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会的发展,一些新社会阶层人士(主要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知识分子)受洗归入基督,他们的加入不仅日渐改变了原来“三多”的信徒结构,影响了普通民众对基督教的观感,增强了教会的自养能力。由于新社会阶层基督徒,不仅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也有相当程度的见识和知识,给教会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不少生机和活力。正因他们所发挥的作用明显、贡献突出,不久就在原本人才相对匮乏的教会中脱颖而出。这样,一些热心的基督徒企业主就很快成了教会的实际(也许名义上并不一定是)负责人(之一)。
对此,有人拍手称快说“好啊!正因他奉献了的财力、能力,让教会在硬件、软件上都发生了变化”!但也有人高呼“哀哉!教会堕落了,世俗企业的老板怎么可以来管理神圣上帝的家呢”?
“老板”可否“办教”?成了一个被信徒多次提出的假命题。
事实上,无论是谁都应当有服侍上帝的权利,自然基督徒工商人士出于报答主恩来参与教会各样事工的经办、策划、安排,这些都是无可厚非的。事实也证明,适当地借鉴他们的管理经验、合法地运用他们的人际网络,可以更有效地拓展教会的事工,改善教会往日的封闭性,发挥教会在社会中的正能量。因此,问题的焦点应当并不是“老板”是否可以“办教”,而是老板们是否把“办教”仅仅当作“办厂”?或者有人并无“老板身分”,但却有“老板心态”,使教会民zh u缺乏、“一言堂”盛行,更突出的是“拜金主义”心态。试举两例:
某青年同工在教会侍奉多年,最近忽然接到堂主任(义工)下达的“下岗”通知,理由是,主任最近算了一笔“帐”说:“传道人每主日讲道一次,一月四次,月工资2000元,即,讲一次道要500元钱啊。太贵啦!”……
前些年笔者去某地农村教会培灵会讲道,因时间关系我迟了两天才到。傍晚,该教会负责人轻轻对我说:“哇,这两天奉献不多,入不敷出,亏本啦!现在牧师你来了,全靠你讲道了!”……
令人难过的并非仅是因他中止了青年同工的侍奉,令人焦虑的也不是教会是否真的亏了本,令人不安的是这两位“精明”的堂主任那种“老板”之范儿和思维模式,以及由此暴露出来的对“玛门”的顶礼膜拜以及用金钱来衡量教会圣工的错谬。
世俗“老板”,总是讲究要以最低的成本换取最高的回报,这也情理之中的事。但若教会负责人都抱着这种“老板心态”去做管理教会,如果信徒都以物质利益得失来经营自己的信仰,那结果一定与教会的使命及奉献人生的意义“不靠谱”!
试想,为何今日许多大学生虽工作难找,然而愿做传道人的却仍不多。不就是因为人心中都有“算盘”,待遇、地位、荣誉,做传道太亏了!当我们心里时常算计着如何才能“不吃亏”的时候,谁还能对主忠心?当传道人的言行都以名利为依归时,“风清气正”就会远教会而去,剩下的是另一个名利博弈之场所!比如:哪边收入好就往哪边跑;谁给好处多就接受谁邀请;那位是富翁,就常会去“探望”;有些真话说出来,会得罪人,那我就不说;有人喜欢听故事,我就少讲圣经多讲故事……到了这种地步,这传道人还算是在事奉神吗?
同样,教会长执、堂委常常会要求他们的专职传道不要有“雇工”心态,可是他们自己却时常怀着“雇主”心态对待传道人!如有人说“他是拿教会工资的,这些事他不做谁做?”就是给一点起码的生活费,还居高临下地像是上司给下属发薪金……这难道不是“老板”在“办教”吗?
【作者简介】计文,牧师,中国基督教协会副总干事,中国基督教《天风》杂志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