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关怀

浅谈基督徒的信仰与爱国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fuyinyingshiwang

过去的中国流传这么一句话:多一个基督徒就少一个中国人。因此,“爱国爱教”成为教会生存的基本条件,更是防止被打倒的“金刚罩”。如今随着改革开放,情况自然与过去有所不同,但反思过去的钓鱼岛事件、社会频发的不愉快事件,何为真正的“爱国”仍然不失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话题。

爱国问题不仅是五十年代的话题,更是整个时代的话题。据香港基督教媒体报道,在香港基督徒学生福音团契举办的“谈基督徒与爱国”的讲座中,有神学博士鲜明提出,信徒爱国,但不是用政权所期望的方式,因为圣经的爱同时带着批判。基督徒有时需要为不公义的事情抗争,但抗争最根本的关系是见证上帝,而非个人努力要达到公义。

中国内地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发展,中国基督教会内部牧养空间亦越发增加。过去的中国教会很努力尝试将国民身份和基督教融合成本色化、本土化的基督教。2006中国基督教两会正式推出基督教爱国主义教程,亦非常强调让神职人员明白自己是中国公民、同时也是基督徒。

本月初举行的有关“基督徒与爱国”的讲座中,有人分享了德国信徒如何将基督教与德国文化结合。在希特拉统治时期,国民对德国极权如痴如醉,当时的德国信徒更相信希特拉的纳粹主义是神新的作为,他是德国人的摩西,要带领德国迈向更好的时代。崇拜领袖的信徒产生了同步化运动,他们自发与柏林z /-府连结,听极权领袖指挥。在1943年,一群德国神学家不顾生命危险,起来共同制定《巴门宣言》,写下六条宣言劝导教会坚守信仰,厘清信仰与国家的关系,要敬畏神,也要尊敬君王,坚持公义与和平。

制定《巴门宣言》的神学家,其敢言的态度获得神学界一些人士的欣赏,并被认为应成为华人教会的反省。《谈基督徒与爱国》讲座相关人士得出结论说,教会对于国家有特殊的任务,就是要持守国家的公义与和平,将上帝的诫命公诸众人。

有讲座权威发言者建言,基督徒可以从内在和外在进行反思,内在是基督徒在世的基础应是耶稣基督的关系,在世要以基督为中心,回应呼召,且要对主有信心和顺服;而对于活在当地的公民基督徒,受到中国在经济、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影响而充满张力,他给香港基督徒的建议是,不能留在教会四面墙内谈论自己而不考虑中港关系,更无法脱离现实而去谈属灵。

中国内地基督徒应当亦受启发。反思前段时间的钓鱼岛事件、以及近年来社会频发的不愉快事件,基督徒同时也是国家公民,在强调追求属灵生命的成长之时,不应该只是在教会四面墙内谈论自己而不考虑社会环境、考虑国家发展,不能脱离现实而谈论属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