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从小就是凭着「眼睛」来认识世界,俗话说「眼见为凭」,对于没看过或看不见的东西,最好不要贸然相信,心存「怀疑」与「批判」的态度是保护自己最好的方法。
「科学」教育教导我们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对于看不见事物(例如电磁波、化学元素)或隐藏在万物背后的规律(例如万有引力、磁场),科学家总是先大胆假设它们的存在,然后精密地设计一连串的实验,来验证假设的真实性。如果证据够充分,别人也能遵循同样实验方法获得同样的结果,那么世人就可以相信所假设的事物是可信的、存在的。
我们手上的这本书-圣经-告诉我们:在看得见的宇宙背后,存在着一位看不见的神,祂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万物规律的制定者,并且还掌管我们的生命、气息、年岁。这样一位神的存在,绝对是经得起最严谨的检验的。
一般的宗教,都喜欢把自己搞得神秘兮兮,很多「神棍」利用这种方敛财骗色,干尽了坏事。为什么要搞神秘?因为他们的「神」都经不起公开的检验。相反地,召会的聚会都是在公开、明亮的场合,我们所信的神,祂在历世历代的作为、显现、说话,全都清清楚楚地记载在这本圣经中,一点也不「神秘」,这本书被翻译成世界各种语言,是人所共知、人都可以阅读的,因为我们的神不怕你来检验。近代科学界有两个伟大的物理学家,赫赫有名,他们在科学上的贡献都是划时代的,一个叫牛顿,一个叫爱因斯坦,这两个人,都有着最严谨的「科学头脑」,然而,他们也都是相信圣经中这位创造天地万物的神确实存在的人。爱因斯坦说过一句有趣的话:「神不玩骰子。」藉此表明自己对于「机率」理论的看法。牛顿有一次做了一个太阳系的模型,一位不信神的朋友赞叹地问他:「这模型是谁做的?」牛顿戏称:「没有人制作它,它自己变成这样。」朋友当然不肯相信,牛顿便答道:「连这个小小的模型,你都认为必有人制作,那你为何不信这个浩瀚的宇宙是出自一位伟大的造物主?」
然而,神虽是经得起检验的,但祂的存在和一般科学研究的对象毕竟仍有本质的差异:科学研究的多是物质界的、被动的、等待人发现的,但「神是灵」,祂是活的神、祂不是被动等人发现,乃是主动来寻找人、对人显现说话、向人启示祂自己。因此,我们若要验证祂的存在,第一必须用对器官,该用「灵」而非「身体」;第二,我们与其凭自己的心思假设、凭灵揣摩,不如先来看看祂说过了什么话?这些话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物质的东西,只要你用眼看见、用手摸到,你便确定它的存在;属灵的事物也是如此,只要你在灵里遇见了神、看见祂、听见祂、碰到祂,你便确定祂的存在。心思的范围仅限于「假设」,如果不看、不听、不摸,如果仅仅停留在心思的层次,那么你永远无法验证任何一种实体的存在,无论物质界的或属灵界的皆然。
神既是宇宙万物的主宰,万事万物就必须符合祂的法则,才能得到祂的赐福,和谐地存在与宇宙之中。举例来说,你若观察自然界的动物、昆虫,就会发现牠们的活动都遵循某种的法则或规律,牠们知道何时搜集食物、何时休息、何时交配、何时迁移;人类也是这样,人类科技能够不断进步、登峰造极,除了科学家发现万物的法则、建立理论之外,还需要有人顺着这些法则、应用这些法则,发明或制造出各种工具,使生活更加便利。此外,人类的行为领域也存在着一些普世的道德法则,例如「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等等,顺从就得平安,违抗就遭受制裁。
传道书3章11节说:「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确实如此,不按时就不美好、不循法则就不美好。凡人皆有良心,许多道德准则即使圣经未写出来,人也能凭良心揣摩而得。再如圣经说:「当孝敬父母。」古人虽未读过圣经,也知道应该孝敬父母。传道书3章11节:「又将永远安置在世人心里,」除了良心以外,人的深处还有一种对于「永远」的渴望。历史上特别是一些作帝王或王子的人,享尽权力与荣华富贵之余,仍不能满足,心中渴望寻求「永远」,例如以色列的所罗门王、印度的希达多太子、中国的秦始皇皆是如此。传道书3章11节:「虽是这样,人并不能参透神从始至终的作为。」既然不能参透,就需要神亲自向人启示。人要认识神,好像认识一位朋友,能够仅凭自己的想象和揣摩吗?必然相当有限。你虽能揣摩出道德律、也渴望寻求永远,但既然你所知的是如此有限,不如你和这位朋友见见面、听祂说话,你才能更深入、更完全地认识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