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养栽培

何为真敬虔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fuyinyingshiwang

劳威廉(WilliamLaw)1686年生于英国的北安普敦郡。1705年,劳威廉进入剑桥大学以马内利学院学习。1711年他在剑桥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并得以留在那里教书。但后来因为拒绝宣誓效忠于新继位的国王乔治一世,而失去在剑桥大学的教学及研究席位。

自1727年开始,他成为爱德华·吉本(EdwardGibbon,1666–1736)这个家庭的私人教师,负责教导他的儿子爱德华。他的这个学生爱德华就是后来成为著名历史学家的那位爱德华·吉本的父亲。在他的这位学生后来出国学习后,他依然留在这位吉本家作为家庭的灵性指导教师,一直到1740年。在他生活的这段时期,他有机会接触并影响到几位时常来到他这里向他求教的年轻人,其中包括卫斯理弟兄(JohnandCharlesWesley),以及诗人约翰?拜罗姆(JohnByrom)等人。

1740年他回到了家乡。他的父亲去世后在这里给他留下了一处房产。他在这里生活、写作、作慈善的事情达21年。1761年,劳威廉得了肾炎,于4月9日去世。

劳威廉一生写过不少著作,但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这本《敬虔与圣洁生活的严肃呼召》(以下简称《严肃呼召》),这本书影响了卫斯理弟兄等很多同时代的年轻人,是曾经影响到那个时代宗教大复兴的一本重要著作。一位曾深受《严肃呼召》这本书影响的萨缪尔·约翰逊博士回忆说:“我曾经是一位放纵的宗教空谈者,其实我对它思想的并不多。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我去牛津读书,在那里也没有遇到什么麻烦。然而在牛津,有一天我拿起劳威廉的《严肃呼召》,心想这又是一本令人乏味的书,准备像以往一样对其嘲笑一番的时候,我发现劳威廉抓住了我,使我在对其进行了理性探究后第一次认真地去思想宗教。”

1.在《严肃呼召》这本书的一开始,劳威廉向人们提出了一个核心问题:何为真正的敬虔?它表现在外在的行为上?还是只存在于人的内心?是不是一个人祷告的时间或次数越多就越敬虔?读的圣经越多或参加的宗教活动越多就越敬虔吗?

这个问题触及现代人对敬虔理解的不同之处。我们这个时代的敬虔观深受近代以来敬虔派敬虔观念的影响。其实这种敬虔观最初原本既包含了个人内在的追求,同时也注重内在生命更新所带来的外在日常行为方式上的转变。然而,在经历了多个世纪的变化后,特别是在启蒙运动的诠释与影响下,这种敬虔观念逐渐地分裂为两个相互分离的部分:个人内在灵性生命的追求,以及外在与善行有关的道德行为。似乎前者成了个人的私事,而后者才是在公共领域中有意义的表现。随着这种分离,在宗教领域中理解敬虔,就与个人寻求内在灵性的满足关联起来,成为这种敬虔观中最为重要的方面。

这种敬虔观念所注重的,是个人借着上帝的话语,以及默想、祷告,得以建立并维持自己与基督之间的生命关系。不过,这里进而强调的是,这种关系是建立在个人私下对基督的寻求之基础上的。在心灵里与基督的亲近,带来了个人灵性层面的感动、释放与满足。个人在基督的里面被从这个世界中分别出来,生命因此有了从基督而来的圣洁。在这个背景下,生命的敬虔主要体现在个人在心灵与基督的合一。在日常生活中,这种敬虔的外在表现就是每天有多少时间与上帝独处。

但对于劳威廉来说,敬虔并不是单指一个人在宗教上比较认真,很热情地参加各种宗教的活动;时常独自地祷告、灵修;花很长时间读经,甚至可以背诵不少经文等;这些只是构成人敬虔生活的某些环节。对于劳威廉来说,“敬虔意味着摆上整个生命,全然献给上帝。因此,所谓敬虔者,就是不再随从自己的意思或今世的风俗,而是单单顺从上帝的旨意,凡事都尊崇上帝,凡事都服侍上帝,凡事都奉上帝的名,凡事都荣耀上帝,平时生活尽都成为敬虔。”(1章)这是敬虔的本质。

敬虔不单是指一种灵性中的感受,似乎与人的思想、情感或日常生活行为无关;当他讲到“凡事”的时候,他已经在谈及人的日常生活。受到改革宗神学思想的影响,劳威廉认为敬虔既在于人的心灵,又外显为一种生活方式。敬虔体现为祷告生活与日常事务之间的完全一致,是人每天都“向上帝而活”这个最高意义上的“里外一致”或“知行合一”。“除非我们生活中一切日常行为都向上帝而活,除非上帝成为我们一切行为的准则和尺度,否则就不能说我们‘向上帝而活’;正如除非我们在祷告中完全指望上帝,否则就不能说我们‘向上帝祷告’。”(1章)人在上帝面前是怎样祷告的,就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的凡事上活出来。

但在日常生活中,劳威廉却让人们注意到这样一幅景象:“您看见他们在灵修祷告的时间和地点遵守规矩,而教会崇拜一结束,他们就与那些鲜于踏足教会或从不进教会的人毫无二致。他们的生活方式、花钱度日的方式,他们的情感、娱乐、工作和消遣全都与世人无异。……这才是那样的基督徒被轻狂世俗之人嗤笑的原因:不是因为他们真的献身上帝,而是因为他们的‘敬虔’不过是偶尔祷告而已。”(1章)在他看来,这不是基督信仰中所讲的敬虔,甚至不是基督信仰,因为这种生活不是圣经中所教导的生活方式。这是一种导致人格分裂的生活方式。从基督信仰的角度来看,这种人生不过是“一个异教徒的人生点缀以基督徒的祷告”(1章)。

2.顺着劳威廉的思路,我们被带到这样一个问题面前:如果要脱离不敬虔带来的危险,显明自己的确是一个蒙恩得救者的话,究竟要建立起怎样的生活秩序呢?

