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下 注释导 论在希伯来原文里,撒母耳记上下只是一卷书。古老的旧约希腊文译本视撒母耳记和列王纪为一卷历史着作,并把它分成4部分,称为‘王国书卷’。拉丁文圣经保留这种划分,称这4个分部为‘列王纪’。自第十六世纪以来,希伯来文圣经也把原来的撒母耳记分为两部分,称之为撒母耳记上、下。 圣经文本不幸地,撒母耳记的标准希伯来文版(马所拉抄本)保存得不好(例如撒上 13:1>撒上十三1)。古希腊文译本(七十士译本)跟希伯来文本常有出入,因此是极具参考价值的。一些有用的希伯来文证据,也可以从昆兰抄本(死海古卷)中获得。别的古代译本间或可以使用。在影响深远之处,新国际译本中的旁注列出了这些资料来源作参考(例如:撒下 13:39>撒下十三39,撒下 14:4>十四4)。 撒母耳记之研究 学者发现研究撒母耳记有3个基本的问题。第一个是版本问题。我们是否要根据标准的希伯来文版本,还是古旧的希腊文译本,或昆兰古卷,或其他有出入的资料?而这些资料之间都有一些差异。第二个是文学写作上的问题。撒母耳记各个部分背后,是否参考着不同的文件或传统?若是,我们应否把它们筛选出来,作个别的研究?第三个是历史方面的问题。事件的发生是否完全如撒母耳记的记载呢?还是我们要把历史跟非历史划分出来呢?3个问题有时候同时出现,例如大卫和歌利亚的故事。这故事在一个重要的希腊文版本中,比希伯来文短得多,而许多学者认为较短的是原来的版本。希伯来文版的记载可能使用了最少一个额外的原始资料文件。若是这样,这个额外的资料在历史方面又是否同样地准确呢? 对于这些专门的问题,我们必须查看较详尽的注释书。对于本注释而言,新国际译本已获接受为注解的基础;新国际译本通常是严格地根据希伯来文版本。其次,本注释认为所有圣经故事应根据圣经中的记载来研究。许多近期的研究都强调研经者需要视圣经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同时并没有否定圣经作者使用了许多不同来源的资料。第三,本注释也视这些故事为历史性的。我们没有否定其中有历史问题存在。然而,圣经作者无疑是认为他们所记载的都是历史事实;我们若要了解他们的目的和信息,就必须采取他们的立场。这个时期的以色列历史在外证方面只有很少,但本书可提供两个论点,以支持撒母耳记在历史上具有一般的准确性。第一,撒母耳记的一般描述很合情理,并且也配合其历史背景。例如,以色列王国的创始必定无可避免地是困难和富争论性的──这正是书中所描述的。此外,非利士人的活动是完全可以相信的。第二,各个主要人物的描述听来似是真确的。尤其是大卫,他被真实地描述为一个极有能力和魅力的人,但却有一些十分明显的软弱和错失。虽然圣经对他抱同情的态度,却没有把他理想化。 写作年代、作者与写作目的 书名中的撒母耳是指书中第一个主要人物,但他并不是本书作者;他的死早已在撒母耳记上二十五章1节记载了。我们不知道谁是作者,但他不可能早于所罗门逝世前──接近主前第十世纪末──写作此书,因为撒母耳记上二十七章6节显示作者认识分裂后的王国。学者一般同意撒母耳记上下并非独立成书,而是由约书亚至列王纪这一系列连续书卷的一部分。若是这样,整份历史作品的作者便是在被掳至巴比伦的时候(主前第六世纪)写作本书的。有些经文,例如撒母耳记上九章9节和撒母耳记下十三章18节,暗示作者活着的时期远比他所记载的事件晚得多。然而,他使用了许多古旧而真确的原始资料文件,他更提及其中一份文件的名称(撒下 1:18>撒下一18)。 因此,若要探究本书作者的目的,我们便要视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和列王纪为一个整体,来思想其写作目的。这些书卷记载了自征服迦南至被掳的一段以色列历史。那是一个包含胜利、成功、衰落和败亡的时期。主 题作者希望在历史事件上,显出神的干预和神的计划。这些书卷特别是对君王统治作出评论,那最终是一个失败的制度,但却为弥赛亚的盼望奠下了基础。在这个较广阔的历史背景下,撒母耳记所记载的是首两位君王──扫罗和大卫。大卫是以色列中最伟大的君王,书中对他广为人知的成就也有详尽的描述。然而,他绝对不是一个完美的人,而他的统治也绝非毫无困难。撒母耳记解释了这幅图画的两面,并说明神如何与大卫和其他重要的人物互相交往,藉以掌管以色列的历史。它的信息是一个悔改的呼召!因为神的子民正在被掳时期,为他们昔日所犯的罪而受苦。这也是一个信心的呼召,叫读者想起神如何拣选以色列,如何在每个不同时代供应他们所需,向他们信实守约,并应许未来有大君王到来。 应用纲要 撒母耳记提醒我们属神的儿女当省察,不要像以色列人厌弃神的管治,当专心仰赖神并反省我们向神的每个宗教行为都是出自纯一的心。而大卫与家人的事迹,更可见圣经看重个人与家人的关系,不能齐家就不能治国。所以我们也当留意我们的家庭生活是否合乎神的心意,免得被事业破坏了家庭。 注 释一1至八18 大卫统治早期一1至四12 大卫与伊施波设扫罗之死,使大卫得以成为以色列的王。圣经作者在撒母耳记上已毫不含糊地带出这结果。然而,大卫仍要面对两大障碍:从人的观点看,大卫实在不能确定他是否会成全以色列的王。第一个障碍是扫罗的一个儿子,伊施波设。他在基利波的战役中并没有被杀,而他不久便被大部分支派看为君王(参2:9>二9)。大卫在犹大作了王,结果酿成内战。第二个障碍是非利士人,他们决意使以色列衰弱,并继续屈服他们。然而,非利士人在战略上出了错,他们没有作出任何行动去制止大卫在犹大作王,大概因为他们希望鼓励以色列进行内战,以为这样会使以色列分裂和衰弱。他们显然也没有攻打伊施波设,原因跟以上相同。这样,大卫并不用同时面对两个敌人,因而他能够把两个障碍一一除去。圣经作者丝毫不用怀疑,那是神在左右这些非利士人的决定,正如在其他使大卫登上以色列王位的事件中一样。一1-16 亚玛力的报信者在这故事开始时,大卫仍在洗革拉(参撒上 30:26>撒上三十26),等候着非利士人入侵以色列北部的战况。讽刺的是,把基利波战况带来的报信者,竟是一个亚玛力人──亚玛力一直是以色列的敌人。扫罗和大卫都曾与他们作战。然而,这亚玛力人是移居以色列的人,一个外籍的居民(‘客人’13节)。 读者得闻扫罗和约拿单的死讯,不会感到意外,但亚玛力人所描述的扫罗死状,则是意料不及的。扫罗伏在自己刀上(撒上 31:4>撒上三十一4)后,仍未断气,直至亚玛力人到来,按他要求把他杀死(10节),这是有可能的。但那个亚玛力人大概是在说谎。整体来说,他像是在战场盗取尸首财物的人,过于在战争激烈时,偶然来到战场上的人(6节)。 圣经没有交代大卫是否完全相信他,但大卫接受了那人亲口作的见证(16节),并在没有任何人证下,接受了他从基利波山带来的冠冕和镯子的证据。根据那见证,大卫把报讯者处决了。大卫这行动,跟他在撒母耳记上二十四章6节和二十六章9节对扫罗的态度是一致的。