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石衡潭的影视评论
初识石衡潭博士,缘起于其在网络上发起的“论语圣经对读”之活动。因此,第一本接触到的由他所撰写的书籍,自然就是《东风破——<论语>之另类解读》了。不久就听闻,石衡潭博士还著有大量的影视方面的评论,并已有部分集结成册、刊印成书。但都不曾拜读过,只因自己对影视作品存有的偏见,总认为它们过于世俗而缺乏神圣性。
直至近日,石衡潭博士又有影视评论的新书《光影中的信望爱》出版,并有幸成为该书的第一批阅读者。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接连阅读了石衡潭博士此前著作的另外两本影视评论的书籍——《电影之于人生》和《电影之于人生二集》。一面阅读,一面也受之影响,偏见也被修正了不少。原来,即便是对世俗之物的欣赏也是可以上升至神圣之境界的。从而,思绪可以在世俗与神圣之间畅游。
相比之下,石衡潭博士的《东风破——<论语>之另类解读》是更靠近神圣之维的。此书所分析的两端——《论语》与《圣经》,均被奉为中西文化经典中之经典。也正因于此,石衡潭博士招到了来自耶儒两大阵营的集体发难。儒家学者对于石衡潭博士基于圣经的论语解读,表现出了“警惕与忧虑”;而基督徒则对于石衡潭博士用论语与圣经对读,表现出了“恐惧与愤慨”。究其内里的原因,无非都是触及了他们各自所拥抱的神圣性的层面。
在这方面,石衡潭博士的影视评论就少了许多包袱,也少了许多不必要的批评和争论。无论是学者、还是普罗大众,对于影视之类的世俗之物一般都很少表现出刻意的矜持和严谨。我们似乎都约定俗成地认为,影视无非是供娱乐和消遣之用的道具而已,不必对之过于认真。只是学者对影视往往不屑一顾,普罗大众却趋之若鹜,差别仅此而已。
影视的娱乐性不止于影视本身,市面上许多娱乐杂志上所刊登的影视评论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往往一部影视在其尚未面世之先、以及在其公映期间,会有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娱乐评论为之烘托;甚至也不乏演员之间的桃色绯闻之类的娱乐噱头。这些都在有意无意地将影视的娱乐性发挥至极致,从而使普罗大众迷失其间。不少有远见之人也曾透露出了“娱乐终必至死”的顾虑。但不争的是,无论何人都已无力挽回影视作品对普罗大众潜移默化的影响。
石衡潭博士的《电影之于人生》、《电影之于人生二集》和《光影中的信望爱》,若是仅仅在影视评论的娱乐性上加上一笔,哪怕是重彩浓墨的一笔,也就毫无意义可言了。正如他所出书籍的名字,石衡潭博士的影视评论是在谈人生、是在谈信望爱,是在谈信望爱的人生,即基督信仰视角下的人生观。这使得作为世俗之物的影视作品,有了重新回归神圣的境界之可能。就这一点来讲,石衡潭博士的影视评论具有了不朽的价值和意义。
前面已经提过,石衡潭博士的《东风破——<论语>之另类解读》曾引起了儒家学者和基督徒两方面的不满,是因为触及双方各自坚持的神圣性。但石衡潭博士的影视评论却能暂时绕开神圣性,就电影来谈同样意义上的事情,并最终回到神圣性话题。我们可以就石衡潭博士的新书《光影中的信望爱》里,评论王安全导演的电影《白鹿原》的文章《挣扎在欲望与礼法之间》来作具体的分析。
在该文中,石衡潭博士认为女主角田小娥的悲剧是礼法与传统的无情所致。与《东风破——<论语>之另类解读》中所持观点一致,石衡潭博士认为儒家在早期孔子、孟子那里和宋明理学那里有很大的不同,以至于礼法与传统最终成了“杀人的礼教”。由此,石衡潭博士引申至圣经中有“几乎是同样的人物、同样的事情”、以及耶稣的处理方式。
同样是“论语圣经对读”,以影视评论的方式呈现,却少了许多抵触与喧闹,也使人看得更加入眼入心了。虽然如此,我们也不能撇弃《东风破——<论语>之另类解读》的价值,毕竟影视评论皆是小品、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前面也提到过,学者往往因影视作品的世俗性而对之不屑一顾。但这会导致学界与普罗大众的渐行渐远,最终使得学术被束之高阁、理性失去了统率的作用。石衡潭博士“走出书房谈电影”,兴许能在一定层面上引领学界的动向,将他们理性的头脑稍稍地带出象牙塔去体会普罗大众的体会。影视虽然是世俗的,但经由理性头脑的分析,也能多少归回神圣的境界。长此以往,势必还能影响到影视作品的制作者们,并最终给世俗的影视注入一些神圣的元素。
对影视趋之若鹜的普罗大众而言,虽然都在冠之以“娱乐”的标签来看电影、电视剧,并事实上也是为了娱乐而娱乐。可是,不管他们愿意、还是不愿意,结果都已经远远超出了娱乐本身。影视所表达出来的观点,不管是正面积极的、还是负面消极的,甚至演员的一个动作、一个表情,都对他们造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最不能被忽视的事实。
但叫普罗大众去读《论语》、读《圣经》,抑或去读学术性文章,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他们中的许多人,却愿意去看街边书摊上的影视娱乐杂志上的评论。可惜,这又助长了娱乐与世俗。石衡潭博士的影视评论恰恰能在其中独树一帜,使人可以有略略地向往神圣之机会。以他《光影中的信望爱》里,评论赵薇导演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文章《爱自己?爱爱情?还是爱……》为例。
在该文中,石衡潭博士利用女主角郑薇的一句话——“我们都应该惭愧,我们都爱自己,胜过爱爱情”,他将剧中人分为两类:一是,爱爱情胜过爱自己;一是,爱自己胜过爱爱情。最后总结,“爱爱情胜过爱自己”看起来似乎是更胜一筹,其实是更加隐蔽的爱自己而已;从而升华到“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的神圣之爱。
总之,石衡潭博士所写的《电影之于人生》、《电影之于人生二集》和《光影中的信望爱》,在沟通学者和普罗大众、在沟通不同文化之间,作出了一个较为成功的典范。学者们可以更多在这方面有所建树,并且不仅仅是在影视评论上。如此,在世俗与神圣之间搭建起一个平台,使此岸之人至少能稍微窥见彼岸之光,甚至能借此寻见通往彼岸之路径。
2013年8月17日于温州泰增居
石衡潭博士新书《光影中的信望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8月,定价38元)及其他书在当当网有售http://search.dangdang.com/?key=石衡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