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来在寻找信仰的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9月初发布新作《幸福了吗》。相比10年前销量67万册但略显青涩的《痛并快乐着》,《幸福了吗》加入了更多思考,显得更为成熟和睿智。对于书中多次提到的“信仰”一词,白岩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有信仰的人不一定都幸福,但是没有信仰一定不幸福。”
在采访中,白岩松被问到为什么寻找信仰时,他引用了杨肃明老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人这一辈子要解决三个顺序,这三个顺序不能错的。先要解决人和物之间的关系,解决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最后一定要解决人和内心之间的关系。”
白岩松认为,这是很有道理的,三十而立,要解决人和物之间的关系,人和工作等等。接下来要解决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你可能为人父、为人子、为人上级、为人下级,为人对手等等。当人到40年以后你可能会面临很大的挑战,人生是一条单行线,终点是不可逆转的,你已经隐约地看到终点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个时候你思考人生究竟是怎么回事,我究竟做的是不是有意义,财富积累的太多,如果无从消化的话,我积累的意义又在哪里。出现的困惑太多,人必须要解决自己与内心之间的挑战······
他的这段话几乎有点像教堂里的布道词,凡是基督徒都会认同和共鸣。
死亡是对人类最大的威胁,因为对死亡的恐惧,人在惊慌中会寻找信仰。白岩松也承认:“人为什么要有信仰,因为对死亡恐惧,再往后就不那么简单了,你要信一些事情,我觉得才会慢慢平静,才会靠近幸福,不信的话挺可怕的。”《圣经》中所罗门也说过:“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也将这事放在心上!”(传7:2)只有那些智慧之人才能够对迟早来临的死亡有洞察和准备。
信仰是关乎人一生的重大问题,人应当趁着年轻纪念造我们的主(传12:1)。所以对于现在谈“信仰”这个词白岩松并不认为过早。他坦言到,“中国人真挺累的,你说信仰早吗?我说已经太晚了。”此外,他认为谈论信仰,并不是要放弃现实,而是“你必须要知道自己现在往前走是奔向哪儿去”。著名布道家葛培理的一本书,名叫《人啊,你往何处去?》,引人思考人生难道只能是为利而往、为名而去么?
中国人现在的道德不断滑坡,让人心生担忧,在谈及信仰之伦理价值时,白岩松认为,今天社会道德风气的退步,“根源在于,第一我们没有信仰,第二却具备强大的欲望。没有信仰就没有底线,底线之所以能够被不断地突破,就是因为人无所畏惧。而恰恰与此同时,我们这个社会又出现了欲望的巨大挑战:钱、权、利等各种因素混杂在一起。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二者结合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所以他十分主张:“应该是把中国人被摧毁掉的信仰链条重新接上,如果一个人活着没有任何畏惧,他会让整个社会感到不安。”而道德的沦丧必起因于信仰的迷失,唯有信仰为道德提供价值、意义、目标和动力。
白岩松最后讲的一个故事意味深长,发人深省,他说:“在墨西哥有这样一个故事:一群人一起赶路,突然有一个墨西哥人停了下来,旁边人问他为什么停下来,他说,我走得太快了,把灵魂扔在后面了,所以要等一等·······”
这个故事中的一群人就像是今天的我们,现在很多人的身体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穿梭,但他的灵魂是否也被扔在后面迷茫不知所措呢?
真正的幸福源于对生命的享受和感恩,而信仰帮助人找到生命的真正价值,但有的人不明白真正的信仰时,也只能过着利用信仰满足自己私欲的生活。所以白岩松说的这句“有信仰的人不都幸福,但没有信仰一定不幸福”值得深思。
【原标题】白岩松谈信仰:有信仰的人不都幸福,但无信仰一定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