王是‘耶和华的受膏者’;作为以色列的居民,这亚玛力人应遵从以色列的法典,但他却把以色列的王杀了。大卫按他的杀人罪把他处决,实在已经在担当君王和士师的角色了。 这插曲也可从一个政zh i角度去看。大卫这样做,再一次显示他并非与扫罗为敌:他至终要维护已故君王的王权。一17-27 大卫的哀歌第19-27节第19-27节的诗歌并不是一首私人的哀歌,表达大卫的感受,而是一首国家的挽歌,用悼念的言辞,描述以色列的损失何等深切。这哀歌是公开发表的──记载在书上,并让全国的人认识此歌(18节)。‘雅煞珥书’是一份古老的文献,有些旧约作者也曾使用它(参书 10:13>书十13)。我们不明白为何这诗称为‘弓歌’。 正如撒母耳记上重复地指出,神已弃绝扫罗;但这首诗从人的角度去看扫罗,并提醒我们,他多年以来对以色列来说都是重要的:给予领导、达致国家合一、赶出非利士人、使以色列人富足(参24节)。约拿单也在诗歌中提及,因为大卫与他有深交,也由于他在军事上的成就(参撒上 14>撒上十四)。 我们要留意穿插在整首诗歌中的意象,但那是不难明白的。在第20节,大卫表示他希望扫罗的死讯不被敌人知晓:‘迦特’和‘亚实基伦’是两个重要的非利士城市。在第21节,他咒诅‘基利波山’,因扫罗和约拿单都在那里被杀。在哀歌的最后一节里,大卫称扫罗和约拿单为‘英雄’和‘战具’,提醒读者他们的死,是在以色列惨被击败的处境之下。诗歌中看不见未来的盼望,但大卫自己却注定要为一个战败的国家提供希望和胜利。二1-7 大卫在犹大作王扫罗之死表示大卫现在可以自由地从非利士境返回他本国的‘犹大’。有两事可能会防碍这次迁徙。若扫罗把王位传给一个同样敌视大卫,而又强大的君王,这事便不能实行。若非利士人反对他返回犹大,这行程也是十分艰难的。因此关乎这事,大卫要求‘问耶和华’;换句话说,他是请亚比亚为他寻求神的圣谕(参撒上 23:9-12>撒上二十三9-12)。 圣经作者和读者见大卫作王(虽只作一个支派──犹大──的王),并不觉得奇怪。神的旨意早在撒母耳记上十六章已显明了。然而,纯粹从政zh i的立场看,犹大人的决定是不可预料的。扫罗之死和非利士人在基利波山上压倒性的胜利,必在全以色列引起政zh i上的混乱,而各支派的长老起初必定不知道最聪明的做法是甚么。大卫最少有3件事可以呈交给他们:作为勇士的一个良好声誉,多次帮助犹大的历史,以及跟非利士人有某些联系或了解。当然,他本身也是犹大支派的人。 我们特别要留意大卫向基列雅比人的讲辞。这城跟扫罗有紧密的连系(参撒上 11>撒上十一,撒上 31:11-13>三十一11-13),并且它是位于约但河东,即与大卫对敌之伊施波设王建都的玛哈念(8-9节)附近。所以,我们会预期伊施波设,而不是大卫,去向基列雅比人说出这番感谢和鼓励的话。事实上,大卫已向犹大以外的以色列人表示,他相信他是扫罗真正的继承者,在全以色列掌权。他的信息忽视了伊设波设的存在。 大卫的首都是在犹大以南的希伯仑。稍后,耶路撒冷会作他的首都,但这时耶路撒冷仍未落在以色列人手中。事实上,耶路撒冷可能是一个屏障,把犹大从北面各支派分隔开。若是这样,我们便可解释,犹大为何自己作主去拣选自己的王。二8-32 内战押尼珥(初次在撒上 14:50>撒上十四50提及)显然是从扫罗战死的沙场上逃脱了,并且负责管理国家北部的事务。虽然他是扫罗的近亲,但他并没有坐上王位,而是尝试为扫罗尚生还的儿子伊施波设争取支持。因此,伊施波设作了王;理论上是治理以色列众人(9节),但实际上只是辖管一个细小的地区。毫无疑问,现在非利士人已成为以色列中心地带的真正主人,尤其是以法莲和便雅悯支派的地区。伊设波设所管治的主要地区在约但河东(‘基列’),而他的首都‘玛哈念’也在该区(参D200>mp355)。不管实际的境况如何,仍有些以法莲人、便雅悯人和其他地区的人(9节)以他为王。 并没有明显理由使大卫攻打伊施波设,因此可能是伊施波设决定攻打大卫,为使犹大归他统治之下。伊施波设的军队被派往基遍,就在犹大边界以北,而大卫也派军队阻他们的去路。像在撒母耳记上十七章一样,双方都尝试避免不必要的流血,因而选了一些选手去比拼(译按:‘戏耍’在新国际译本是‘徒手搏击’)。也许双方都以为耶和华会让某一方的12人大胜,藉此彰显衪的旨意。然而,一场真正的战役随后发生了(17节);30至31节让我们略知这场战役的规模。 故事细节背后的目的是把约押介绍给读者。约押将要在大卫悠长的统治期间作以色列的统帅,而从第28-30节可见,他已经在指挥军队了。故事解释了以色列的统帅押尼珥何以杀死约押的一个兄弟。押尼珥本身显然不想杀亚撒黑,因为他希望避免一场流血的相争。亚撒黑死后,约押就愿意休战,但他自己的感受在本章仍隐藏起来,直至三章27节才揭示。三1-5 大卫的家庭作者没有再交代内战的详情,而大卫在这场战役内是稳占上风的(1节)。作者反而讲及大卫的妻妾和儿子。意思可能是大卫已在犹大安定下来,不像伊施波设;伊施波设的境遇甚是不幸。据我们所知,伊施波设并没有家庭。本段之细节,是要为其后的事件奠下基础。大卫的几个儿子后来在故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暗嫩和押沙龙是十三至十八章的主角,而亚多尼雅则在大卫年老时图谋篡位(王上 1>王上一)。这里没有提及所罗门,他是后来在耶路撒冷出生的(参12:24>十二24)。 大卫娶亚希暖和亚比该的事早已提及过了(撒上 25:42-43>撒上二十五42-43)。他娶玛迦为妻,是为了巩固与约但河东一个小国基述的结盟。 三6-21 押尼珥变节第6节从第6节可见,押尼珥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他在伊施波设的王国大有权势,但如押尼珥所见的,现在以色列真正的大权落在大卫手中。我们可以怀疑,他是故意跟伊施波设争吵,以得着一个好的藉口把他废黜的。圣经没有记载他与扫罗从前的妃嫔有染,但他并没有否定这指控。这种行为就等于图谋扫罗的王位(参16:21-22>十六21-22),因此难怪伊施波设要抗议,而结果造成争执。 押尼珥派使者去见大卫,提出自愿帮助他作全以色列的君王。他的问题:‘这国归谁呢?’(12节),是要告诉大卫,北方各支派中,最有影响力的人是押尼珥,而不是伊施波设。那是真实的。若继续下去,押尼珥将会被迫攻击伊施波设。押尼珥要求跟大卫立的约(12节),可能包括押尼珥在大卫军中要担任高位要职。大卫坚持要取回前妻米甲(13-14节),有几个动机。扫罗是粗暴和不公地把米甲从大卫偷去的(撒上 25:44>撒上二十五44),而大卫决意要把这不公允的事纠正过来。失去米甲,对大卫来说也是一种公然的羞辱,而那同样要拨乱归正。这事大概也有一个政zh i动机:他娶扫罗之女为妻,会给他在以色列中带来地位,并可合法地继承扫罗的王位。最后,大卫与米甲的婚事,起初就是源于恋爱(撒上 18:20>撒上十八20)。