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分享的一个话题叫做“好人巴拿巴”。在今天我们这个社会里,要做个好人还真不容易。比如说在马路上看到一个老人跌倒了,你去帮他一下,结果可能使得你惹上一身的麻烦。于是很多人说不再做个好人。但作为基督徒,我们能不做个好人吗?从信仰的角度来看,神是良善的,我们这些因信成为神儿女的人,我们都有份于神的性情,并且圣灵住在我们里面,要我们结出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的果子,信仰要求我们必须是个好人。但应该是怎样的一个好人呢?今天我要透过“好人巴拿巴”这个话题与大家来分享怎样做个好人。巴拿巴是个好人,他是怎样的一个好人呢?我从三个方面来谈,第一,巴拿巴的生命好,第二巴拿巴的行为好,第三,巴拿巴的言语好。
一、巴拿巴的生命好
圣经告诉我们说“这巴拿巴原是个好人,被圣灵充满”。巴拿巴的属灵品质好,这是他成为一个好人的内在原因。我们知道,今天在这个社会上,人们为什么不愿意做个好人?那是因为被环境给看怕的。一个出于爱心去帮人的人,结果反而引起很多麻烦。当然,我们前面谈到的那个扶老人惹麻烦故事,这只是社会中极少的反面个案被被放大了而已,生活中不是每一个人都这样的,这个社会上还是有很多好心人。
在这个社会上,还有一个原因,使得人们不愿意做个好人。就像耶稣所说的:“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许多人的爱心才渐渐冷淡了。”(太24:12)当我们看到恶人亨通,好人反而受苦的时候,我们是否还愿意做个好人呢?诗篇73篇中诗人就曾有这样的一个心路历程。他说:“神实在恩待以色列那些清心的人。至于我,我的脚几乎失闪,我的脚险些滑跌。我见恶人和狂傲人享平安,就心怀不平。”(诗73:1-3)为什么他会心怀不平?因为他看到恶人亨通,不遭灾难,所以他心里失衡。直到后来他进了神的圣所,从永恒的角度看问题,他才明白神实在把恶人“安在滑地,使他们掉在沉沦之中。”诗篇的结尾诗人表示“但我亲近神是与我有益。(诗73:28)最后,他还是愿意做一个清心、与神有美好关系的好人。
弟兄姊妹,巴拿巴是个好人,那是因为他的生命好,这是一种属灵的品质,是一种与神同行带来的必然结果。在生活中,当我们的眼睛定睛在人的身上的时候,我们看到一些负面的事情就很容易灰心丧志。但如果我们每天与神同行,与神有亲密的关系,那么,尽管环境会变化,我们内在的属灵品质不会改变。巴拿巴是个好人,他不是表面上的一个好人,而是生命本质上的一个好人,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做个好人,也不只做表面上的好人,而是生命本质上的好人。
二、巴拿巴的行为好
前面谈到巴拿巴的生命本质好,那是因为他与神有亲密的关系。而这种美好的品质在他的生活上也有明显的表现。从以下两件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到他透过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好品质。第一件事是他的奉献,第二件事是他对保罗的接待。
我们知道早期教会,在彼得讲道一次有三千、五千人信主之后,他们就开始了凡物公用的生活。经上说:“信的人都在一处,凡物公用,并且卖了田产、家业,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徒2:44-45)这是一种自发性的行动,而不是一个制度性的要求。因为即使是在凡物公用的年代,还是有人拥有私人财产,就如马可的母亲,她并没有将房子给卖了,而是将她的房子用于信徒聚会、祷告的场所。但巴拿巴在信主之后,他看到教会的需要,心中有感动,就把田产给卖了。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巴拿巴是利未支派的人,据旧约分地规则,利未人是没有私人田产的,但为什么巴拿巴会有呢?这主要是和公元前586年犹太人被掳的事件有关。在他们被掳到外邦之后,公元前538年部分利未人回耶路撒冷,还有些利未人留在外邦,他们通过勤劳致富,后来也购置了田产,所以巴拿巴有田产并不奇怪。当巴拿巴信主之后,他有个感动,要把他一切所有的都给奉献了。他的奉献与亚拿尼亚夫妇的奉献不一样,亚拿尼亚夫妇的奉献是动机不纯,缺乏信心,同心试探,留下破口,而巴拿巴的奉献则是甘心乐意、完全奉献、大有信心的表现。
对于早期的教会而言,当巴拿巴将一切都献上的时候,对于其他的信徒来说,所起的也是一种鼓励与带动的作用,其他的人可以起而效法,这是巴拿巴奉献带来的结果。在我们今天的教会中也是一样,记得十多年前,我家乡教会建教堂的时候,当时教会负责人和众同工带头奉献,这样就大大激发每个信徒奉献的积极性。最后教堂盖了三百多万,也没有出现亏空。生活中也是一样,有时候当别人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候,我们带头去帮助他人,这样也可以起到带动的作用。记得有一次,教会一个弟兄在经商的过程中,被一个骗子骗地倾家荡产。后来为了生计,只能把自己的房子卖了。当我知道这件事的时候,我就托一个同工带去一点钱帮助他,当这位同工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他自己也奉献,而且也发动别人一起奉献,使那个弟兄在最苦难的时候,感受到弟兄姊妹对他的关怀。