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说:“失丧的,我必寻找;被逐的,我必领回;受伤的,我必缠裹;有病的,我必医治;只是肥的壮的,我必除灭。”
引言
在中国近三十年来,国人由于受到计划生育的政策以及男女性别偏见的影响,以致有大量的堕胎现象发生,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对于基督教的教牧而言,对于有堕胎行为的信徒给予关怀和辅导是必要的。教会牧者在教导正确的生命观念同时,也应该重视牧养与辅导的模式,避免信徒堕胎,而对堕胎行为的信徒得着身体和心灵的医治。
本文尝试分析信徒堕胎行为的外因及当事者的内心挣紮,以及寻求自我解脱,教会的牧者当如何提供正确地辅导资源,包括其模式的选择。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辅导模式的喜好,本文将认为圣经辅导模式中,尤以“努直达”式模式最为可取,认为牧者当以此种模式来帮助信徒重新迈向健康的人生旅程。
一、信徒堕胎的教牧关怀及辅导的认识和基础
1、堕胎的因素和心理上的矛盾
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开始,z /-府为了控制人口增长,强行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政策指出,城市户籍的夫妇只允许生育一个孩子;农村户籍的最多允许生育两胎,若第一胎是女婴,五年後经审批,征得同意,获准者可生育。未经批准,在怀孕阶段被发现,则被强行引产。对违背计生法者给予不同程度的经济处罚,个别地区捣毁房屋没收财产,撤离公职等措施。在推行过程中,有大量的夫妇,为要成功的在第二胎生男孩,怀孕过程中鉴别胎儿的性别,检查结果是女婴,大多数夫妇会决定终止妊娠,以致大量的女婴受到无辜的堕胎。
在中国许多地区有“重男轻女”的思想,认为男性才是传宗接代,这种思想在农村表现的极其突出。在沿海江浙地区的人“重男轻女”思想浓厚,几乎可断定周遭大量家庭或多或少曾被卷入堕胎的风波之中。
也有其他因素造成堕胎的。例如:有的夫妇由於避孕失败而怀孕,采取堕胎术。近年,自由的同居现象极其普遍,可能缺少避孕知识、经济承受能力有限或其他原因造成堕胎者的。
2、堕胎的挣扎和矛盾心理
女性当事人苦恼的,不仅是因为堕胎,而是女性尊严受到伤害。面临“生下”或“堕下”的选择时显得痛苦和挣紮,受男女偏见影响,若第二胎是女婴意味着还要再生育,须四处躲藏,直到有男婴为止。这不只是个人意愿,乃是受家庭成员的压力所致,有的父辈要求再生一个男婴。若堕下违背自己的良心和信仰,故许多女性面临挣紮。
选择堕胎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明知错误,但还是选择了。对这些施行者而言,有时会采取自我保护的方法企图遮掩因堕胎而来的负罪感。比如:故意使之合法化,我也无奈,政策的压力。别人也有这样做,我也无法。有的采取压抑感情,将心中的负面感觉故意抹煞掉,不让思绪涌上心头,也逃避祷告,挪用以其他事情填补。有的压抑本能,这种压抑存在於妇女仍未意识到任何的负面的感觉。还有的则补偿,立即以怀孕来补偿失去的孩子所造成的伤害,这种让自己感觉消失的人其实只是将之隐藏在内心深处。自我的保护遮掩行为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带来更大的挣紮、伤害,否定现实有碍於妇女的医治,若不加以正确地面对,只会加增他们的虚空和苦毒,教会有责任对她们进行关怀与辅导。
3、对堕胎信徒的牧养和辅导有圣经和神学的基础