大卫对米甲的感情,可能也是他现在要把她讨回的另一个原因。大卫是理直气壮的,但我们对帕铁仍感同情。 押尼珥履行了他那方面的承诺。当他向大卫回报时,他可以保证以色列众人都即时接纳大卫为王(21节)。大卫对此当然感兴趣,而我们可以肯定,大卫也向押尼珥表示他的喜悦。至于押尼珥,他也必定对情况的进展感到满意,并且没有恐惧之理。因此,他就‘平平安安’(‘被护送离开’,修订英语译本)的去了。 三22-39 刺杀押尼珥也许约押认为押尼珥是间谍,不可信任他,正如他对大卫所说的(25节)。但那更可能只是一个藉口:第30节给予真正的原因,说出约押为何这样狡猾地刺杀押尼珥。 押尼珥被杀,对大卫来说是一件极之尴尬的事。杀人者是他的一名重臣,别人会怀疑大卫指使他杀害押尼珥。在伊施波设的国里,人会以为大卫要杀害扫罗所有亲属,为要坚固他的地位。大卫唯一的辩护,是尽各样可能的方法,公开地表示他是无辜的。因此他赞扬押尼珥,并公开地哀悼他。 第37节第37节记载他结果能够说服犹大和以色列北部的人民,相信他是无辜的。 作者把押尼珥之死的来龙去脉交待出来,表示后来大卫一些敌人,仍指责大卫无情地向扫罗和他的家怀恨。大卫实在并没有处罚杀人者;第39节指出其原因。大卫不是说自己个性‘软弱’,而是指约押和他的兄弟亚比筛(‘洗鲁雅的两个儿子’)在国中太有影响力,不能强令他们受法律制裁。大卫对约押行这件事怀恨了多年(参王上 2:5-6>王上二5-6)。 四1-12 伊施波设被杀押尼珥被刺杀一事,在北国和犹大之间可能造成了永久的裂痕,使大卫不能成为全以色列的王。然而,相反的事发生了:押尼珥之死使一个软弱的君王和软弱的国家变得更软弱。那软弱的君王被杀了,国家便瓦解了。 作者没有解释利甲和巴拿为何刺杀伊施波设。扫罗曾攻打基遍(参21:2>二十一2),也许利甲和巴拿的家乡比录曾因此受害(在书 19:17>书十九17中,两城是相连的)。无论两人是否对扫罗和他的家有这种旧怨,他们却肯定以为大卫会因他们杀死与他对敌的王,而赏赐他们。因此,大卫再一次要保护自己,免得有谣言说他下令刺杀伊施波设。他维护自己的方法是把杀人者处死,并为伊施波设说好话。 伊施波设的统治就这样结束了。他可能并没有儿子,而他唯一的近亲就是‘瘸腿’的侄儿米非波设(4节)。明显地,没有人会以为米非波设有能力作王。(关乎米非波设的事记载于第九章。)两次的刺杀实在为大卫作全以色列的君王开了路;圣经作者知道,神在人的恶事上也行使主权,但我们很容易明白,为何一些以色列人以为是大卫在背后摆布,并收买人去刺杀异己。 五1-25 大卫取得完全的治权这较为简短的一章记载了大卫3个十分重要的成就。首先,他把全国统一了,所有以色列的支派都称他为王。第二,他降服了耶路撒冷;那是在以色列境内,却不受以色列辖管的许多城镇之一。这等城镇把以色列国分裂了,把一个支派从另一个支派分割出来。这些城的居民也是以色列长期的威胁,因为他们常愿意作非利士人的同盟来敌挡以色列。因此,大卫把这威胁消除了,所有此等‘外邦’城镇都在他的辖制之下。第三,他把非利士人的威胁完全瓦解了。他把以色列人的宿敌彻底打败,以致他们不再成为以色列的困扰。第八章列出了大卫其余的成就。五1-5 全以色列的王本段清楚指出,大卫并没有征服北方各支派,也没有强行统治他们。是他们主动请大卫作他们的王──他们派代表南下至希伯仑,请大卫作他们的王。明显地,伊施波设之死,使北部的z /-府崩溃了,而面对着非利士人的入侵,北部支派的代表急于找着一个强大而有效的z /-府。理论上,他们可以从自己支派中选立一个王,但他们有3大理由去归服大卫,这些理由可见于第1至2节。第5节第5节大卫在位的概述中,指出了夺取耶路撒冷的时间(6-9节描述耶城之攻取)。伊施波设在位只有两年(2:10>二10),而大卫继续在希伯仑作王5年多。以色列众长老可能是在伊施波设死后不久便称他为王,但这与他准备好去攻打耶路撒冷之间,又过了一些时间。五6-16 攻取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已是一个古老的城。在早期,犹大和便雅悯支派都曾攻打它(参士 1:8>士一8、士1:21>21),但它仍在一群称为耶布斯人的迦南人辖管之下。耶路撒冷是一个有巩固防御的城,耶布斯人有信心,大卫的军队必不能把它攻取。第6-8节第6-8节一些用字和句子的意思很难确定,但似乎耶布斯人是傲慢的:即使是一个又瞎又瘸的驻军,也可以击退大卫的进攻!但大卫的军队并没有正面攻击坚固的城墙,他们显然是找到了‘水沟’,并出乎意料地循这路径进入城里。耶路撒冷主要的水源来自城外的一个泉源;考古学家发现了不少水沟和水道。 大卫攻取耶路撒冷不久,便以它为首都。它的位置比希伯仑处于更中心的地带,可以使北部的以色列人感到大卫真是全以色列的王。大卫在那里建了一座王宫,并设立了一个后宫。请留意第15节出现了‘所罗门’的名字。 五17-25 战败非利士人非利士人曾容许大卫在犹大作王而不加干预;一个分裂的以色列使非利士显得强大。但一旦所有以色列支派都支持大卫,非利士人就成了他的仇敌(17节)。他们的攻击大概是在他降服耶路撒冷之前,而所提到的‘保障’是大卫早期的军事总部亚杜兰(参撒上 22:1-4>撒上二十二1-4)。非利士人两次的攻击都在‘利乏音谷’(18、22节);这地位于耶路撒冷以南,大卫因而注意到控制这整个地区是重要的。 大卫的两次胜利只是简略地描述,但已可见,他在每场战役之前都‘求问耶和华’。神从不会不回答衪所拣选的王;这与扫罗的强烈对比值得留意(比较撒上 28:6>撒上二十八6)。 一位外邦君王‘希兰……差遣使者’往见大卫,显示大卫自己和他所治理的国都日见强大。在主前十世纪大部分时间里,以色列都是整个地区最强盛的国家。圣经作者承认大卫的智谋和成就,但他最终把这些归功于‘耶和华万军之神’(10节)。神不打算以这些成就来荣耀大卫,而是要使衪的民以色列得好处(12节)。毫无疑问,大卫给以色列带来了许多物质上的好处,还有和平和富饶。 作者对大卫的后宫不予置评。一方面,那可被视为大卫在古代近东之政zh i地位的象征;但后来的章节,会指出大卫众子之间争竞,带来了多少麻烦。申命记十七章17节警告人勿多纳妻妾,这对大卫和所罗门同样适切。 第7节‘锡安’在圣经中常用作耶路撒冷的同义词。也许它本是耶城城堡部分的名称。耶路撒冷现在称为‘大卫的城’;新约时代仍使用这名字(参路 2:11>路二11)。 六1至七29 大卫、约柜与神的殿扫罗对约柜从未表示任何兴趣,他却曾触怒先知和祭司。相反地,大卫则与先知和祭司紧密合作,以极其尊敬的态度处理约柜。约柜永远被安放在耶路撒冷(第6>六章)。第七章谈到神对未来所定的计划,是关乎约柜新的居所和大卫的。六1-19 约柜被移进耶路撒冷本章再述约柜的故事(撒上 4:4>撒上四4至撒上 7:2>七2)。约柜多年来一直停在‘巴拉’,这城又名基列耶琳(撒上 7:2>撒上七2;参书 15:9>书十五9)。