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点冯小刚《一九四二》的三大基督教元素
基督时报:施迦南
冯小刚拍摄的《一九四二》这部炙手可热的电影29日即将上映,这部电影不仅在中国引起巨大反响,甚至在国外也获得好评。18日,在罗马电影节上,这部新片荣获青年评审团最佳影片金蝴蝶奖以及意大利摄影家协会最佳摄影奖。同时,在这部深刻的电影中包含诸多的基督教元素。
其实在18年前冯小刚就提出改编《温故一九四二》的想法,当时被拒绝,好事多磨,今年《一九四二》总算面世,冯小刚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够知道过去的历史。在这部电影中其实有诸多的基督教元素,下面我们来一一数点。
1、影片中的牧师(传教士)角色
在影片中,张涵予饰演的乡村牧师,他经常手拿十字架到处传扬福音。有影评人说:“他在逃荒路上用棉衣为小女孩堵伤口,并把《圣经》按在伤口上仰头祈祷,等来的却是炮火的一幕实在是让人感动,让人震撼。因为你看到的是一位完全没有自己,完全舍己的爱。”
另外张涵予饰演的神父安西满拿着十字架的剧照,有网友直呼“犹如耶稣转世”,真的有点像“耶稣转世”的感觉。
2、影片中的救赎情怀
要文推荐在冯小刚反复修改《一九四二》的剧本的时候,这个剧本也反过来在修改冯小刚。冯小刚从一个容易愤怒,说话有时候很冲,有时候又玩世不恭,走路雄赳赳气昂昂的人,变成现在这样很少发脾气,容忍,稳重的人,《一九四二》应该起了很大的作用。
随着时间推移,冯小刚对信仰态度也有所转变,从《非诚勿扰》中让葛优去教堂忏悔,多少有一点调侃的,到了《一九四二》,已经在很严肃的探讨这个话题。
冯小刚说自己过去是坚定的无神论者,可现在他觉得不好说。“我确实觉得我们认识达不到的地方很多,还是需要有一点敬畏。”正因冯小刚生命有这样的改变,所以在《一九四二》中表现出一种救赎情怀。
在这部看似残酷的题材中,张涵予饰演的牧师有一种舍己的救赎情怀,让影片结局看似悲剧,却不绝望。冯小刚认为“让老东家在最后拉起妮的手,继续往前走,这样就有了一种救赎的感觉”。
3、电影片尾曲《生命的河》源自基督教赞美诗
电影片尾曲,“生命的河,喜乐的河,缓缓流进我的心窝。我要唱一首歌,一首天上的歌,头上的乌云,心里的忧伤,全都洒落。”《一九四二》片尾曲源自小敏的迦南诗歌《生命的河》。
冯小刚谈《一九四二》中的悲悯、希望与救赎情怀
随着《一九四二》的上映,该电影中的福音因素一再被大家所称道,如电影片尾曲、张涵予在片中饰演的是乡村牧师等。今年冯小刚所导演电影中宗教色彩透露出一种悲悯情怀,他说,“希望对我来说最重要。”
现在的冯小刚一心只想着退休享受生活,一心想在电影中传达出积极的态度。尽管电影力图用最真实的镜头还原真实的河南饥荒,尽管徐帆、张国立这些演员都被要求忍着长达几个月的饥饿去拍摄电影,但冯小刚想要制造的,并非是绝望,而是希望。
冯小刚自己解读说:“现在,我觉得悲悯是很重要的。我更看重的是一种救赎的感觉。”
这种希望在冯小刚拍《集结号》时,演员张涵予想让谷子地死,他觉得这样他演的人物更悲剧一些。但冯小刚却不愿谷子地死去,就像他让《唐山大地震》中的女儿回来和母亲寻求和解,这是他近年来对电影中所传达的“希望”的直接表现。心态的变化,直接导致了冯小刚电影叙述语言和叙述角度的变化。如果说他曾经是个饱含幽默的批判者,那么今日的他更像个冷静的思考者。
在冯小刚反复修改《一九四二》的剧本的时候,这个剧本也反过来在修改冯小刚。冯小刚从一个容易愤怒,说话有时候很冲,有时候又玩世不恭,走路雄赳赳气昂昂的人,变成现在这样很少发脾气,容忍,稳重的人,《一九四二》应该起了很大的作用。
着时间推移,冯小刚对信仰态度也有所转变,从《非诚勿扰》中让葛优去教堂忏悔,多少有一点调侃的,到了《一九四二》,已经在很严肃的探讨这个话题。
像很多人一样,年纪越大,冯小刚对世界的敬畏就越多,但他不认同世俗的“信仰”,“现在有些人把信仰变了味,把自己的信仰变成了一门生意。”
冯小刚说自己过去是坚定的无神论者,可现在他觉得不好说。“我确实觉得我们认识达不到的地方很多,还是需要有一点敬畏。”正因冯小刚生命有这样的改变,所以在《一九四二》中表现出一种救赎情怀。
这种救赎、悲悯或许就如黑暗中的一盏灯引导冯小刚可以越来越接近生命的本质,记得当冯小刚在自己微博上推广这首改编过的赞美诗时,引来了很多基督徒留言,甚至华人牧者远牧师也为冯小刚祷告,希望他能认识主耶稣。愿上帝能够拣选冯导,早日结束他在探索路上的跌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