圣经指出牧者的责任是喂养、保护、管理羊群。圣经说:“失丧的,我必寻找;被逐的,我必领回;受伤的,我必缠裹;有病的,我必医治;只是肥的壮的,我必除灭。”诗人说:“他按心中的纯正牧养他们,用手中的巧妙引导他们。”(诗78:72)运用正确地的方法和技巧牧养信徒是圣经所要的。在旧约中,圣经人物将上帝看为自己的牧者,雅各称上帝为“一生牧养我直到今日的神”。(创48:15)新约符类福音书和使徒行传不单是历史、神学和布道,也是牧养的着作。约翰的书信是充满牧养的作品,新约的其他经卷亦都处处显示出牧养的神学。
牧养和关怀堕胎信徒重要性在于堕胎者受到严重的心灵创伤。对于那些屈服於政策、男女偏见、受环境压力而妥协的人,在堕胎後,多半伴有流产後遗症候群。例如:经历堕胎的压力事件,包括事件、程式、堕胎後的感觉,堕胎前的心理状态。重温经历,回忆手术的操作经过或怀念婴儿是如何被处置。对周围事物的逃避,与人沟通困难,情感意志消沉。有的出现联合症状,如:过渡敏感、警吓、敌视性的激怒、失眠。也有的出现紧迫感,对事物失去兴趣、暴躁激怒、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回忆堕胎的情形。这些症状若在超过六个月後发生,属於迟延的反应,有的到七、八年後才发生,这是由於过渡的否定感、麻木、或被其他事务暂时分心所致。
故此,牧养显得重要,因堕胎而引发病症,如:心理、生理、灵性危机者,需要给予关怀,安慰,属灵的导引,助其恢复身心灵健康。对视堕胎若无其事者而言,提醒、劝告、甚者劝诫都是必要的。
二、关怀与辅导堕胎信徒的模式和原理
对堕胎信徒进行关怀和辅导采用的方法通常是结合圣经辅导、属灵导引、及蒙恩途径的模式。
1、圣经辅导
“重建关系协谈法”和“努直达式”都是圣经辅导模式。两者的共同点在於都以圣经为基础,以上帝的形象和人的堕落为起点,恢复上帝的形象,达致爱上帝及爱人的目的。
前者以克莱布为代表,在圣经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学的资源,他提倡所谓的“择善固执说”,可归类为互补组合派(SyncretistcSynthesizing)。此模式认为心理学是上帝的自然启示范畴,采用鼓励、劝导、启发使之产生圣经化的情绪、行为、思想,限制在於有回到理性及偏向心理学之嫌。後者,则排斥心理学。理由是心理学源自文艺复兴及启蒙运动人文思想运动。根源来自哲学和科学,这些哲学通常令启示无立足之地,现代心理学不是客观、中立的科学。大部分心理学家都是反基督教,是“反超自然主义者”。若接纳这种方法未免丢失圣经的立场,“互补组合派”没有面对堕落对理性带来严重的後果,尤其对科学及神学的影响。
教会在回应时,为求复兴以圣经为本的牧养神学,其中有以亚当斯(JayE.Adams)代表的努直达氏辅导法,又称当面劝诫式(noutheticconfrontation)。认为基督来是拯救、改变文化,教会无须向心理学低头,亚当斯不愿站在任何中立的立场,而是直接从经文入手建立一套辅导的理论和实践。
努直达式辅导法的模式主张辅导员须向受辅导者提供解释、讨论或参考意见,采取直接指导法。认为箴言书就是一本直导式辅导书,另外,又基於对歌罗西书3:16及罗马书15:14的经文理解。当面劝戒式含有三个基本的要素:第一个要素:教导。含有劝勉(admonish)警戒(warn)、教导(teach如格理玛(HermannCremer)所言:碰见一些敌对,人们会希望除掉它,消除之法并不是用惩罚,乃是要影响心思(nous),这种方法以教导来影响人的心思,人格,以至行为得以改变。第二个要素:鼓励。必要时规劝、责备,叫人的行为得以改变。第三个要素:言语的劝戒。如格理玛所言:它的目的乃是借诚恳好意的忠告、劝勉、警告,改变人的心意及倾向,按情形改善之。努直达式辅导,并不隐含着惩罚的意思,目的和动机都是出於爱心和深切的关心,为要使受导者得益,叫上帝的名的荣耀。