大卫把约柜移进耶路撒冷,目的是要使耶路撒冷成为国中最重要的圣所。耶路撒冷成为他宗教上和政zh i上的首都。他这行动也有政zh i的价值,因为这样,耶路撒冷在全以色列人眼中便多了一层意义,在统一全国上有所帮助。然而,圣经作者的重点放在大卫这些行动的宗教层面。他恭恭敬敬、极之小心地对待约柜。乌撒之死(6-8节)叫人永不能忘怀,这事要叫人想起神──以约柜来象征──的能力(伯示麦的以色列人也因在处理约柜上冒失而受苦,参撒上 6:19>撒上六19)。大卫知道他不可随已意去处理约柜;他更不能操纵这代表着神的物件。虽然此事在当时是一个悲剧,但这记载对后来的以色列人却是一个安慰;这事提醒他们,他们的神耶和华比任何外邦的侵略者或欺压者更有力。这事也教导他们,尊重神的圣洁,对社会的安宁是重要的。 因此,约柜被安放在耶路撒冷,但只是在‘帐幕’里(17节)。直至所罗门在位时,圣殿才建成(王上 6>王上六)。六20-23 米甲的不育关于米甲的插段是意料之外的,她对大卫的行为何以这样敌视,实在叫人存疑。不管她怎样说,但她必定清楚知道,众民并没有藐视大卫,却是在庆典中分享他的喜乐。在那处境下,他愤怒的反驳是合理的。也许作者是要我们假设,大卫和米甲这场争吵,是导致他们关系永久破裂的原因。无论如何,她至死都没有生养儿女。第23节第23节是重要的。后来好些章节都是关乎大卫的儿子,和他们要作王的野心。若米甲有儿子,他就有很强的理由去继位,因为他是扫罗的孙儿和大卫的儿子。但大卫没有这样的儿子;作者要我们作的结论是,神也操控着这事。七1-17 拿单的预言本章延续并结束大卫与耶路撒冷圣所的故事。当中记载的事件属大卫在任较后的日期,如第1节所暗示的。 这里是撒母耳记中一段最重要的经文,并且是整本旧约圣经里主要的经文之一。这里谈论到耶路撒冷圣所的未来和大卫的王朝──对大卫以后各个世纪的以色列人来说,是极重要的两个制度。藉着先知拿单,神在这两件事上给予大卫确定的应许。这些严肃神圣的应许成了大卫‘永远的约’(参23:5>二十三5)。 这两个主旨巧妙地用‘家’一字连系起来。这希伯来字不单指普通的屋子,也指殿宇和王朝[如在英文里,现今的英国皇室称为‘温莎王朝’(the house of Windsor)]。本章开始时讨论大卫为耶和华建‘殿宇’的计划(5节)。第11节其后在第11节,提到了大卫的‘家室’(译按:‘殿宇’和‘家室’原文是同一个字,英译(house)──不是指他的王宫,而是指大卫王朝,即要承继他作耶路撒冷君王的儿子和后裔。 神给这两件事的应许在第13节一并提及了:大卫的后裔要建造殿宇;他的国位要坚立至永远。这些都是很正面的应许,但本章也包含一些负面的点。首先,大卫建殿的计划被拒绝了。第二,神并不喜欢住在殿宇里。(这两点在5-7节里暗示了。)第14节第三,第14节承认大卫的一些后裔是昏昧的君王,将受到神的责罚。这些不同的要点──正面和负面的,给大卫时代(主前十世纪早期)至主前587年之事件作出了描述和解释。在那段期间,圣殿建成,但不是由大卫兴建,乃是由他儿子所罗门所建。其后许多继任者都是软弱和犯罪的,但这王朝也不断地延续了4个世纪之久。 在主前587年,圣殿被巴比伦人摧毁了,而犹大这王国也陷落了。大卫家仍存在,但却再不能得着王权。对于这样一个处境的改变,本章带出了甚么信息呢?它告诉我们,首先,神并不倚靠殿宇,因此,祂的子民不需要圣殿。在新约时期,司提反曾再重申这要点(参徒 7:44-50>徒七44-50)。第二,神给大卫后裔的应许是永久的。那是期望弥赛亚降临的基础;弥赛亚是‘伟大的大卫更伟大的后裔’。这应许给那些活在旧约时代末后几个世纪的人提供了确据,然后在耶稣基督降生时得着应验;这是整本新约和基督教会可以见证的。 当神使这些应许应验,会使大卫‘得大名’(9节)。毫无疑问,大卫是以色列中最伟大的君王,而他的名声留传后世,被视为历史上一个极之伟大的人。然而,神所赐予的这种伟大,并不是为他自己的好处和荣耀,乃是为了他所治理之国得益。因此,第10节指出神透过大卫给以色列所定下的计划和应许。这些应许在大卫统治期间得着实现,并且尽管后来的以色列和犹大因犯罪得罪神而遭遇政zh i上的困境,这些仍是神在祂子民身上最终的计划。这些计划在于神是否实现衪的应许,差遣大卫的后裔──弥赛亚──为子民带来所渴求的平安与保障。七18-29 大卫的祷告大卫为了神藉拿单给他的应许,而作出个人的感恩,是适切的做法。大卫在刚建成的帐幕中献上这感恩的祷告(18节),而这里没有再提及拟建圣殿一事。大卫所提及的‘家’单指他未来的王朝(19、25节)。他为神的应许而感恩,也为神让他知道这些应许而感恩。正如他所说,只有少数人获悉他们后裔的未来(19节)。 大卫在祷告中,没有忽略神赐福他的家,也等于祂祝福以色列。 第23-24节第23-24节重提神昔日向以色列所显的仁慈。大卫的家系得以延续,表示神继续赐福祂所拣选的子民,并使这民永远属于衪自己。大卫在这祷告中的感恩,会给后来许多在困境中的以色列人带来安慰和确据。八1-18 其他战绩本章所记载的战绩是在第七章之事件前出现的。圣经作者把它放在这里,目的是证明神在第七章给予大卫的应许已开始应验。 这里简单记载了非利士人再一次被打败(1节)。‘母城的嚼环’(Metheg Ammah)一句意义不明,也许并不是一个地方名;好些解经家把它译作‘至高权柄’(译按:这颣似和合本的翻译)。在历代志的平行经文中,指知名的迦特城(代上 18:1>代上十八1)。非利士人是在以色列的西南面边境。 摩押人在较早期跟大卫的关系是友好的(撒上 22:3-4>撒上二十二3-4),我们并不知道他们现在何以跟大卫打起仗来。大卫这样冷酷地对待他们,可见他们是犯了严重的背逆的罪(2节)。摩押人是在以色列的东南面边境。 第3-10节第3-10节的战役是对抗以色列以北的一些亚兰王国。结果,大卫获得许多小国的进贡,而他的势力伸展至‘大河’(幼发拉底河)北部(D200>mp355)。第12-14节第12-14节返回东南面的地区,并告诉我们大卫打败了‘亚扪人’、‘以东人’和摩押人。 这样,大卫在任何需要平靖的地方,都得到了军事上的成功。他在以色列也建立了一套良好的行政制度(15节)。本章以列出他的主要官员来结束。读者现在对约押和亚比亚他的名字都很熟悉了。比拿雅负责指挥皇室的卫队,他在所罗门继任为王上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王上 1>王上一)。‘大卫的众子’中有些作皇室顾问(和合本:‘领袖’);无疑那是对的,然而这希伯来字词直译是‘祭司’,他们可能是要负责一些祭司职务。 在这名单中,一个最重要的新名字是‘撒督’。许多学者认为他跟较早期在耶路撒冷的敬拜有关,但那只是一个猜测。无论他的背景如何,他后来却成了耶路撒冷中唯一的大祭司,而他的家多个世纪以来也承袭大祭司的职位。 九1至二十26 大卫王与他的朝臣撒母耳记自本章开始了一个新的部分。