劳威廉的回答很简单,那就是去过一个祷告与日常行事相一致的生活:“虔诚的基督徒当以为处处皆圣地,因上帝无处不在;同样,他当看人生凡事都是圣洁要务,因人生全部都要献上为祭。”(4章)把日常生活的每个场合,日常生活中所要处理的每件事务,都当作是向上帝所献的祭,在这每样的事务上荣耀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每件事情上荣耀上帝的态度,就如牧师在教会的祭坛上所从事的每样事情一样。“因为众人和万物都属于上帝,正如用于圣工的地方、物品和人都被分别为圣;因此,万物都当用来荣耀上帝,众人也都当在各自的位分和职业中向着上帝的荣耀而行。”(4章)

或许这个在日常每样事务上里外一致的原则是人们所知道的,但问题是,人们如何才能将这原则在日常生活中活出来呢?个人是一种非平衡、非稳定的存在者。人在热情来的时候,会在很多或大或小的事情上尽心照上帝的心意做;但在里面的热情过去,人任由自己的情况下,会自然地沉迷于某些自己的喜好,从而导致其生存结构的塌陷,使人不由自主地滑入到谷底。只有对一个已经清楚自己得救的人来说,他才可能摆脱这种生命的起伏。因为他已经建立了与上帝的关系,并从与上帝的和好关系中得着开始新生命的动力。人生这个新的动力就是在生命中已经扎根的对上帝的敬畏与爱。

加尔文在《基督教要义》中曾这样论到敬虔:“我所说的‘敬虔’是,我们经历神的恩惠,并因这知识产生我们心里对神的敬畏和爱。”生命里的认识把人们带向上帝,唤起人们对他的敬畏与爱。敬畏是人们即便还不够甘心乐意,但出于敬畏也还是会顺服的态度;而爱是人们甘心乐意地按他的美意在凡事上去荣耀他。这里,对上帝的敬畏与爱是人们过敬虔生活的基本动力。

有时人们会有误解,以为这种敬畏与爱是日常生活中某些时间内心出现的一种感受或情感,时常被人们称为“感动”。有些人只以这种感动或情感来引导自己。但劳威廉在这里谈到的并非是一时的感受或情感,而是生命本身的基本特质。出于对上帝的敬畏及爱的生命深处的热情更多地是以某种理性表现出来。在劳威廉看来,这种理性或原则是把握我们人生的主要方式,这特别表现在人们处理上帝所赋与他们的时间与财富方面:“我们生活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消费方式。如果理性和宗教在这方面掌管我们,那么理性和宗教就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掌管我们的人生。”(5章)

这里所说的理性并非是指人自己的理性或编织出来的理由,而是指圣经的原则及智慧。这里预设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在人的日常生活的所有领域中,圣经的原则都会有更为具体的应用,都可以体现为某些具体的原则。如果人们因为敬畏与爱的缘故,愿意照着圣经的原则将其活出来,那么人就以理性或智慧的方式表达了生命中对上帝的敬畏与爱,内在良心就不会责备自己。在这个观念之下,敬虔的生活就是保罗所说,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上帝在人面前都存着无愧的良心去生活。

在人的日常生活中,虽然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因此可以涉及各种相应的规则,但在劳威廉看来,日常生活中需要处理的最为重要的东西只有两样,对于它们的处理也特别需要人的理性:“有两样东西特别需要置于严格规矩之下,这两样东西倘若善加利用就是上帝赐给我们和众人的伟大祝福:时间和金钱。这两样都是上帝的礼物,让人有机会也有途径可以一生行善,勤作不辍。……一个人敬虔地严格管理其中一样,就不可能长期忽略另一样;若人乐于敬虔地管理和使用二者,就已登上基督徒成圣的天梯。”(8章)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更好地把握这两样上帝赐与的资源,在以最好的方式来应用它们之中活出基督徒的敬虔,占据了劳威廉这本书的大部分篇幅。

3.传统对清教徒那种“古板”的生活方式可能存在着一些误解。当人们提到清教徒时,人们的头脑中可能会出现一幅不苟言笑,极为刻板,甚至更负面的是虚伪,冷酷无比。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如何理解清教徒所提出来的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敬虔?

确实,敬虔通过一种生活方式表现出来的时候,很容易被理解为虚伪,或者真有可能是虚伪。如果有这种可能的话,那么问题就在:敬虔作为外显的行为或生活方式表现出来的一个基本前提是:人里面已经有了重生的生命,经历到了生命的更新,因此自然而然地要透过行为表现出来。这时人们表现的是如此地自然,以致用甘心乐意来描述都不是那么到位;人在这个过程中心里已经得着安慰,而不在意他们对他人的爱会有什么回报。如果不是这样,没有内在生命的变化,以及个人内心与上帝的关系,那么这种外在的表现就可能导致虚伪,甚至对人自己的生命产生束缚。

这就让我们更容易理解,劳威廉在这本书中把敬虔理解为是祷告与生活的一致。如果祷告是个人在上帝面前最为真诚的表达,那么就照着这样的祷告去度过一天的每个时段,去处理一天中遇到的每件事情,使个人的生活不只是在祷告中面对上帝,同时在日常生活中的每样事务中同样面对上帝,为着荣耀他而活,这就是这本书要告诉人们的敬虔生活。

(本文摘自孙毅为劳威廉著《敬虔与圣洁生活的严肃呼召》一书所写的“中译本导言”,篇名为编者橡树下自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