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与生命的对话
牧师:海夫
对话——爱与生命的桥梁。是的,人皆有一死,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真正地活。活着就是对话,生命的对话。生命中爱情的本质是什么?对话!两个生命间最强烈、最深广、最细微的对话,其形式更是多样丰盛如春花。在此过程中对话的鲜活度、美妙度就是爱情所抵达的广阔。
爱情的高度则由两个人能否持续一生地对话来决定,持续地燃烧、交融,这时的情爱才完全铸就了爱情,交汇于神性的殿堂,熠熠生辉。可为什么这样的高度多梦寐以求却屡屡不得呢?灰心之下,绝望、怀疑、否定接踵而至。其实爱情本身从来没有错,错的是自身对爱情的误解,并且因着骄傲而虚妄的心拒绝看到自己的不足或迷惑所在。
在社会学奠基者之一的齐美尔的显微镜下,情欲为幻想的、新鲜的、遥远的刺激而生。可大多数人在特定的时间里(如青春期、人生低落、疲倦时)以之为爱,以为这就是爱情的全部。在这样自以为正确的误导下得以品尝真正爱情的善果的机率会很高吗?当然就很小。因为幻想不是真实,生活却是真实的;新鲜终将归为陈旧,遥远的虚幻岂能替代切实的亲近。当爱与情中的半壁江山已去,唯有真爱来支撑,可很多人根本就没有或欠缺爱,曾经所谓的爱情不过纷纷的情欲,自然难以为济了。
那什么是真正的爱?爱是人性的光辉,生命的焕发、恒久的信心。至爱中无不包涵悲悯,那对生命的怜惜与尊重!在爱情中的爱,因情而将心怀打开,而怜惜另一个生命如珍惜自己的生命。在生活中彼此关心、扶持,在灵魂的对话中次第开启人性中善的美好部分,并因对方同样的坦诚而不断地增强善与美。所以有这样的说法:当一个人在爱时,是他的神性在爱。这时的爱与情相结合,自然容易得到神的祝福,从而建立起幸福的大厦,遮风蔽雨的温馨港湾。
人们把那称之为家,千万里也想回去的家。有一个想回去的家乃生命之本性所求,那是人们诞生之所,出发之地。家之不得者常言缘浅情深之类,为什么缘浅?是爱得不够,得神之力不足也。迷误者不看到这点,却在情欲间流离,任性着本能的呼召、荡漾而难能持续地对话,难以在神前持定自己的信心。
爱本简单纯净如生命,爱情也必归于生命,唯在生命中扎下根去,它才能百川归海,枝繁叶茂。一个人因着本能之驱驰而于此难以明悟,何况爱情需要两个人的共同的明白,就像圣经清楚地说明婚姻稳定完满的根本是彼此顺服,可有几人做到了呢?
可真的就那么难吗?不!从某种角度来说,爱情是交给了每一个人一把通向真理大门的钥匙。然而门很多,哪一扇才是通向至理,通向至高神的呢?心怀真爱的人因情的牵引,共同握着钥匙去选择、去求证。在此过程中出现错误或失去耐性实在难免,因为人性软弱而骄傲,骄傲时多指责对方,软弱时又过分依赖对方。这时能否仰望神性、尽量减少人性的弱点,能否在心中振作、坚持,并相互包容原宥,继续共同地努力,良性的对话至关重要了。
直到爱与情合而为一,彼此都摆脱情欲本能的盲目驱策,两个向善的生命都明白和坚守神性之爱,那扇门终会打开,生命由此真正地圆满。否则什么样的“爱情”和“婚姻”都可能出问题,甚至出现悲剧和彻底的毁灭。更可怕的是出了问题迷途不知返,铸成大错,将怨尤和迷惑遗传给后代。因为爱情中的对话从一开始就不是两个人之间单向的对话,爱慕、表白、生活安排等,而是或递进或迂回的永无止息的生命对话,在此繁复曲折的过程中获得生命的智慧——对人性的、社会关系的、世界乃至宇宙的智慧。
彻悟爱情与生命的对话,才不会仅仅停留在情欲的追逐和在命运的颠沛里,而是在爱情与婚姻的波折、生儿育女的辛劳中升华,得以品享这神赐的获得智慧的工作而带来的甘甜和财富。“爱是永不止息”啊,不管怎样强烈的情欲,追溯到生命的源头才会来到那超越世俗的永不绝望的信心与爱。
【作者简介】海夫本名:康晓蓉,本站作者。作家、诗人、牧者。籍贯四川,70后。1995年大学毕业到浙江工作。先在中学执教语文,后从事影视、杂志等文化传媒工作。2006年回居成都,2007年归主。2010年开始牧会,2013年7月按立为牧者。诗作散见《十月》、《中国当代女诗人爱情诗选》等。2007年出版诗集《诗三百与字一个》,写有哲学散文集《生命与爱》,2012年自选诗集《活水》。2013年信仰文集《风随着福音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