第八章概述了大卫的成就,甚而伸展至以色列的边界以外。第九章转而谈及内部的事务,事实上几乎是一些家事。那家就是王家,而这些事务影响了整个国家。 第九至二十章被称为‘继任的故事’,因为其中一个主要的题目是关乎大卫的继任人。所有读者一开始就知道是所罗门在大卫死后继位作王;而在故事的早期──十二章24节──表示,神从所罗门出生便喜悦他。然而,谁会作下一任的君王,这时仍未完全清楚,而大卫自己可能也不打算支持所罗门,直至他在位的末期。因此,大卫其他的儿子,尤其是押沙龙,便野心要夺取王位。第九至二十章和王上一至二章叙述了这些事件的整个过程。 这部分的经文表示,即使在大卫执政时,神也应验了拿单在七章12至15节跟大卫谈及的两件事。一方面,神对大卫和对祂所拣选的继任人(但没有题名!)的爱,是永不改变的。另一方面,神会用‘人的杖’,来责罚犯罪的行为,即是利用别人的行动来作一种惩罚。我们在第九至二十章,看见大卫的罪怎样为他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烦恼;然而,神的爱从没有离开他。九1-13 大卫与米非波设四章4节已提及米非波设这人。他是伊施波设被杀后,扫罗家幸存的几个人之一。他的家罗底巴离伊施波设的首都玛哈念不远。大卫现把他带返耶路撒冷,有些学者认为大卫是把他当作一个有可能的威胁,因而把他带到耶路撒冷,好看守着他的一举一动。若是这样,圣经作者却又没有给予任何暗示。重点应在大卫的仁慈,并他给予米非波设一个受尊崇的位置。大卫履行他向米非波设的父亲约拿单的承诺(撒上 20:42>撒上二十42),并且不单向米非波设,也向他的儿子米迦(12节)施恩。本章两次提醒读者,米非波设是‘瘸腿’的,以此强调他的无助。尽管洗巴后来指控他(16:3>十六3),但他实在能否与大卫对敌,是叫人怀疑的。十1至十二31 与亚扪之战及结果第十章单独看来,是关乎以色列人对亚扪人一次成功的战役,并且继续那从第八章开始记述的大卫的战绩。事实上,那是一个连接的记述,因为这次战役对耶路撒冷有一定的影响。在约但河东作战的一名以色列兵是乌利亚,他的妻子在他离家上战场时,被大卫引诱了。结果,大卫利用这次战役使乌利亚丧命。这样,第十至十二章便把战役与王宫的事宜连系起来了。十1-19 对抗亚扪人的战役亚扪是约但河东一个小国,在扫罗在位期间,亚扪曾与以色列为敌;扫罗曾打败亚扪王拿辖(参撒上 11>撒上十一),而本章正谈及拿辖的死讯。相反地,大卫却与亚扪结盟至今。亚扪人的首领(3节)显然是恐怕大卫当了统一之以色列的王,会改变对待他们的态度。纵使他们有充分理由去怀疑大卫,但他们羞辱大卫,迫他作战,却是一个愚蠢的行动。亚扪国太细小了,并不能与以色列对垒,因此他们寻求与北面的亚兰人结盟。 第八章记载了大卫一些得胜亚兰各国军队的战绩,第十章所记载的胜利何时发生则并不清楚。由于本章谈及所罗门出生前的一段时期,因此这战役必是大卫在位颇为早期时发生的。因此,亚兰人与大卫和好(19节),可能只是暂时性的。这里的重点是,亚兰解除了与亚扪人的结盟,而亚扪人则继续作战,但却没有指望可得胜。十二章29至31节记载了这场战役的结束。 十一1-13 大卫与拔示巴和乌利亚的关系军事作战正常会在冬季停止,因此大卫在‘春天’(新国际译本,1节;和合本:‘过了一年’)才向亚扪发动攻击。第1节第1节并非暗示大卫的职责是与军队一同作战。以色列人既是打一场必胜的仗,大卫就绝对不用御驾亲征。亚扪人的军队很快就打败了,他们的首都也被围攻。这时以色列的军队很强,大卫的地位也很稳固。人感到轻松和安稳,往往就是属灵和道德败坏的前奏。 大卫绝对有权留在耶路撒冷,但随后的行动却是不可饶恕的。拔示巴是一个已婚妇人,这是大卫所知道的。 第4节第4节指她‘月经刚得洁净’,则无疑她所怀的身孕是由于与大卫通奸所致。也许拔示巴的道德也成疑问,但圣经作者把这事完全归咎于大卫:大卫是王,以高压的方式来作事,并且滥用他的权力和地位。 大卫诱使乌利亚回家与妻子同房,却是徒然,也使他在读者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6-13节)。作者完全无意指大卫是正确的。故事这部分的背景是,士兵开始作战时,要起誓不近女色、禁行房事(比较撒上 21:4-5>撒上二十一4-5)。大卫叫乌利亚洗脚(8节),洗脚可能是一种礼仪,使他免除这誓言的辖制。无论如何,乌利亚却认为自己尚未解除职务,并显出了最高的操守。 十一14-27 乌利亚之死直至此时,大卫仍希望他所犯的奸淫可以隐藏起来,而那受孕而未生的孩子,可被接受为乌利亚的骨肉。现在乌利亚破灭了这希望,大卫便定意要消灭乌利亚。自然地,他恐怕这事成为一件公开的丑闻,而这是极之严重的,因为奸淫罪在以色列的刑罚是死刑。然而,作为以色列中首席的法官,大卫很难把自己判处死刑!这样,他不经意的缺德行为,使他陷入极大的困境中。乌利亚的死便解决了这问题:大卫娶了遗孀,便没有人会知道这孩子是谁的(27节)。无疑约押多少会猜到这事实,但决不会出卖大卫。第27节然而,第27节提醒我们,对于整件事,神是知道的。 大卫遂毫不迟疑地计划谋杀乌利亚,但他希望避免别的士兵遭难。约押接到大卫的指示时,把他的计划稍作更改,结果有几个士兵与乌利亚一同战死(17节)。他显然认为大卫的计谋太明显;计划经过他的调整,便隐藏了乌利亚是谋杀目标的真相。这事件彰显了约押对大卫的忠诚,以及他的残忍无情。但大卫才是真正的凶手。 第21节所指的事件载于士师记九章50至53节。亚比米勒之死,叫以色列军队看见,太接近围攻之城的城墙是危险的。 十二1-14 拿单的责备拿单是一位先知(7:2>七2),是神在王宫中的发言人,也是撒母耳很好的继承人。他有权柄和勇气去批评审断王的行为。在作出第9节那直接的责备前,他述说了他着名的比喻。有些圣经比喻是叫人困惑的,但这个比喻却不是。大卫被误导,以为拿单在描述一件真实的事,因而他在明白拿单真正的意思之前,说出了他对事件的判决。大卫知道偷去别人的羊,应承受的惩罚是作4倍的偿还(出 22:1>出二十二1),但他也表达了他的义愤──这样一个没有怜恤的人,应该处死。这样,他便定了自己的罪。 这比喻的目的不单是诱使大卫谴责自己,也生动地把这处境的真相描述出来。君王若是贪婪,他有权夺取任何想要的东西,而平民百姓却要无故遭殃。拿单继而指出大卫是何等贪婪。除了他自己的妻妾以外,他显然也取了扫罗的妃嫔(8节),作为他从扫罗手上接收皇室治权的象征。第11-14节第11-14节是神的判决。大卫自己可以活至暮年,但他的家必有流血事件,为他带来祸患。其后各章显出这预言是何等真实。押沙龙在字面上应验了第11节的预言(16:22>十六22)。然而,我们要留意,在神的惩罚中是有宽恕的,因为大卫知罪悔罪(13节)。大卫诚实地悔罪,跟扫罗意图欺骗撒母耳很不相同(撒上 13>撒上十三至撒上 15>十五)。诗篇五十一篇的标题把那首悔罪诗与这事件联系起来。