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关怀

神学教育大家谈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fuyinyingshiwang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基业,教育为先。教会发展也需要神学教育先行。中国教会重新开放教堂后着手做的两件事就是:重印圣经和复办神学院校。1981年,金陵协和神学院在丁光训主教的努力下开办了,成为全国第一所“文g e”后复办的神学院,自此,中国内地基督教的神学教育迎来了春天。30多年来,各神学院校已经为中国教会培养了成千上万的传道人,但面对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70万到今天的2305万的信徒,中国的神学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趁参加最近在上海召开中国基督教神学教育交流会的机会,记者采访了来自全国20所神学院校的(副)院长、教务长以及来自海内外的专家等,听他们谈谈对今天的中国教会的神学教育在课程设置、培训目标、面对的挑战等方面所作的思考。坚持正确办学方针办好中国神学教育:

中国基督教协会总干事 阚保平牧师

此次交流会,对全国神学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教会的未来取决于我们今日的神学教育,因为它是牧者的摇篮。如何创造好的环境,坚持正确办学方针,设置合理的课程,是神给我们每个神学教育者的责任与托付。培训与交流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反思,思考我们的办学目的,也思考我们为达到办学目的所采取的教育方法,是否能够帮助我们很好地达到我们的办学目的。

神学教育中的挑战:

台湾浸信会神学院院长 蔡瑞益

神学院与教会有紧密不可分的关系,有人说:“今日的神学生就是明日的牧者,今日的神学院就是明日的教会。”神学教育的宗旨是为教会训练时代的传道人,任何一位传道人必须负起传道、关怀及领导的责任,这三种职责提醒神学院,必须设计课程使学生明白所传之“道”,并学会如何“传”道以及成为一位传道“人”。“传”、“道”、“人”三方面平衡整全的装备是神学教育课程设计的指导原则,但教会所面临的处境不断变迁,因此,训练传道人的课程也要不断更新。课程不断更新是神学教育永远要面对的挑战。神学教育与管理:

海外国际协会大使 Dr. Manfred Kohl

神学教育必须学会如何安排我们的资源,上帝已经给我们很多,他要我们负起责任来。好的管理可以帮助我们更优秀。我们需要教导我们的学生——将来的牧师成为优秀的牧者,为上帝和他的国度努力侍奉。神学教育需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正如耶稣所教导的,他都与门徒们一同实践出来一样。

回应时代需要的神学教育:

中国神学研究院荣休院长 周永健

正因时代不断改变,神学教育首先要为自己定位,持定不变的使命,为教会培育良善、忠心、有见识的牧者。神学教育包括但不等同神学研究,必须学术、灵性和实践俱备。此外,神学教育要与时俱进,了解社会的现况、教会的需要,提升水平,强化师资和学生的素质,推行适切的课程,为将来的发展订下目标和计划。自强不息的同时,要开放与海外的神学教育来往交流,派遣优秀的人才出外留学,引入知名的学者授课,参考别人的经验和长处。如此中国的神学教育远景是光明的。

师资培训是神学院校建设的生命线:

燕京神学院院长 高 英

神学院校的师资培训和师资储备,是神学院校建设的生命线。就像神学教育是达到信仰传承的目的一样,师资培训是实现神学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信徒信仰素质的提高,取决于教牧人员的素质,教牧人员的素质,取决于神学教育的培训。神学教育培训的核心,是师资培训和师资储备。因此,师资队伍建设,是神学院校建设的当务之急。师资培训如何,关键在于院校一把手,院长/校长必须重视并身先士卒,亲自推动。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须提到办公会议日程上,带领班子,制定切实可行的5年和10年的长短期培训规划时间表,拿出具体的人才储备方案来。师资培训是院校建设的系统工程,是项长期任务,需要院长/校长带领一班人,献上祈祷,求神加添我们的信心,锲而不舍、克服困难,将培训规划落实到人,逐年实施,遂见成效。

世俗化处境下神学教育应有的回应:

中国神学研究院院长 余达心

“世俗化”(secularization)一词出自拉丁文 saeculum,意即“此刻”、“当下”(the present)之意。因此“世俗主义”(secularism)乃是指以“此刻”、“当下”为一切意义所在的一种人生哲学,没有超越、没有历史导向、没有终极。“世俗化”的当代被这种人生哲学所掩盖。要回应,神学教育必须加强超越的感应,加强对上帝临在的真实的经历,加强末世的意识及上帝塑造历史的意识。这样的神学教育必须重视属灵生命的建立,并对于末世的视野的开拓。对抗“世俗化”的潮流,属灵的热切(spiritual intensity)是不可缺少的。

神学院的教师需要提高研究与写作能力:

金陵协和神学院教务处临时负责人 林曼红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传播知识,不是一个简单传递知识的过程,否则就成了知识的搬运工。传播知识,是使知识能够在新的土壤里发芽生长,这就需要对知识进行再加工和改良,使其适合在新土壤里生长,这便包括了研究知识的过程。研究并非只是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而是对它的思考,并在思考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更新。没有建立在研究基础上的教学,可能只是在传递旧知识,并非传播可在新土壤里生长的知识。而写作是研究结果的记载,是可以留给后人继续思考和更新的原料,从而使知识传播的薪火代代相传。研究和写作是神学院校老师需要完成的时代使命。