许多人以为当面劝诫式不在乎聆听,其实不然。非直导的方法,才不是真正的聆听。安德逊(StanleyEAnderson)说:“辅导员应该聆听,不带着任何权威,不给忠告,不与人辩驳。他所说的,都是要帮助受辅导者,使他感情得以发泄,或是得赞赏,或是澄清他的问题”。罗杰斯说:“非指导式的观点认为人有高度的独立自主权”。有人称其重视聆听,其实此模式只是表面上的,只重视受导者情绪,而不是内容。他的系统属於人道主义,采用时易偏离原意,降低了神学的色彩。这些“不痛不痒”的“辅导”未能给受导者指明方向,就好像医生面对患者,只听主诉,却不提供医疗指导一样。它的缺失是过於乐观的看待人性,提倡辅导员不必指引,善恶早就在人的心中,只要聆听其情绪的发泄,患者自己会自我发现且会更正不良的习惯及行为,此法不宜采用。我们很难想像一个辅导员的蒙召竟然是作鹦鹉(Parakeet)而不是作辅导者(Paraclete)。然而,真正的聆听不只是了解受辅导者的情绪,乃了解其问题的症结所在,发现问题凭爱存温柔的心给予忠告,指出问题的所在。当建立以基督为中心,而不是以“顾客之上”为本的辅导方法。圣经辅导的目的为叫人正视罪、对己负责,恢复与上帝的关系。
当面劝戒法应用於堕胎信徒不失为一剂良药,但要谨慎采用。我们须向受导者指出堕胎的错误,是病症的真正起因,须承认自己藐视了上帝所赐予的新生命;男女偏见思想在心中作怪才是祸因;z /-府的政策固然严格,但是有什麽事物比生命更加重要。堕胎并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或许逃离和暂时的躲避是最佳的上策,上帝总是特别祝福那些听从祂命令的人,且往往在旷野无路时为祂的子民开路,摩西的出生,就是由于接生婆的暗中的帮助。今日的信徒尚且不是同样可以经历上帝的帮助呢?其实,堕胎是可避免的,关键在於对生命的重视程度,是否愿意照上帝在圣经里所要求的那样行,至少信徒可以躲避环境所致的强制性堕胎。而对所有因为堕胎而带来生理、心理、灵性问题的人,牧者不必惧怕别以为指出错误就意味冲突,相反,圣灵会动工、帮助、指引,叫她们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约14)坦诚、真实让受导者面对上帝,面对自我很重要。
牧者可以采取直接开导法。对堕胎没有丝毫的犯罪感的人,牧者不应坐而等之,不应违反作牧者的确信、良心、他的呼召。给予恰当的提醒是必要的,不能看见信徒沉睡在罪里也不去救拔,虽只有上帝才能施行拯救,然而,牧者的责任是传达上帝要人悔改的资讯。假设受辅导者的生命需要改变,而且又可能会抗拒辅导,正因为此,牧者的责任将是更大的,我们须以智慧来导引她们承认错误,这对他们有益。圣经说:“遮掩罪过的,必不亨通;承认离弃罪过的,必蒙怜恤。”(箴28:13)。只有乐意倒空罪孽的人才会经历上帝的接纳、赦免,平安。
对那些故意堕胎者,辅导起来的确会有困难,但教牧辅导员不应为此放弃,这是职责,也是最坦诚充满爱心的做法。若受辅导者愿意认罪,问题的本根就会得以解决,这人是有福的。若不听爱心的劝告继续抗拒或拒绝辅导,这不算是辅导者的错,如同主耶稣对那个财主说的话,你要变卖所有的跟从我,而那个少年官忧忧愁愁离祂而去,这不算耶稣的失败。当然我们不是耶稣,可以尝试先与她建立一种友好的关系,接近人群,恰当的时候,指明问题,导引她们恢复内心的平安。
对於那些经历堕胎而诱发生理并发症者,教牧应给予极大的耐心安慰,鼓励。可以解释、建议在受关怀或辅导的同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雅各书有这样的例子,医疗并不违反圣经原则,正如主耶稣所言:“有病的人才用得着医生。”牧者可以与医务人员合作。