十二15-31 所罗门的诞生拿单最后预言那不合法的孩子要死,这预言首先得着了应验。大卫没有以宿命论的态度接受这事。本段强调大卫多么关怀那婴孩,并使我们留意大卫在孩子生病时是多么苦恼。他对孩子极之关切,以致连平常的会议也忽略了,使他的臣仆十分焦虑。大卫真挚的悲伤,以及他对拔示巴的关怀,引来了读者的同情。然而,作者的目的是指出神的判决多么有效:大卫当受的惩罚开始了。 其后各章继续那些使大卫愁烦的事件。然而,本段有两节经文(24-25节)指出,虽然神在惩罚大卫,但衪却没有忘记以色列。所罗门的诞生,是神应验祂在七章12至13节的应许。神藉着拿单告诉大卫耶和华喜爱所罗门,是要向读者暗示,这儿子已蒙神拣选作下一任的君王。因此,神这样便定下了对未来的计划(在列王纪上一章之前,所罗门再没有出现在故事中)。 第26-31节第26-31节交代了以色列人战胜亚扪的故事。这次大卫也亲自与军队一同出征。约押再一次显出他对王的忠心。 第30节可能那极重的‘冠冕’并非亚扪王所有,而是属于亚扪人所敬奉的主神‘玛勒堪’。(参新国际译本旁注、修订英语译本、新修订标准译本、和合本小字。) 十三1至十八33 大卫与其长子和第三子这几章的主角是大卫的第三子押沙龙(参3:2-3>三2-3)。长子暗嫩遭押沙龙所杀,而次子极可能年幼时已丧生,因为圣经没有再提到他。无论如何,押沙龙谋杀了暗嫩之后,便可以谋取王位。十三1-22 他玛遭奸污‘他玛’是暗嫩同父异母的妹妹。他玛的母亲是玛迦(参3:2-3>三2-3)。与同父异母的妹妹结婚,在利未记十八章11节和申命记二十七章22节的律法下,是被禁止的。也许正如他玛所说,王有权去取消这律例,但无论如何,暗嫩只是认为娶她为妻是不可能的(‘难’,2节)。他的肉欲、欺诈和粗暴,使他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物──他是大卫的长子,但显然并不是治理以色列的适合人选。然而,这故事的目的不在于谈论暗嫩的道德操守,而在显出大卫自己的家给他制造了‘祸患’,应验了十二章11节的话。大卫‘甚发怒’(21节),但明显并没有惩罚犯错的人。他这种决定是很大的错误,因为这样只会使押沙龙的愤怒加剧为憎恨。十三23-39 暗嫩被杀至此,我们都对押沙龙寄予同情,但本段却显出,他的品格比暗嫩好不了多少。他是同样的残暴和充满欺诈。按推论,他在有所行动之前,已等候了两年(23节),好欺骗他父亲。我们从本章可见,王的儿子也不能随己意进出王宫,而需要有王的许可,才可离开。因此,押沙龙要小心安排他的计划,其中包括逃亡至‘基述’──他母亲的家乡(37节)。 这里详尽地记载那谣言说,押沙龙杀了所有的兄弟,目的可能是显出神掌管着这事,以保护所罗门。显然押沙龙若要把兄弟杀尽,他大概已把他们杀了;若是这样,所罗门就已经与他们一同丧命了。稍后,押沙龙有野心要作王,但在这阶段,他唯一的动机只是向暗嫩报复而已。 第39节第39节加上了真实而充满人性的一笔:3年后,大卫为暗嫩的事而产生的忧伤减退了,便开始从不同角度去看押沙龙,而押沙龙大概是他仍活着的最年长的儿子。他这种转变为第十四章铺了路。十四1-20 约押的计划我们可以合理地从第19节推论,约押曾说服大卫去饶恕押沙龙,并叫他返回王宫。若是这样,他的说服大概是失败了。约押似乎很着紧要确保王位能顺利交接,而他显然认为押沙龙是继承大卫的人。他以国家的利益为念,却两度支持了错误的人选(也参王上 1:7>王上一7)。 既不能说服大卫,约押便打算欺骗他,并且借助了一个‘聪明的妇人’。像十三章的拿单一样,这妇人假装有一件事,要请主审法官大卫解决。她那故事的‘精义’,是全家的幸福总比个人得到当得的惩罚更重要,而大卫也同意她的看法。根据这原则,她声言全国的福祉总比惩罚它的储君更重要(13节),因此,王应把押沙龙从流亡之地召回来。 约押所忧虑的,是大卫于押沙龙仍在逃亡时离世,使以色列陷入政zh i的混乱中。那妇人在第14节的话似乎是指神使大卫活着,还有时间叫他让押沙龙回来。 十四21-33 押沙龙返回耶路撒冷虽然提哥亚的妇人夸赞了大卫的智慧(20节),但他向押沙龙所行的,却是非常不智。他容许押沙龙返回耶路撒冷,却又拒绝让他恢复在宫中的地位。若押沙龙仍在逃亡,他就不能作些甚么去伤害大卫,而大卫若是欢迎他回来,他就不会想到要伤害大卫。可是,大卫所行的,却使他极其愤怒,同时又给他许多机会去设下背叛大卫的阴谋。本段显出押沙龙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人,却也指出他的傲慢。十五1-12 押沙龙之谋叛无疑押沙龙是一个天生的领袖人才,有许多技能和才干。若他有更好的品格,也许是一个继承大卫的极佳人选。他竟能说服这么多以色列人去支持他,背叛大卫,就值得我们留意。第1至6节告诉我们,他怎样欺骗那些对司法制度不满的人,并且毫无疑问,他也利用了任何这一类的不满去成就他的计谋。即使这样,人也会想到,大卫给以色列民的众多好处,使多半的国民都忠于他。押沙龙高明的手法,从他为自己建立强大的支持上可见。就是拔示巴的祖父亚希多弗也离弃了大卫(12节)。押沙龙也高明地完成这样庞大的阴谋,而没有任何有关此事的谣言传至王宫。从许多不同的资料片断,我们可推想押沙龙在犹大(希伯仑所在之地)和北方众支派,都得着许多跟随者,但在耶路撒冷的则不多。可能押沙龙为了保持秘密,不敢在耶路撒冷作出任何程度的游说,争取支持。第6节第6节作者所说的‘以色列人’可能指北部各支派的人,以对比犹大人,但更可能是指南部与北部的人,以对比耶路撒冷的人。十五13-37 大卫的逃亡大卫有两个选择,他可以留在以色列,面对一次围攻,或逃往安全之地。他选择了第二条路,因而使耶路撒冷免受损毁,并给他时间去调遣和组织一队对抗押沙龙的军队。因而,他往东面逃亡,最终到达约但河东的玛哈念,即伊施波设从前的首都(17:24>十七24)。第十五至十六章详细地交代了一些重要人物在这处境下的态度和所作的决定。 跟随大卫的臣仆(14节)没有别的选择,因为押沙龙必会把他们遣散,甚至杀害。而无论大卫或押沙龙,都没有给予妃嫔们任何选择的权利(16节;参16:22>十六22)。王的‘臣仆’(18节)是指大卫的近身侍卫,其中有外邦人的保镖;那正规的军队大概已支持押沙龙去了(参17:1>十七1)。大卫的个人卫队──在这里由他们的将领以太发言──的忠心,最终使他赢得胜利。 两位大祭司对大卫仍表忠心(24-29节),对大卫来说是一个好的征兆。有趣的是,大卫把神的约柜送回耶路撒冷去了,他愿意接受神在他身上的旨意。大卫不像以利时期的以色列人(撒上 4:3-4>撒上四3-4),他不相信约柜会像魔法一样带给他胜利。他也可以使用耶路撒冷中一些忠心的人;他对撒督说:‘你不是先见么?’意思大概是:‘你不是一个观察敏锐的人吗?’ 另一个给大卫遣返耶路撒冷的忠心朋友是户筛(30-37节),他必是王室议会中一位知名的成员。