗集《活水》。2013年信仰文集《风随着福音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