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证道

信仰的实际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fuyinyingshiwang

经文:《弥迦书》6:1-16

一.前言:

上个月讲道时,我谈到,《弥迦书》将审判和拯救的信息交融在一起,不易理清它的结构;有学者主张,全卷可分成三大段:第一篇信息(1:2-2:13)宣讲上帝的审判和重建;第二篇(3-5章)是对犹大首领的指控和子民的盼望;第三篇(6-7章)是对百姓的起诉和上帝的国度的最终得胜。这三部分用“你们都要听”(原文是“听阿”,1:2,3:1和6:1)相联,成为完整的一卷书。今天要宣讲的第六章,是第三篇信息的前一部分,是上帝对祂的百姓的起诉及判决。我将以第八节的经文为中心,展现弥迦所强调的信仰的实际。

二.释经

本章的前半部分(1-8节)是耶和华上帝对以色列民的起诉,后半部分(9-16节)是进一步起诉及判决。

“1以色列人哪,当听耶和华的话:‘要起来向山岭争辩,使山岗听你的话。2山岭和地永久的根基啊,要听耶和华争辩的话;因爲耶和华要与祂的百姓争辩,与以色列争论。’”(6:1-2)

这裡描述了在法庭的一个情景。耶和华与以色列民有圣约:耶和华作他们的上帝,以色列民作耶和华上帝的子民。以色列民享有被耶和华上帝看頋、祝福的恩惠,应尽信靠、顺服耶和华上帝的责任。但以色列人却背约了,被耶和华上帝起诉。耶和华上帝要祂的百姓陈明他们的桉件(6:1);耶和华上帝召唤山岭、大地都来听,见证祂对百姓的控诉(6:2)。

“3我的百姓啊,我向你作了甚么呢?我在甚么事上使你厌烦?你可以对我证明。4我曾将你从埃及地领出来,从作奴僕之家救赎你;我也差遣摩西、亚伦和米利暗在你面前行。5我的百姓啊,你们当追念摩押王巴勒所设的谋和比珥的儿子巴兰回答他的话,并你们从什亭到吉甲所遇见的事,好使你们知道耶和华公义的作爲”(6:3-5)

这里耶和华上帝称以色列人爲“我的百姓”(而不是“这百姓”),一方面表明祂与以色列人有“约”的关系,另一方面,虽是起诉,耶和华上帝仍是以慈祥的父亲的口吻对他们说话。

“你”是单数,可看着是集合名词,指整个以色列民族,也可指他们中间的每一个人。

耶和华上帝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是以色列民族历史的开始。在摩西等人的带领下,在进迦南的旅程中,他们经历了耶和华上帝无数的恩典和神迹奇事。上帝在西奈山颁布的“十条诫命”中。的第一条就说:“神吩咐这一切的话,说:‘我是耶和华你的神,曾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出20:1-2)但是,以色列人却违约,随从外邦人,敬拜假神!

当以色列人在摩押平原、约旦河东,对着耶利哥安营的时候,摩押王、西拨的儿子巴勒,召假先知巴兰来咒诅以色列人。但耶和华上帝却使巴兰的口爲以色列人祝福(见民22-24章)。

“从什亭到吉甲所遇见的事”,主要是指以色列人渡过约旦河、进入上帝应许的迦南地。“约书亚清早起来,和以色列众人都离开什亭,来到约旦河,就住在那里,等候过河”(书3:1)。“正月初十日,百姓从约旦河里上来,就在吉甲,在耶利哥的东边安营”(书4:19)。

“好使你们知道耶和华公义的作爲”:

耶和华上帝使假先知巴兰的咒诅变祝福,再次显神迹,分开约旦河水,使以色列人顺利跨过。他们从约旦河中取来的那十二块石头,约书亚就立在吉甲,并对以色列人说:“日后你们的子孙问他们的父亲说,‘这些石头是甚么意思?’你们就告诉他们说:‘以色列人曾走乾地过这约旦河。’因爲耶和华你们的神在你们们面前使约旦河的水乾了,等着你们过来;就如耶和华你们的神从前在我们面前,使红海乾了,等着我们过来一样。要使地上万民都知道,耶和华的手大有能力;也要使你们永远敬畏耶和华你们的神”(书4:21-24)。

相反,在什亭,以色列百姓却与摩押、米甸的女子行淫,跪拜她们的神,使耶和华发烈怒,降下瘟疫,撃杀他们两万四千人。上帝这样公义、信实,百姓却如此犯罪、悖逆。

对这几节经文,还有两点值得注意。

第一,“领出来”(he?eliti^kā)与上节“厌烦”(hel’ēti^kā)的希伯来原文是谐音。可能作者有特别的用意,将恩惠与不感恩两件矛盾的事提出来,促使以色列人思考。

正在成长中的儿女,与同学、朋友有说不完的话,可是,父母说几句话,他们就“厌烦”了!他们认爲父母落伍了,甚么都不懂,非常自以爲是。

“儿子眼中的父亲”有不同版本,但基本意思是一样的,比如:

07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知道

12岁:好像有时候爸爸说的也不对...