这故事总体上显示亚希多弗是一位出色的谋士(参16:23>十六23),而他这次支持押沙龙,是大卫感到极度忧虑的原因。因此,大卫把户筛遣返耶路撒冷,希望他可以破坏亚希多弗献给押沙龙的计谋。这想法后来证明是成功的(17:1-14>十七1-14)。 十六1-14 洗巴和示每这次权力之争是在父与子,大卫与押沙龙之间发生的。他们哪一方会得到扫罗家的支持呢?大卫即时认为他们会站在押沙龙那一方。示每公然咒骂大卫,指他是扫罗家好几个人被杀的元凶。他最少指大卫谋杀了押尼珥和伊施波设(3>三至4>四章)。大卫的反应,再一次显示他并不如约押那么残暴,并且他更愿意寻求和接受神的旨意(10-12节)。 至于扫罗的孙儿米非波设,洗巴告诉大卫,他已背叛了大卫。圣经从来没有记载米非波设对大卫真正的感受,但洗巴的指控(3节)可能是虚假的。我们很难想象,大卫与押沙龙的争议,怎样使米非波设得着王位。另一方面,我们不难看见洗巴为何作出这样的控告:大卫马上答应给他赏赐。 十六15-23 户筛与亚希多弗押沙龙不受拦阻地与他的军队进入耶路撒冷,无疑他已组成了一个顾问团,其中包括户筛和亚希多弗。正如我们从十五章34节所见,户筛的目的是欺骗押沙龙和破坏亚希多弗的计谋。他即时成功地欺骗了押沙龙,因他暗示他相信押沙龙是‘耶和华……所拣选的’。事实上,他肯定大卫仍是神所拣选的君王。 户筛并没有干预亚希多弗第一个计谋。亚希多弗当然认为押沙龙公然占有大卫的妃嫔,必会造成父子间永久而完全的割裂。若押沙龙与父亲和解了,许多以色列人极可能会对押沙龙的支持犹疑不决;这样,对大卫作出敌意的回应,便会是危险的。户筛大概认为押沙龙夺取大卫的妃嫔,会使大卫得着的支持,像押沙龙所得着的那样多,因此他并不加以任何意见。 十七1-14 户筛的成功亚希多弗下一个献计是政变的策略。他的计谋很有道理。迅速的突袭必能战胜,而产生意外的可能极低。大卫一旦死了,所有敌对押沙龙的态度就变得没有意义了。 户筛雄辩滔滔地说出他的意见(8-13节)。他计谋的要点在于押沙龙的军队比大卫的军队强大。这计划的瑕疵(正如户筛清楚知道的)是它会把时间拖延,因而让大卫和约押,在他们充足的军事经验下,有足够的时间作适当的准备。事实上,户筛的计划甚差劲,以致亚希多弗不久便愤而自尽(23节)。圣经作者知道,押沙龙和他的臣仆是被户筛误导,更是被神误导(14节)。 十七15-29 争战之前户筛急忙派人向大卫报信,显然是在押沙龙作出决定之前。第17-22节第17-22节的详尽描述强调那些报信者几乎给捉住了;他们得以逃脱,再一次证明神在干预此事,使押沙龙的计谋落败。 幸有户筛报信,致使大卫能在一座驻防城──‘玛哈念’──建立大本营,而同时,押沙龙和他的军队也‘过了约但河’(24节)。押沙龙的总指挥亚玛撒是约押的亲属(他也是大卫和押沙龙的亲戚),但他却缺乏约押的技巧与经验。 第27-29节第27-29节指出,即使在玛哈念,即从前伊施波设的首都,大卫也有一些具影响力的朋友;他可以带着信心面对即将来临的战役。十八1-18 押沙龙之死无可避免地,‘那日阵亡的甚多’(7节)。叛变所付上的代价从来不是便宜的。大卫的仆人能显出他们超卓的作战经验,押沙龙的军队则对地形不熟悉,结果伤亡惨重(8节)。但双方都必有多人阵亡。 作者只把注意力集中在两个人身上,就是大卫和押沙龙。他们两人似乎都未能领悟亚希多弗在十七章3节所表达的观点,即只消一人之死(无论是大卫或押沙龙)便可把问题解决。因此大卫准备冒险出战(而押沙龙不但冒险,还丧了命),但他的军队比王更精明,要确保他没有生命危险。约押则要确保押沙龙不再存活;他死了,战争也就结束了(15-16节)。约押看事情比大卫更透彻;大卫认为不可能看儿子为敌人。 第18节第18节结束了押沙龙的故事,同时说出一个事例,表明押沙龙之傲慢。唯一真正给他‘留名的’,是他那在林中的坟墓。他的话暗示他的3个儿子(14:27>十四27)都已死了。十八19-33 押沙龙的死讯派谁向王报讯,要视乎信息的内容是甚么。但那信息是好的或是坏的呢?亚希玛斯深信那是一个好消息,但约押知道大卫希望知道押沙龙平安与否,过于战争的结果如何。因此,约押选派了一名外邦人士兵,去把押沙龙战死的坏消息告诉大卫。这是圣经中一个极其沉痛的故事,因为大卫看见不寻常地有两个报讯者分别到来,就希望所听到的是好消息。 大卫最后那悲伤的话是讽刺的:只要他留在耶路撒冷,那么死的便是他而不是押沙龙!大卫深沉而不理智的痛苦,证明神藉拿单所预言的惩罚是何等真实(12:10>十二10)。作者主要的目的是强调这一点。 十九1至二十26 大卫的回归与示巴的叛变战争(尤其是内战)也许能达到目的,但却无可避免地引起一些新的问题。大卫得胜了,但国家却失去了合一;十九和二十章展示了其中一些后果。大卫最终能成功地在他治下重建以色列的合一,因而神给他的应许也应验了。他并没有失去王位,但他的晚年是不愉快的。十九1-15 准备大卫的回归这部分是关乎3个不同的群体:大卫的军队、押沙龙在北方的支持者,以及犹大支派的代表。大卫很容易会得罪其中一群人。他要向从前反叛的人表示宽大饶恕的心,同时不可激怒忠心的支持者。 最初,他几乎激怒了他那支胜利的军队,幸而约押再一次采取坚决的行动。大卫使亚玛撒作他军中的‘元帅’(13节),有两个动机。首先,这样可以向所有背叛者显示大卫宽恕的程度,因亚玛撒是他们的元帅。其次,大卫乐于罢免约押,因约押要为押沙龙的死负责。 北方众支派的人已准备再次接受大卫作他们的王,但显然犹大有所迟疑。我们可以推测,押沙龙的叛变已把犹大分割了,而作为一个支派,犹大不肯定大卫对他们存着怎样的态度。然而,对大卫来说,他自己的支派理应给他十分的支持,而他以赢取犹大人的心为首要的事。结果,北方与南方之间产生了一些磨擦(参40-43节)。 十九16-39 大卫的回归此处以约但河为背景,而这是十六章1至14节的一个戏剧性逆转。当大卫逃离耶路撒冷时,那些以不同方法向他作出回应的人,现在都在他得胜回归时,来到他面前。大卫对仇敌,例如示每(18-23节)存宽恕的态度,而对那些真正忠心的,像巴西莱(31-40节),则给予赏赐。洗巴又再一次在他主人米非波设以前,到达大卫那里,但这次米非波设亲自出现,并尝试消除洗巴所造成的伤害(17-18、24-30节)。也许大卫不能分辨他们哪一个所说的才是实话,又或许他认为洗巴的忠心是配得赏赐的。重要的结果是,米非波设失去了一些产业,但却保存了性命,大概还保存了他在宫中尊贵的地位。十九40至二十13 北方的叛乱在十九章末,犹大和北方各支派又回复紧张的关系。北方的人对大卫并不是全心全意的(40节),纵使他们声称与王有更多的情分(43节)。他们与犹大之间的磨擦导致另一次反对大卫的叛变,带领者是示巴(20:1>二十1)。实际上,那只是一件小事故,不用争战也就结束了,但它却获得广泛的支持(20:2>二十2)。 个人的描述集中在约押和他的亲属亚玛撒身上。亚玛撒显出他是一个不胜任的元帅,而再一次,是约押的能力和他向大卫的忠心,把敌人打败了。