神学院中的课程设置要平衡好两个课程:

福建神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 黄朝章

如何使“明显的课程”与“隐蔽的课程”的教学相得益彰,既可以很有效地完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或规定的任务),又能更好地避免教学中出现的“填鸭式”的方法。在实际的操作中如何进行,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往往在实际教学中,因过多让学生参与和互动,会影响到所规定教学任务的完成,故此,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方法,似乎更适合我们当下的处境。

神学教育与文化:

中南神学院院长 汪振仁

我认为中国神学教育也应该注重中国文化的教育,中国文化传统也是上帝启示的一部分。中国历史悠久,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神学教育应该扎根于中国的文化土壤,结合中国教会与社会的实际进行神学思考。中南神学院开设了“基督教与中国文化”课程,对促进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以及它与基督教信仰的关系发挥了积极作用。神学生需要参加教会实习:

浙江神学院副院长 楼世波

神学教育本身是教会事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神学院的一大使命就是为教会培养合用的人才,神学院校与教会间的关系是唇齿相依的神国伙伴。教会实习可以帮助神学院的学生真正了解教会现状,调整或树立学习方向,帮助他们的神学思考贴近现实(神学是“教会在思考”)。神学生读书时有越多的符合教会需要的思考,将来的教会牧养就越能够有果效。神学生的教会实践无疑是神学教育中不可缺的一部分。而今日各所神学院校如何帮助学生尽量有效地参加教会实习,是一个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

神学教育与全人教育:陕西圣经学校校长 王 红

生命成长是全人教育的核心,在神学院校中如何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是关键。我们可以通过办学方针灵德智体群五方面推动学生的生命成长,可以通过课程的设置,由浅入深地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也可以通过实习来检验学生的生命成长;还可以通过团契生活丰富他们的灵命。总之,生命是需要在多元状态下操练才能成长与成熟的,而神学院校正是一个为他们提供引导与操练的地方。

神学教育中课程设置的原则:安徽神学院 教务长 项锡安

关于课程设置的几个原则,在神学院的管理中,教务处的课程设置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其中有几点需要注意:第一,作为一所省级神学院,我们的课程设置与全国性的或大区性的神学院不同,我们更多地侧重于实践神学,也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如音乐、弹琴等。第二,我们的课程设置也考虑到神学研究本身对文化的要求,因此,文化知识与思想方法论之类的课程我们也要加强。这有利于学生对社会文化的了解,避免信仰过于出世。

神学教育与灵命塑造:

湖南圣经学校校长助理吴紫薇

毫无疑问,“灵命塑造”与全人教育相关,是神学教育的灵魂所在,也是神学教育的关键目标之一。湖南圣经学校把学生的灵命塑造放入了学生在校生活的每个细节,以课堂教学塑造灵命:不论教哪种科目,老师们都要求在授课大纲上写明此课程对学生品格塑造上的作用和努力。以成长小组陪伴成长,以一对一督导关怀全人,以集体敬拜过团契生活。

内蒙古神学教育的一点思考:

内蒙古圣经学校副校长 朱俊玮

对于已经设置若干年的教学课程体系进行有效的分析、评估并进行改正或调整,应遵行以下基本原则:一,传统上所形成并一直沿用至今的课程设置是否符合教育的一般性规律,神学教育的特殊性是否得到了真正的体现?二,课程设置的本身是否已经体现出了“教”与“学”的关系?三,作为中国教会的神学教育,应建立一个标准化的模板体系,但各地的神学教育又不能因此教条化,应该体现出统一性中的多样性。四,神学教育不是闭门造车,神学院校应该不断密切与教会的关系,从而使课程的设置更好地体现出神学教育的思考性。

我看神学教育中的隐蔽课程:

华东神学院副教务长 王剑华

隐蔽课程体现学院的文化、教师品质、人际互动关系、价值观和成才标准。它虽不是量化的课程,却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受教过程。如果说显性课程是骨肉,那么隐蔽课程就是筋络,它使显性课程中获得的“知”付诸实践的“行”。学生接受显性课程的“教”,还要接受隐蔽课程的“育”,这才是教育的全部内涵。神学教育不仅是知性的教育,也是人格的塑造。隐蔽课程关乎学生的成长,是神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

顺应时代发展 办好神学教育:

东北神学院院长助理 杨宏亮

参加这次神学教育交流会受益很大。在当代中国特有的社会和宗教国情下,社会变迁对神学教育也产生巨大的影响。一方面,就自身而言,面对挑战,为避免“自我社会边缘化”,人才的培养,教学硬件的改善,办学理念的转化,包括神学教育自身都进行着调整。另一方面,就z /-府而言,z /-府依照各种法规政策通过各种方式对宗教事务进行行政管理,也应依据当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要求引导神学院校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使神学院校在中国社会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