17岁:爸爸有点落伍了,还是老脑筋

25岁:老头儿一无所知

30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现在肯定是百万富翁了

40岁:我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和老头儿商量商量,或许他可以出点主意

55岁:真可惜,爸爸走了,说实在的,爸爸的话很高明

60岁: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一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

以色列百姓对上帝的救赎、引领感到“厌烦”,也是这样是忘恩、无知、自负。

第二,在诉讼的过程中,只听见作爲控告方的上帝在说话,却未闻被告方的以色列人的答辩。为甚么?因爲,以色列人无言以对(参见:亚伦的“默默不言”,利10:3;没穿礼服的人“无言可答”,太22:11)。

“6我朝见耶和华,在至高神面前跪拜,当献上甚么呢?岂可献一岁的牛犊爲燔祭么?7耶和华岂喜悦千千的公羊,或是万万的油河么?我岂可爲自己的罪过献我的长子么?爲心中的罪恶献我身所生的么”(6:6-7)。

一岁的公牛是很贵重的;千千公羊、万万油河是庞大的祭物;献长子是异教习俗。

针对献祭的事,礼仪和敬虔,谁重谁轻?先知的口吻是夸张和反诘的,爲的是要读者给予否定的回答。

“撒母耳说:‘耶和华喜悦燔祭和平安祭,岂如喜悦人听从祂的话呢?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撒上15:22)

“神所要的祭,就是忧伤的灵;神啊,忧伤痛悔的心,祢必不轻看”(诗51:17)。

“我喜爱良善[或作“怜恤”],不喜爱祭祀;喜爱认识神胜于燔祭”(何6:6)。

以色列人不爲自己的忘恩和悖逆悔改,反而企图以自己的功德和宗教礼仪来取悦上帝,把属灵的圣约变成商品的交易。这决不能被上帝悦纳。

“8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爲善,祂向你所要的是甚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6:8)。

这是旧约《圣经》论子民与上帝的正常关係的极爲重要的经文。

有学者指出,如果《阿摩司书》的主题是“公义”(“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摩5:24),《何西阿书》的主题是“怜悯”(阿6:6),《以赛亚书》的主题是“谦卑”,那么,弥迦的这节经文,综合了这些先知的教训,成爲主前第八世纪先知神学和伦理的总纲。

“行公义”:谨守公平、正义,不欺压,不贿赂,不屈枉正直;

“好怜悯”:“怜悯”也可译爲“忠信”、“诚实”;照顾贫弱孤寡;

“存谦卑的心”:“谦卑”的原意“朴实无华”、“沉静庄重”;

“与你的神同行”:完全听命、顺服上帝,这是真正的敬虔,信仰的实质。

这裡所针对的,就是以色列人的不虔不义、不信不忠、自大狂妄、离弃上帝的过犯和失败。

本章的后半部分(6:9-16),耶和华上帝再次谴责以色列人欺诈、强暴和谎言的罪行,并宣布他们将因此遭受的惩罚:劳苦而不得收获。

三.反思

上帝按照祂的形象和样式创造了人,使人在受造界有极其崇高、独特的地位,能享受上帝的同在。然而,因始祖的悖逆,世人沦爲罪的奴僕。因着上帝的爱,祂主动拣选、拯救了我们。上帝尊重我们,使我们敢于对上帝说“不!”但是,我们常常误用了上帝给我们的自由。与当年的以色列人一样,我们并非不知道耶和华是独一的上帝,而是不愿意顺服耶和华上帝,常常要自己作主:自己决定好恶,自己决定作甚么。

人的一大盲点是:以爲自己可以作自己的主;响往自己作主。

其实,人不可能作自己的主。“岂不晓得你们献上自己作奴僕,顺从谁,就作谁的奴僕么?或作罪的奴僕,以至于死;或作顺命的奴僕,以至成义”(罗6:16)。作义的奴僕,作上帝的奴僕,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失掉自我,才能得享丰盛、永恒的生命。

基督教信仰的实质,是信徒与上帝建立亲密、和谐的个人关係,享受上帝的同在,彰显上帝的荣耀。与上帝建立亲密的关係的途径,只有一条,就是信靠、顺服上帝(诗25:12-14)。要信服、顺服上帝,仍需上帝的恩典和大能。我们免不了会有失信、失败、软弱,但上帝是永不改变、永远守信,永远爱我们的。“所以,我们只管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爲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来4:16)。

求主帮助我们,破除“自我中心”,进入以上帝爲中心的生活,存感恩、敬畏、喜乐的心,与耶和华上帝同行,活出信仰的实际。

【作者简介】冯秉诚,笔名,里程,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1978年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1981年获硕士学位。1982年赴美,1987年获密西根州大学博士学位。先后在俄亥俄大学和西方储备大学工作。1993年后,在威斯康星医学院从事医学基础研究工作。作者长期崇尚无神论和个人奋斗,在神的大爱感召下,逐渐认识了主耶稣,认识到基督教信仰是客观真理,遂决志归向主,1992年复活节受洗归主。1997年蒙主恩召,专职传道。此后,全家妻子及一子一女都归向主耶稣。蒙神引领,1999年秋季,进入美国海外神学院学习。其信仰见证书籍《游子吟》畅销海内外。现任威斯康星州米城中华基督教会(Chinese Christian Church of Milwaukee)差传牧师和真道培训中心(True Word Training Center)主任。“中国基督徒作家基金会”专业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