这故事也再次显出约押那残酷无情的性格。 二十14-26 叛乱的结束这次叛乱的弱点在于,示巴虽从未停止作战,却是退到以色列北面边界‘伯玛迦的亚比拉’去。即使在那里,他也不是好好地作一战,却是等待被围困。似乎亚比拉是一个极差的选择,因为这城以‘和平忠厚’而闻名(18-19节)。那城的居民反应很敏捷,他们把示巴杀了,结束了这场战争。又再一次,是一个人的死亡,解决了这个问题。 约押得胜了,便返回‘耶路撒冷到王那里’,他有信心必得再次担任以色列全军的元帅,而大卫必也确认他这个地位(23节)。本章末列出大卫在位晚期的大臣,而这名单跟较早期在八章16至18节的名单有所不同。这里初次提到‘服苦的人’,显示大卫需要强迫以色列一些没有服苦的人去进行国家的工程和计划。最悲惨的转变是这里没有再提及大卫的众子。他的儿子有些仍活着,包括亚多尼雅和所罗门,但暗嫩和押沙龙都在悲惨的境况下丧生了。列王纪上第一章继续大卫众子的故事。 二十一1至二十四25 大卫的统治:困难与展望学者常以撒母耳记下末后4章为全书的附篇。这4章的内容多样化,而且中断了王位之争的故事。然而,对作者来说,这部分却有主题上的一致和刻意的目的。这几章圣经说明了大卫别的一些问题,并显出神怎样在他所有困境中,给他提供指引和忠心的支持者。这里也显示,大卫对生命和神的经历,怎样使他成为‘以色列的美者歌者’。最后,本部分为故事以后的发展埋下伏线。二十一1-22 饥荒和战役二十一1-14 处死扫罗家大卫在位时,多半问题出于战争,但以色列地偶尔也遭遇干旱和饥荒,而本章就是记载一次尤其严重的‘饥荒’,也许发生在大卫在任的早期。当大卫求问神(1节),神就提到一件事,那是别处没有记载的:扫罗攻打基遍城中的人。这事件的背景是,扫罗为了保卫以色列,曾不单攻打非利士人,也攻打任何有威胁的非以色列人。但基遍人并没有对以色列造成威胁,而且破坏以色列人与他们在昔日定立的条约(参书 9>书九),是一件严重的罪行。这个沉冤从未得雪。根据今日的法律,因扫罗的罪而惩罚扫罗家的人同样是错误的,但在古时,人都支持家族共同承担错失的原则。即使是这样,我们难免感到基遍人是过分执着要报复。 作者述说这故事的主要目的,是说明这7个被处决之人的死,与大卫无关。无疑有些以色列人像示每(16:5-8>十六5-8),会指责大卫对扫罗家怀恨意。因此,本段提醒读者,大卫怎样对待米非波设,以及指出他怎样小心地安葬扫罗及其后人的遗体。 二十一15-22 与非利士人争战的片断本部分记载了非利士人与大卫争战的一些片断,但不清楚其目的何在,和为何编排在这里。在某程度上,这记述为第二十二章奠下了基础,而二十二章是一篇以敌人和战争为主题的诗篇。也许叙述这几节经文的主要原因,在于提供一个背景,去描述大卫为以色列不可熄灭的‘灯’(17节)。他的臣仆认为王对以色列的福祉是重要的,跟撒母耳在撒母耳记上第八章对君王的描述很不相同。大卫已被神惩罚,如前几章所见,但在这末后的几章,圣经作者提醒我们,耶和华与祂所拣选和膏立的君王大卫,有极亲密的关系。第19节‘伊勒哈难杀了……歌利亚’第19节‘伊勒哈难杀了……歌利亚’这是一句叫人疑惑的话,但本节与列王纪上二十章5节的平行句(那里的用字颇不相同)有文本上的问题。因此,这似乎跟撒母耳记上十七章大卫打败歌利亚的故事,并没有冲突。另一个可能性是,‘伊勒哈难’是大卫本身的名字,而‘大卫’则是他登基作王的名字。二十二1至二十三7 大卫的两首诗歌二十二1-51 赞美之诗这首诗歌也收入了诗篇之内,是为诗篇十八篇,但内容有些微差异。这首诗歌在诗篇中的位置显示,它是用作一般感恩的诗歌。这里使用这诗歌是为了表明大卫有作为诗人的声望,但更特别是对大卫如何经历神,给予概括的评注。大卫在位期间,多与各种不同的‘仇敌’(1节)争战,但他已赢得一段和平的日子。他必定是一个很有才干的人,但在本诗中,所有胜利和成功,都是归功给神。第1-7节第1-7节描述神对大卫来说,是怎样的一位神,而最重要的,神是他的‘救主’。第8-20节第8-20节用了图画般的措词,来描绘神如何回应大卫的呼求,并强调了神的大能。第21-25节第21-25节提到神干预的基础:作为君王,大卫在以色列民中高举了神的律法。(第24节清楚地并没有提及大卫对乌利亚所行的恶,这诗篇是关乎皇室的政策,而不是个人的品行。)第26-37节第26-37节转而以神的信实为主题;祂真的持守了与大卫所立的约(参第7>七章)。第38-46节第38-46节谈到大卫的众仇敌,尤其是他凭藉神的帮助而击退的那些外邦国族。第47-51节第47-51节重申大卫向神的赞美,并结束了这诗篇。本章最后的话是一些前瞻:神也会向大卫的‘后裔’守约。更详尽的评注可见于诗篇第十八篇的注释。二十三1-7 大卫末了的话这第二首诗歌的主题,跟第二十二章相仿,但更强调神与大卫所立的约,而较少提到仇敌。‘匪类’要小心对付,但他们的灭亡是确定的(7节)。 这诗篇承认大卫有先知的灵,使他能作以色列的‘美歌者’。然而,最重要的,是本诗生动地描述了大卫作王的职分。由于他的治理有‘公义’,并‘敬畏神’,因而以色列得着奇妙的祝福(4节)。 第5节第5节提到的‘救恩’,和大卫‘一切所想望的’都得到成就,也是关乎他的治理;其中所指是以色列的胜利和昌盛。二十三8-39 大勇的勇士神给予大卫帮助,使他能抵抗敌人,在上述两首诗歌中已提及。作者现在证明他也得到一些人的帮助,并列出他一些出色的将领。首先,有一组精英称为‘三个勇士’,他们的英勇事迹在8至12节略述了。第13-17节第13-17节提到另外3人的功绩,他们位列于‘三十个勇士’之中。第18-23节第18-23节从三十勇士中再挑出二人,亚比筛和比拿雅,他们两人都曾在先前各章提及了。 亚撒黑(24节)在大卫作王早期被杀了(2:23>二23),而乌利亚(39节)之死,也曾在前文中提及(11:17>十一17)。这表示有需要时,别的名字也会加在三十勇士的名单上,使数目变得确切。这样也可解释‘三十七’(39节)这个数字了。 二十四1-17 数点民数与瘟疫对现代读者来说,这是叫人难明的一章圣经;我们若是聪明,就都知道神的行为有时是高深莫测,不是我们所能理解的。圣经作者在这里并没有解释耶和华为何向以色列人发怒(1节),也没有解释数点民数何以有罪。有证据显示,在古代近东,进行人口普查是危险的,极可能会引起神的愤怒。无论如何,事实是,这次数点民数带来了瘟疫,而圣经作者认为那是神的作为。列王纪上二十一章1节提到撒但的活动,但撒母耳记作者更强调的是神对所有历史事件的操控。不管怎样,‘耶和华的话’(11节)证实了那是神的干预;事实上,瘟疫已是3样灾祸中最轻微的一样了。 作者在第16节提到‘亚劳拿的禾场’。早期的读者马上知道,那是未来耶路撒冷圣殿的地点,圣殿由所罗门兴建。就在这地点上,神在瘟疫中彰显了祂的同在。神已显明了祂的愤怒和祂的能力;现在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