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村委员会自去年开始筹建宣教村,目前进入选址阶段,并密切为各项需要代祷。(照片来源/宣教村)
跨文化宣教士的退休问题,一直是宣教事工的议题之一。许多宣教士投入大半岁月服事他乡,却在返国述职或退休后,面临文化再冲击的问题,有些人还成了无壳蜗牛,面临四处搬迁的窘境。
有监于此,两年前来自同路坊、香港宣道差会、香港浸信会差会等单位的20位领袖齐聚一堂,组成「宣教村委员会」,希望能打造一个提供宣教士短暂停留或退休安养的宣教村,解决他们回到家乡,却无「家」可归的问题。
发挥四大功能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宣教村委员会印制的祷告手册。(图片来源/宣教村)
截至2011年止,香港共派出超过5百名宣教士,而根据香港差传事工联会在2010年到2011年间向不同差会近百位宣教士所做的调查,有八成将在未来10多年间退休。其中,有近7成宣教士认为退休最大的挑战在于住宿问题,以及如何找到宣教工场的接班人。
有监于此,宣教村委员会希望打造使宣教士安养晚年的「宣教村」,宣教士不但可以安养天年,还能彼此照顾,建立团契生活;返国述职,或因服事耗尽的宣教士也可在此安静休息。藉由举办训练课程,退休宣教士的服事经验也得以传承,发挥类似宣教训练学校的功能。
目前宣教委员会定期举办祷告会,为筹建计划的各项需要祷告。从选址、向差会及堂会分享这异象,到寻找企划、制度订定、建筑设计、医疗等各领域人才加入事工,对每位同工来说都是一条「新路」,需要神的带领。
宣教村普遍设于美国圣光神学院将于2016跟进
事实上,「宣教村」的概念在美国早已普遍,许多教会和社区都建有住所或园区,并提供各种配套方案提供出租。退休宣教士及教牧人员可按自己的需求以及经济能力选择住所。
香港宣道差会总干事翁竞华牧师指出,自1970年代起,华人差传工作渐受重视,但宣教士的退休问题却没有长足改善,加上华人社会不如西方拥有妥善的退休福利制度,因而加重华人差会的责任,小至住屋、医疗保险,大至整体福利制度的订定,都应该积极改善。
作为台湾筹建宣教村的先锋,圣光神学院院长陈吉松表示,自己在美国就读阿斯伯利神学院(AsburyTheologicalSeminary)时,就对那里为牧者、宣教士筹建的退休社区印象深刻,因此在圣光神学院的扩建计划中,也纳入「宣教村」的筹建计划。
圣光神学院第二校区位于高雄市杉林区,除校园、营地建设外,还包括可以容纳超过百人的近30间小木屋,预定将于2016年完工,但因资源、制度上的限制,仅接受因述职或其他原因短期寄宿的宣教士。与一般宣教村不同的是,圣光神学院将结合宣教士需要与相关课程,让宣教士享受退休生活之外,也能享受丰富的教育资源,并发挥经验所得,成为神学院的最佳宣教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