牧者当给予爱心的劝勉。辅导者不必“刁难”他人,而是需要以智慧显示自己良好的意愿。如同主耶稣看见毕士大池边病人,问他说:“你要痊癒吗?”,可见耶稣对人的尊重。18辅导者的态度是重要的,不是一味的责备,有时候则是劝慰,扶住、勉励。圣经用劝戒(nouthto)有13次之多,用另一个词parakaleo达一百多次,意思有“我安慰”、“我劝勉”、“我恳求”、“我抚慰”。牧养不是逼供和对抗,正如卡尔森(DavidCarlson)所言,耶稣并非总是对抗性的,在很多的时候祂扮演的是祭司,而不是先知的角色。
我们必须留意圣经辅导的总体原则,才不至於偏颇。采用劝戒式的辅导法时,须作全面的理解掌握,并加合理的使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有助於人,切合上帝的爱人的心意。
2、属灵导引
劝戒法有时候不宜单独性的勉强采用,须结合属灵导引。属灵导引目的是让人经历上帝的同在、安慰。将人从关注自己的问题化为关注上帝,体会上帝的接纳、爱、宽慰。经历与主的生命联合,导引信徒前面的方向。
辅导者需要实在的付上时间,耐心听取受导者的心声,对分享的内容严格保密。尊重对方,将自己的情感投注于对方的身上,给予身体上的照顾,以各种言语表达我们在倾听和理解,同时给予情感上及属灵上的的照顾。有助於受导者表达自己的心声,辅导者借此深入了解对方问题。导引其学习操练聆听上帝的声音,将自己的心灵向圣灵开放,聆听上帝的邀请和上帝对她各个层面的需要的启示。
在祷告中省察问题,向上帝吐露心声。受导者若不能正视家人在堕胎前所施与的压力,怨恨替她施行堕胎手术的医生,甚至极度怨恨自己杀了胎儿。由此导致暴力、忧伤、苦毒的心理倾向,在属灵导引时,应帮助她寻求上帝的力量和帮助,将关注自己转向仰望上帝。祷告或默想的自省中学习饶恕,保罗说:“一切苦毒、恼恨、愤怒、喧闹、譭谤,并一切的恶毒,都当从你们中间除掉,并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正如上帝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弗4:31-32),若能真正学会饶恕,她的情形必定得到改变,薛华(FrancisSchaeffer)说,饶恕虽然不会完全带来医治,却确实能够带来真正的。实质的改变。每一位受导者都需经历这种从上帝而来的力量,同时,所也祈求上帝能饶恕自己的罪孽,恢复良心的平静,这完全是由於基督完成的工作。
堕胎将导致真实的罪恶感(realisticguilt),罪恶感牵涉到良知的问题,有的信徒良知过度敏感,可能有过度的“不恰当的罪恶感”(inappropriateguilt),心理学医生只是告诉她“你没有错”。若受导者经一般的辅导仍不能恢复良心的平静,我们也许可以断定她已经有“不恰当的罪恶感”,辅导员应该提供属灵导引的具体操练的方法。例如:透过灵阅的方式,选择适合的经文阅读,有助於将上帝的话深切的印痕在受导者的心上。将经文个人化默想上帝借着主耶稣在十字架所成就救恩和丰盛的慈爱,上帝愿意宽恕、赦免、拯救罪人。在祷告中倾诉自己的心声,倾听上帝对她的内心说话,让受导者,经历的接纳、怜悯、同在。
3、蒙恩途径
祷告是有效的蒙恩途径,表达信心和接受上帝的恩典。辅导员与受导者一起祷告,将受导者的问题带到上帝的面前,祈求上帝的宽恕,接纳,让上帝的救恩实行在受导者身上。借着祷告让信徒看见自己、看见上帝的形象;祷告能给予受导者情绪上的支持、陪伴,牧者可用经文祷文呈献於上帝,透过祷告信徒会逐步恢复上帝的形象。
圣礼的参与。两大圣礼中的其中一项,圣餐是有力的蒙恩途径,信徒可借着圣餐参与,领受赦罪之恩,也有助於恢复灵性生活,重新过圣洁的生活。每次举行圣礼时,圣灵会借着饼和酒临格在信徒的生命中,让信徒经历上帝的同在、祝福;在纪念主的同时,也与上帝重新立下誓约。
