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太25:29)
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两里!(太5:41)
将来有许多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太19:30)
马太效应(MATTHEWEFFECT)最早可能是上个世纪60年代知名社会学家莫顿借用《马太福音》耶稣“按才干受银子”的比喻首次使用的名词。它主要表达的是“贫者越贫、富者越富;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赢家通吃”的规律和现象。耶稣到底如何看待成功与成就以及个人的奋斗和群体的奋发,换句话说,马太效应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作为基督徒信赖的生活准则?基督徒可以以怎样的生活态度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呢?下面我们就尝试以耶稣的教训“多走一里vs马太效应”来看看耶稣所喜悦的基督徒的生活态度。
马太效应的经文背景
马太效应出自《马太福音》25章耶稣按才干受托付的比喻。主人说:把他的一千银子夺过来,给那有一万的。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太25:29)。
马太效应的适用原理
善用你生命的潜能(talent),有则会更有,以至于有余;为自己的禀赋、机遇不如他人而怨天尤人,自暴自弃,不思进取,则会越来越少,以至于无有。耶稣原话的意思本来是指我们今天对属灵事务的追求越多,为神的国和神的义付出的代价和付上的努力越大,将来我们在天国的赏赐也就越大。一个人越能追求灵性的长进,他属灵的生命就越活跃,反之则会不断枯萎。这是属灵的定律!但马太效应应用在社会学和经济学上也同样适用。
概括而言,耶稣的这个比喻给出了一些基本的真理或者说是生存原理,比如:
第一、善用恩赐则会恩赐倍增!象前两位仆人。
第二、对自己的天赋消极怠惰则最终会失去一切!象那领一千两银子的仆人。
第三、天赋越小,就越容易被我们忽视它的存在而将之埋藏。
第四、微弱的天赋可能因为不断的努力而倍增。
第五、天赋的恩赐只有在不断的善用中才能成为你的祝福。
耶稣应用这个比喻不是要针对恩赐的本身,而是人们对待天赋的态度。耶稣在这个按才干受银子的比喻中,不是要批判那领一千两银子的仆人其人,而是在批判他的行为态度:埋怨和不思进取。(本文将主人信托的银子视为天赋的恩赐和才干,英文为talent,和原英文银子为同一个词)。圣经对这仆人的失败定性为他本质的恶与懒惰。懒惰使他不肯行动,而恶使他敢于不在乎自己懒惰的后果,因此他可以诬蔑自己的主人是“忍心的人,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而且他为自己的懒惰找了一个光明堂皇的理由,就是害怕主人的忍心,说自己的不作为是不敢拿主人的信托冒险。(没有冒险可能就没有成功)。相比之下,那些拿着主人的银子赚取的人倒成了投机分子。
多走一里vs马太效应
不过马太效应并非宿命论,才干或者说银子不是人的命运,决定人命运的是人对上帝托付的“银子”(天赋、才干)的态度。耶稣按才干受银子的比喻在马太效应作为经济学原理上的被误用在于它有点宿命论倾向的嫌疑,被过分地强调了竞争的形式而非弱者也可以倍增的可能,特别是它忽视了耶稣所讲的一个更重要的“效应”——多走一里!
什么叫多走一里呢?
耶稣说: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两里。(太5:41)。即,我们不光同他——那个强逼我们的人(或者处境)心甘情愿地走完那“被强逼”(势力使然)的一里,还要甘心乐意地多陪他走一里!乍读起来,耶稣的这样教训让我们十分费解和为难-——“我为什么非要陪他走呢?为什么还要陪他走两里呢?这不是不公平吗?”其实耶稣在这里宣告了一条宝贵的真理原则、黄金定律——多走一里!马太效应只有加上多走一里的原则才能真正反映耶稣要教导的实质。
一、多走一里是一条属灵的原则
第一里是本分,是不得已的责任和义务,是被生活所选择的无奈;而“多走一里”却要求我们不是我被强逼地走一里,而是以主人的态度积极主动地陪你走两里,是我选择了生活。前者的一里大家是敌人,后者的两里我是主人;因为我甘心,所以大家是朋友。
生活就是这样,你可以做被动而被逼无奈的仆人,也可以做积极而主动的主人。生活的本质没有太大的差别,不同的是人们对它的态度。生活都“强逼”大家同它走一里,那是生之为人的本分。我们时常对这种本分不想尽,工作不想做,深有被逼的感觉:要你孝敬你不喜欢的公婆;要你爱你不可爱的同事;要你恭敬你那玩世不恭的上司;要你和你不喜欢的人朝夕相处;要你服侍那你耿耿于怀的领导;要你去完成那你难以承担的重担;要你在你并非最渴望的国度安身立命……你很为难,这被逼的一里多难走啊!但耶稣说:你就同他走两里!即多走一里!甘心乐意地多一点付出,多一点给予,多尽一份心,多出一把力;多一些忍耐,多一点感恩。不仅要走一里服侍你那唠唠叨叨的公婆,还要多走一里心存感激地照顾好他们的感受;不仅要和那不合作的同事合作,还要存心相爱;不仅要走一里做你那份你不喜欢的工作,还要多走一里象为主做的一样,将你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
