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之眼

敬虔与宣教 三主题回应当代需要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fuyinyingshiwang

【台湾国度复兴报记者傅筱、尹箴台北报道】卫理公会会祖卫斯理约翰牧师带动了18世纪英国的宗教复兴,推动灵性复兴运动及社会改革运动,影响甚钜。其「全世界为我的牧区」的教会观历经数百年而不坠。本届华人宣教大会分从「卫斯理的传统」、「中国文化传统」及「现代处境」,看「敬虔与宣教」在今日华人宣教工场中的利基与突破。三个主题分别邀请三位讲员主讲∶

从卫斯理约翰传统看敬虔与宣教

讲员∶池金代牧师

敬虔需要重生和成长的恩典途径,当人重生後,在圣灵带领下,生命才得以改变。然而「敬虔功夫未做好,怎能谈宣教?」因宣教是从敬虔中产生的行动。他从五方面分述∶

一、看重祷告与热忱传道∶祷告能带来热忱传道的能力,基督徒所当作的事就是祷告!

二、殷勤读经与呈现基督∶透过读经与神连结、改变生命,并将之呈现在世人面前,行出圣经所言,是基督徒最佳讲道方式。

三、操练进食与慷慨捐献∶禁食的目的,在於使被压制者得自由、贫穷者得怜恤(赛五十八6-9),因此操练禁食外,在金钱使用上也要尽可能,赚钱、省钱与给钱。

四、谨守圣餐与实践信仰∶圣餐帮助基督徒在神面前真诚悔罪、与人和好、立志更新、遵守诫命。

五、信徒团契与彼此监督∶卫斯理约翰强调信徒团契的重要,透过团契彼此认罪、互相代求,属灵生命成长。

最後池牧师提到∶「合一就是一种宣教、没有合一免谈宣教!」基督徒应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在众人面前活出基督的爱。

从中国文化传统看敬虔与宣教

讲员∶卢龙光牧师

卢牧师表示,「内圣外王」为整个中国文化的核心,却和「敬虔与宣教」有著密切的关系。当中有相似处,也有差异性。他引用《大学》八条目将之分为,内圣∶诚意、正心、修身;外王∶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思想中,内圣的要求旨在实现外王的理想。

但个人的道德是否就等同公众道德?他举出许多位居高官,却未有好品德之人说,「道德之人未必能创造道德的生活,内外有关连,却非必然。」他说,华人要了解欣赏中国文化,但也要看见其中的缺乏,就是没有上帝。内圣外王皆以自我为中心;敬虔与宣教却是以上帝为核心。内圣是自我内心的道德觉醒;敬虔是蒙上帝呼召的经历;外王是以自我实现建立事工,宣教却是蒙上帝差遣的实践。卢牧师说,个人内在道德修养固然重要,然而「敬虔与宣教」关键是与永生上帝连结。

从现代处境看敬虔与宣教

讲员∶张振忠牧师

张振忠牧师表示,现代处境最常见的就是在全球化中,洪水般的资讯使人往往忽略与人的真实接触和交流,其中以夫妻与亲子间的疏离尤其严重。高科技资讯时代的大量资讯与大众消费文化互动的结果,产生知识敷浅化的现象,而网路普及也造成人际关系的改变。

此外信仰也呈现两极化,例如在美国,许多人更虔诚地投入宗教,但也有许多人选择弃绝信仰,教会须具备勇气和信心来守护信仰和真理。现代还面临传统价值崩解的时代,基督徒面对严重的试探引诱;对未来不确定,造成不负责任、不知羞耻的恶行;人口老化的问题则困扰社区,使教会和国家皆忧心忡忡。

针对基督徒信仰的反思,张牧师说,保持敬虔生活的关键在於「在基督里得著能力」。首先,在基督里得著能力活出敬虔生命,其次,在耶稣基督里得著应许,第三,凭藉耶稣基督脱离世界的败坏,第四是在耶稣基督里活出上帝的性情,唯有「在基督里」才能产生彼得所提的信心、德行、知识、节制、忍耐、虔敬、爱弟兄的心以及爱众人的心,这些美德就像阶梯一样,步步高升,呈现出对外见证以及宣教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