蒙恩途径除了上述两项以外,不能忽略的是属灵操练,辅导员需培育其灵命的成长,逐步在灵性上独立,建立正常的基督徒灵修生活,例如读经、祷告、默想、参与教会崇拜、圣餐、及团契的生活。
三、教会关怀与辅导堕胎信徒的实践及挑战
1、讲台的教导
讲台和辅导两者不能脱节,有效地使用讲台侍奉,传达上帝的话语,有助於信徒灵命的建造。在讲道或其他的专题讲座中,应注重生命伦理方面的资讯,教导信徒重视生命。图尔奈森(EduardThrneysen)认为牧养的唯一元素是上帝的圣言,他说圣言必须:“维持本身的自足性,而且相对於人的一切虔诚”。“而且人必定不能停止作圣言的学生”,圣言可以透过讲台的讲道达成。
2、姐妹的群体支援
中国人一向有“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不轻易向人透露自己的情况,何况是堕胎的事情。故建立群体须留意人与人之间的彼此信任,否则,没有人愿意敞开自己的心门。群体友谊的建立尤为重要,必要时让姐妹之间恰当的肢体接触,有助於渡过困难的时光。在属灵方面有时亦可团体性的的进行操练。克R布强调,只有教会才能回应人心灵的呼喊,强调“联系”的重要性,建立朋友、牧者、属灵夥伴及信徒之间得关系。
在十六世纪宗教改革後,新教废止忏悔与告解制度(MediConfession),信徒除了个人向上帝认罪以外,只有在圣餐时自省,对许多人来说,内心的挣紮仍无法解脱。牧者也难能获得信徒的信任,信徒只得埋藏这份痛苦。伟奕信(RobWilson)指出,在群体中认罪是不容易的,尤其在敬虔的团体中。我们中国人喜欢顾全面子,不愿将自己的心灵敞开,故我们需要鼓励信徒彼此相互暴露内心的痛苦,让大家一起分担各自所面对的困扰,这有助於堕胎信徒在教会的群体中心灵得到医治。
在教会中建立属灵的群体友谊,彼此委身於人,赐予她人盼望。健康的群体有益於属灵的导引,这群体以联系为宗旨,以热情为焦点,於上帝与人与自己都有健康的关系。
3、牧养关怀和辅导所面临的挑战
信徒对胎儿生命的态度不重视。信徒不愿接受辅导,并不觉得堕胎是得罪上帝的行为。他们将责任推给z /-府认为牧者不必干预,堕胎在民间被老百姓合法化,改变并树立她们对生命的观念是漫长的过程,牧者需更大的耐心。
事工实践挑战。在中国真正受过严格训练的圣经辅导人员缺乏,而社会上有许多热门的心理辅导机构正在展开。世俗机构开设城市电话热线,设立门诊,辅导中心等。教会应回应挑战,重拾牧者的信心,以圣经的模式辅导人,避免重蹈西方教会的老路,以一碗红豆汤卖掉了自己长子的名分。
保持牧者灵性的活力是最大的挑战。牧者的灵性若有困难,如何助人,培育牧者的灵性自律尤为重要。必须安排规律的时间亲近於上帝,如:杰瑞·布里基所言:“亲近上帝是一切服事动力的源头,但许多牧者工作忙碌,疲於奔命,在密密麻麻的行程表中,亲近上帝的时间往往成为第一项牺牲品。”
教会可以设立辅导培训班或机构。教会是医治、释放、成长和向世界传福音的中心,上帝的百姓应该倚赖上帝,成为有影响力的群体,承担起各种社会责任。建立社会关怀社团,主动展开辅导的工作,以至上帝的名在全地上得着荣耀。教会在开展事工时应避免空洞的做法,不要建立所谓的活动“会所”,而是要建立真正的人间“拯救站”。
结论
在中国堕胎行为仍然普及存在,信徒也不例外。而堕胎必然造成各样的身心灵的创伤,故此,教牧的关怀和辅导显得格外重要。牧者应选择合适的辅导模式,结合各样资源建立有助於堕胎信徒的群体支援性的实际操作,利用各种属灵资源,例如:圣经、教会、祷告、圣灵的恩助,给予堕胎信徒关怀和牧养。
(参考书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