我们的生活就是侍奉。在“世俗社会”里,一切合信仰的行动都是属灵的。保罗传道是属灵的,为传道和生计而进行的织帐篷的行动也同样是属灵的。保罗说,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应当是:“凡事都像是给主做得”!荣耀上帝的生活就是侍奉,这是属灵的原则。在这一原则下,一切“多走一里”的行动都是属灵的。
二、基督徒处事的原则
多走一里是一种人生观、是上帝要求他儿女的生活态度。
中国人信奉:少管闲事!所谓闲事就是一切不直接关乎自己切身利益的事。
冷漠成了社会性的疾病。人们总希望找到捷径,却很少有人愿意多走一里,甚至自己本分的一里也常常是能不走就不走!能推得掉的就推!能躲得了的就躲!能不管的就不管!这叫明哲保身,叫处事圆滑,叫老练。有人说办事如同踢足球;利益如同抢篮球!存在问题如同滚雪球;八卦新闻如同羽毛球;教会亦然!我看信徒找牧师就如同打高尔夫球,球杆就是:“我为你祷告”!“我为你祷告”成了当今教会解决信徒困境的万能灵丹妙药。传道人聆听信徒的心声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我为你祷告”!可惜它并非代表爱心的关切,相反,它意味着:我不想听你罗嗦了,你该走了!你的问题我不感兴趣!我还有事情要干!救赎是教会的种子,而救赎所反映的爱则是教会的生命力之所在!曾几何时,讲爱的教会被冷漠充斥着:
教会世俗化;崇拜礼仪化;讲道公式化;财务商业化;
管理行政化;行政官僚化;领袖政zh i化;信徒偶像化;牧师传道太不象话!
因此,我提议:叫宗教教职职业道德!不要说敬畏上帝了,最起码也要敬业!从事宗教教职,可以容忍你没有宗教信仰,但总不能连起码的宗教教职的职业道德也没有吧!
表面的堕落反映了背后的颓废与冷漠。多走一里的处事原则要求我们的是积极、乐观、参与、投入、热情、关爱,就像那舍己为人的好撒玛利亚人。面对颓废与冷漠,我们需要回归那多走一里的处事原则。
三、道德伦理的原则
相对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观念,还有种与之相应的人生哲学:“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乍看之下,无可厚非。但它所倡导的精神不是接纳,而是防范;不是关爱,而是敌意;不是包容,而是攻击;不是友人,而是敌人。它教我们随时准备着向敌人发起猛烈的攻击,而不是共同完成一个伟大的使命。本届的奥运会的口号是:cooperation、competition、development:合作、竞争、发展。
多走一里的原则倡导的是合作与共享,我不是被你逼着走一里,而是我们可以相伴走两里!换句话说,如果我们都是互相逼着,我们都只能走一里,相反,如果我们相互为伴,我们就可以走两里。这是基本的道德伦理基础。生物界的规律正体现了这一点。达尔文说,山羊和野狼是竞争的关系。其实他错了,如果是竞争的关系,它们只能生存一个。但事实是,他们必须共生。它们是合作或者说是竞争中的合作!没有山羊,野狼难以生存;照样没有野狼,山羊也一样会萎缩。所以,表面的竞争反映的是背后的合作与共生。如果人类可以消灭所有的对手,那他一定会成为自己的敌人,而消灭自己!所以,物竞天择并不正确,物非竞,天已“择”过!何来物竞天择?存在的基础不是革他人的命,而是合作与共生。物竞天择只是象纳粹那样的恐怖政zh i理论而已。
基督徒的伦理道德需要的是多走一里的精神,多一点付出,多一点理解,多一点给予,多一份关爱,多一份诚意。
四、侍奉上帝的原则
无一例外,在圣经中记载的每一位被上帝大大使用的属灵伟人都是“多走一里”的人,他们的侍奉也是“多走一里”的侍奉。西奈旷野荆棘的火焰十分常见,但只有摩西肯走过去看看;埃及的谋士很多,但只有约瑟愿意在解梦之外给法老提出建议;挪亚本可只造自己的方舟,但他还在百忙中,坚持120年向人传道,尽管没有人相信,但他120年没有气馁;彼得本可以只作耶路撒冷的教会领袖,但他却甘心成为犹太人的使徒;保罗本可以向他人一样驻留耶路撒冷,但他却甘愿成为外邦的使徒……因为,多走一里是他们侍奉的原则。
我们读《使徒行传》13章,看到一位伟大的多走一里的使徒和他多走一里的侍奉。这里说到巴拿巴办好耶路撒冷教会交托的任务(做一般性探访,见徒11:22)后,就到大数去找保罗,找到了就带他到安提阿来。他们在安提阿一同牧会,培训门徒,足有一年的工夫(徒11:26),将安提阿教会牧养成了继耶路撒冷教会之后的第二大中心教会,成为保罗等日后旅行布道的母会和差会。巴拿巴的工作本可以到完成探访任务后就返回耶路撒冷。但他没有,他“又到大数去找保罗!”这就是侍奉中的多走一里——在本分之外的侍奉。保罗的作为和影响之大,我们可以说,没有保罗,今天教会的历史将会改写,没有保罗世界的文明史也一样会被改写。而没有巴拿巴,也就不会有那位无出其右的使徒保罗!而这一切都就源自巴拿巴多走一里的侍奉!
