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早晨,当我正在构思《天风》五月刊卷首语之时,突然接到来自在重庆的电话,告诉我芦山地震了……
巨大的灾难在五年之后再次降临到了巴蜀大地,刹那间,天崩地裂,无数的生灵被吞噬。有多少曾经在天伦之乐中过着平凡日子的家庭,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有多少天真活泼的孩子也许在黎明时还唱着小曲,突然沉落在永恒的黑夜里。从满地残砖瓦砾中传出的一声声撕人心扉的求救声中,从废墟深处伸出的那一双双血迹斑驳的手掌里,人们也再次惊觉到了生命竟是如此脆弱。在武警战士奋力搜救下,一个个幸存者从死亡边缘被拉回来,所有在场的人眼中无不涌出激动的泪花。
感动之余,我突然发现,那些地震中的死去的人都是罹难者,而我们活着的每个人在不可预测、无力抗拒的自然灾害前,其实都是幸存者,因为谁也不能保证擦肩而过的灾难永远不会落在自己的头上。
英国十七世纪玄学派诗人约翰·堂恩的诗中国有这样一段话:“谁都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包孕在人类之中。所以别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敲响!”为此,无论是昨天的汶川还是今日的芦山,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我们不可能置身事外,“人”字的结构是互相支撑,灾难中人性的善良与成长,见证了用上帝形象造的人---仅仅只是幸存者的人们在面对覆顶之灾时,爱的闪亮和人性的光辉。
幸存者,在圣经里被称为“活着还存留的”人。(参帖前4:15)既然掌管生命的主允许我们还留在地上,就得好好地活着。在保罗看来,离世与主同在当然好得无比,但肉身活着更是要紧的。(参腓1:24)况且对于任何活着的人来说,死是迟早的事,幸存只是暂时的。因此,越是面对大苦难,就越要用大尺度来衡量人生的得失。在岁月的流转中,人生的一切得失都是过眼烟云。在历史的长河中,灾难和重建乃是寻常经历。我们都是幸存者,用这个眼光看自己,就会更真切地感到了一切受灾者都是我的亲人。用这个眼光看世事,就会更清晰地洞察了一切人间纷争的狭隘和渺小。用这个眼光看灾区,就不会对灾区人民无动于衷。
网络上也有这样一首题为《幸存者》的诗,它说:
“我们都是幸存者/灾难让我们认识到生命的脆弱/我们将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我们将在挖矿的时候想到/我们将在砍树的时候想到/我们将在筑坝的时候想到……”灾难让人体会人类渺小,体会到现代科技的无力。因而得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甚至人与创造者之间的关系。重新反思过往对物欲的沉溺,重新开始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当现代物质文明在一次次地球的抖动中轰然倒塌,当鲜活的生命在灾难里一个个转瞬即逝,我们珍惜现有的真正幸福就变得理所当然了。
作为基督徒,“我们都是幸存者!”这理念会时时提醒我们能感恩、警醒地活着,会鞭策我们能认真、端正地活着,会促使我们谦卑、诚信地活着!
【作者简介】计文,牧师,中国基督教协会副总干事,中国基督教《天风》杂志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