巴拿巴是个好人,当他看到教会有需要的时候,他就竭力奉献,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巴拿巴的行为好也表现在他对保罗的接待上。我们知道保罗信主之后,先在大马色传道,后来退到亚拉伯旷野灵修,之后再回到大马色传道,大概有三年之久,之后他上耶路撒冷见使徒。经上说:“扫罗到了耶路撒冷,想与门徒结交。他们却都怕他,不信他是门徒。惟有巴拿巴接待他,领去见使徒,把他在路上怎么看见主,主怎么向他说话,他在大马士革怎么奉耶稣的名放胆传道,都述说出来。”(徒9:26-27)耶路撒冷信徒不敢接待保罗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保罗离开耶路撒冷的时候还带着大祭司的文书,要去捉拿基督徒,把他们下在监牢里,而今他回来的时候,却说自己是基督徒,所以他们不敢相信。而巴拿巴不是耶路撒冷本地人,他是塞浦路斯人,对于外邦城市中发生的事情比较熟悉,他可能听说过知道保罗归主的事情,所以他就领保罗去见使徒。可以这么说,在保罗人生的道路上,巴拿巴是他生命中的贵人。由于巴拿巴的举荐,保罗得以被耶路撒冷教会接纳,并且在他们中间传道,后来保罗与耶路撒冷教会也有密切的关系,这一切与巴拿巴的引荐有很紧密的关系。今天我们是否愿意像巴拿巴一样,成为别人生命中的贵人呢?
三、巴拿巴的言语好
巴拿巴的言语好,那是有口皆碑。我们知道巴拿巴原来的名字叫约瑟,约瑟这个名字也不错,熟悉旧约圣经的人,听到这么名字很容易联想到旧约的约瑟,他十七岁被卖为奴,三十岁时贵为埃及宰相,近四十岁的时候成为他父家的救命恩人。当巴拿巴出生的时候,他的父母可能想到旧约的约瑟,盼望孩子长大成人之后,也能够像旧约的约瑟一样被神所重用,因此给他起名叫约瑟。但使徒却给他一个新名,我想并非他的原名不好,而是在与巴拿巴相处的过程中,使徒发现了他的恩赐,所以给他新名叫巴拿巴。巴拿巴的名字是“劝勉”的意思,“劝慰子”也有“安慰者”的意思。因此可以说,巴拿巴是一个很会安慰、劝勉人的人。箴言书中告诉我们说:“温良的舌是生命树,乖谬的嘴使人心碎。”(箴15:4)“生命树”是健康长寿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讲鼓励、安慰人的话可以使人更加健康长寿。“义人的口是生命的泉源,强暴蒙蔽恶人的口。”(箴10:11)“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箴25:11)可见言语在我们的生命中是何等的重要。在早期教会,因着巴拿巴的事奉,安提阿教会得到进一步复兴。(徒11:23)另外,保罗和马可也是在他的帮助下得到成长。所以我们说,巴拿巴的劝勉恩赐为早期教会带来极大的贡献。
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其实也是如此,话说得好,听见的人就能得造就。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研究人员在一个学校,从全校学生名单中随意抽取了一些人的名字,然后告诉他们的老师说,他们通过一项测试,发现这些学生是天才,让那些老师能够更多关注他们。由于教师被告知某些学生是天才,因而平时会对他们会对这些学生寄予更大的期望,在上课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使那些学生倍受鼓舞。这种正面的鼓励也更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学年末的测试中,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比其它学生高。研究者得出结论,即积极的期望和鼓励的话语会帮助一个人更好地成长,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我们的环境中,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如果彼此之间有更多的鼓励与欣赏,在追求的道路上就会有更大的动力,如果只是一味的苛责与批评,只会使听到的人更加沮丧与灰心。因此鼓励人的话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今天我们的生活环境,除了这个看得见的真实世界,有时候我们上网,就是进到虚拟的世界中。在真实的世界里,有人看着我们讲话,我们讲话可能就会特别小心,进到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有些人使用匿名的方式进行发言,这时候你讲的是怎么样的话呢?可能你会说:“反正是在网络上讲的,没有人会知道是我。”耶稣知道!他曾说过:“凡人所说的闲话,当审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来。”(太12:36)我们在明处或者暗处所讲的,耶稣都看见、听见。再则,我们的言语表达的是我们的生命。耶稣曾经说过:“凡好树都结好果子;惟独坏树结坏果子。”(太7:17)讲话并不只是言语的问题,而是话语背后的生命光景。我们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所表现的真实生命光景又是怎样的呢?巴拿巴是个好人,他随事讲造就人的好话,使听见的人得益处。作为一个好人,巴拿巴的生命好,行为好,言语也好,这是我们需要向他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