侍奉的原则其实就是多走一里的原则。
五、自省的原则
保罗说:“凡事都不可亏欠人,惟有彼此相爱,要常以为亏欠。”(罗13:8)。“常以为亏欠”,即,要常常反省自己:“我是否亏欠?我是否做得还不够?我是否还有隐而未现的罪?我对神对人应该还有亏欠!”时时告诫自己:“我还有自己没有意识到的亏欠,所以我要做得更好!”
保罗还说过:“我虽不觉得自己有罪,但也不能以此为义。”我们常会自我感觉良好,自以为自己做得很好,以致使我们忽略了我们自身的亏欠。自省的原则是多走一里——要常以为亏欠!这就是自省的多走一里的原则!不要等到意识到自己的亏欠,才承认亏欠;不要等到意识到自己的骄傲,才对付骄傲;不要等到罪恶成形,再对付罪。圣经说:我们所有的义都像污秽的衣服!是的,罪性的人,怎能凭着自己的自律便自以为清洁呢?人怎能在污水中将自己洗净呢?若非上帝的宽容,若非十字架的大能,谁能使自己脱离污秽?
自义往往是人最大的不义!按着多走一里的原则,我还不够!
六、成功的法则
多走一里是成功的法则!
一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知害死了多少中国人!一句少管闲事让旧中国倒退了好几个世纪。马太效应、多走一里两者的和就是迈向长远成功的原则。
希伯来民族似乎从她民族之初就懂得了多走一里的成功原则。
希伯来始祖亚伯拉罕为自己的儿子找对象的条件是(仆人这样祷告):主啊!我主人亚伯拉罕的神,我对出来打水的哪一个女子说,请你给我水喝!她说,请喝,我也打水给你的骆驼喝(多走一里),愿那人就做你仆人儿子的妻……(创24:12-14)。亚伯拉罕这个家族择偶的条件不是美貌,不是才华,不是财富,就是肯多走一里的品格!女子肯给仆人水喝,这是被强逼同他走一里路,而肯主动打水给骆驼喝则是多走一里。因为那个地方打水相当艰难,要小心地顺着水井旋形阶梯下到很深的井里,(一份考古挖出来的一口井深达300多米),然后用器皿装起一罐水,顶在头上,再走上来。后来老仆人果真遇见了利伯加,利伯加不光打水给老仆人喝,而且还自告奋勇地说:我也打水给你的骆驼喝,让他们也喝足了!
正是多走一里的精神,酿就了伟大的犹太民族精神。后来在摩西的法典中,多走一里的精神被写入道德法典、信仰守则和社会律例中。今天,这个仅仅6千多万人口的民族,历史上受尽蹂躏,但却有1/3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50%的百万富翁属于犹太人。他们产生了象保罗、爱因斯坦、弗洛伊德、×××、基辛格等的许多具有历史性影响力的人物。这个民族不是他们比人家聪明,而是他们肯多走一里,他们走了常人不愿走的那一里。
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里,成功没有捷径,相反,它需要多走一里——甘心乐意地走别人不愿走的那一里!
在现实的生活中,马太效应在很大程度上成了社会普遍的现象,不过,耶稣按才干受托付的比喻并非终极的审判,而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生命继续,为生命的信托赚取利润的活动就不会止息。我们不知道自己到底是领受了多少银子的仆人,但我们知道,我们的银子可以倍增,如果我们只有10两,我们还可以再赚10两;;10两-20两-40两-80两-160两-320两…….有一天,你可以超越了有了一万两的。只有你肯多走一里!
【作者简介】张远来,男,37岁,现居广州。本人为专职牧师,自由撰稿人,主要著作有《借古鉴今》、《危机与契机》、《中国教会体制的反思》、《灵恩运动反思》、《我信故我思》、《广州教会发展现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