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义探索

上帝的超越与临在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fuyinyingshiwang

——启蒙运动以来的神学思想之反思(前言)

前言:上帝的超越与临在

以下主要是《二十世纪神学评介》以及相关书籍的读书笔记和思考,多有摘录,辅以思想读感。之所以花大力来学习、思考、做这个功课,实在是被上帝自身的浩瀚、奥秘、美好所吸引和折服,以及基督之爱何以成为生命之源的惊叹和思索。从一开始就不愿止于在一种宗教中去触及和认识无限的上帝。上帝的无限与超越怎么可能是某种宗教可以框定的呢?这当是一个简单的常识。可为什么那么多人总喜欢在某种宗教中,以上帝的口吻说话?甚至宣布自己认识的上帝才是上帝。这种心理很有趣,值得研究。从中或许可洞穿人隐秘的、伪装的一些罪性。

若说上帝是真实的,在掌管、护理、救赎、成全,那祂是怎么工作的呢?若说上帝是全能的,那祂是怎样来运转世界,引领一个又一个的时代呢?若果说基督教是真宗教,那么就当有能力来回应时代的各种问题。神学院的课程当然很重要,可以在前辈的积累和沉淀上有效地认识神,了解圣灵在历世历代的圣徒中的开启和工作。但上帝的工作肯定不限于教会和某种神学。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以开阔的视野,圣灵的眼睛,或许可以看得更清晰,或者新的洞见。更重要的是属神的人得在当下语境中做出合神心意的看见和解释,否则,不是让主的名蒙羞吗?怎么配得称为主名下的呢?

启蒙运动者对宗教改革者们的一个诟病是:你们以为自己是谁?还以为是在基督教一统天下的时代吗?在多文化、多宗教、多语境的现情下,你怎么来看待环境和自身?从某种角度来说,对这些时代和思潮的挑战,各阶段的灵恩运动是从感性的路径做出回应;不断发展的改革宗是从理性的路径做出回应。呵呵,还没有回应得清楚、有力,倒是内部相互攻击、指责,轻易定异端,彼此认为对方的神学有问题。人的有限性于此也可见一斑。

在尚处于争论有神无神,宣扬“信主得救”、“信耶稣就是好”的中国福音工作,开荒撒种是紧要的。但也确实需要更广阔的学习和更深刻的思考,否则很难在四面围困和受敌中突围。哪四面呢?中国“固化”(何为“固化”,容后详解);无神论z /-府;全球世俗化;神学的后继乏力。在如此艰难的现实土壤,加上神学在中国尚在初起阶段,便更是任重道远了。

汉语神学怎么说是初起阶段呢?神学不是对神的认识吗,前面已经有很多积累性的定论了。神学院所教授的大抵是这部分。但准确地来说,神学是在一个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之中描述信仰,是一门有背景的也和当下紧密联系的学科,并和哲学、科学、文化思潮等不能相分。基督教神学一直在上帝的超越性与上帝的临在性这一对圣经真理之间寻求一个平衡。上帝既是超越性的,独立在宇宙之上,虽来到世上却仍是自足的存在;同时上帝具有临在性,临在的上帝与世界密切联系,无处不在,无处不是,并且与每个人的以及整个人类的历史过程息息相关。

《二十世纪神学评介》一书的中心线索──上帝的超越性与临在性之间的紧张关系。由此本书“在介绍神学思想之前,一直都在试图分析促使每一个神学家或神学学派崛起或发生变化的思想背景、文化社会背景,试图揭示思想得以形成的环境,还指出这些思想的产生与当时社会时代的价值选择。”并从超越和临在的关系中来解读神学思想的一路发展和特色。这是一种历史解读法,而非哲学解读。我想从这个角度来纵观人类文化,思量文明的进程,也或许另有洞天。

【作者简介】海夫本名:康晓蓉,本站作者。作家、诗人、牧者。籍贯四川,70后。1995年大学毕业到浙江工作。先在中学执教语文,后从事影视、杂志等文化传媒工作。2006年回居成都,2007年归主。2010年开始牧会,2013年7月按立为牧者。诗作散见《十月》、《中国当代女诗人爱情诗选》等。2007年出版诗集《诗三百与字一个》,写有哲学散文集《生命与爱》,2012年自选诗集《活水》。2013年信仰文集《风随着福音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