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默想不是心理学的幻觉,乃是神学的恩典。"――梅顿(ThomasMerton)在现社会中,我们的对头撒但着重三件事:喧嚣、匆忙和拥挤。假如他能使我们时常都忙于寻求"大量"与"众多",他便心满意足了。心理分析家容格(C.G.Jung)曾说:"匆忙不是属乎魔鬼的东西,它本身就是魔鬼。"(注1)假如我们希望超越我们的文化之浅薄――包括我们的宗教文化之浅薄――我们必须愿意下到我们重新得力的静默,进入默想的内在世界里面去。所有默想大师,在他们的著作中都号召我们,在那尚未开发的圣灵的领域中作拓荒的先锋。虽然在现代人耳中听来,这声音可能有点奇异陌生,然而我们应该毫不愧赧地在默想祷告之学校中注册做学生。
〖圣经的见证〗
圣经的作者对默想的操练肯定熟悉。圣经采用两个不同的希伯来字去表达默想的概念,这两个字一共采用过五十八次。这两个字有多种意义:聆听上帝的话语,反省上帝的事工,演习上帝的作为,沉思上帝的律法等等。在每种意义上都强调行为的改变,这种改变是我们与永活的上帝相遇的结果。悔改和顺服都是圣经对默想之任何理解的基本特色。诗人喊着说:"我何等爱慕你的律法,终日不住地思想。……我禁止我脚走一切的邪路,为要谨守你的话。我没有偏离你的典章,因为你教训了我。"(诗119:97、101、102)这种继续不断集中于顺服和忠诚的情形,便把基督教的默想与东方以及世俗的默想最清楚地划分。凡熟悉圣经的人都明白默想之道。"天将晚,以撒出来在田间默想"(创24:63)。"我在床上纪念你,在夜更的时候思想你"(诗63:6)。《诗篇》实际上把上帝的子民对上帝的律法之默想唱出来:"我趁夜更未换将眼睁开,为要思想你的话语。"(诗119:148)那篇作为全部《诗篇》的引子之诗,号召众民效法那"有福的人",就是"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的人(诗1:2)。老祭司以利懂得如何聆听上帝,并且帮助少年撒母耳领悟上帝的话(撒上3:1-18)。以利亚在旷野消磨了许多昼夜,学习去辨识"耶和华微小的声音"(王上19:9-18)。以赛亚看见主"坐在高高的宝座上",并且听见他的声音说:"我可以差遣谁呢?谁肯为我们去呢?"(赛6:1-8)耶利米发现,上帝的话语好像"烧着的火闭塞在我骨中"(耶20:9)。此外还有许许多多的见证。这些都是与上帝的心亲近的人。上帝对他们说话,不是由于他们有特别的技能,而是由于他们乐意聆听。在一种极其忙碌的侍奉中,耶稣习惯"独自退到野地去"(太14:13;并参太4:1-11;路6:12;太14:23;可1:35,6:31;路5:16;太17:1-9,26:36-46)。他这样做,不是只想远离群众,而是由于这样做,他便能够与上帝同在。耶稣不时到这些山野去做什么呢?他找到他的天父;他聆听天父的声音;他与天父交通。他也招呼我们这样做。
〖聆听与顺从〗
基督教的默想,极简单地说,就是能够聆听上帝的声音以及顺从他的话。我巴不得能把它弄得比较复杂一点,去满足那些喜欢难事的人。它并不包含隐藏的奥秘,也没有秘密的咒文,又没有精神的操练,更没有神秘的飞升进入宇宙的意识。事情的真象是,这位宇宙伟大之神,这位万有的创造主渴望与我们团契。在伊甸园中,亚当和夏娃与上帝交谈,上帝也与他们交谈――他们之间有团契。然后发生"堕落"的悲剧,其中一个重要的意思是,那种继续不断的团契断裂了,因为亚当和夏娃要躲避上帝。然而上帝继续向背叛他的儿女伸手。在该隐、亚伯、挪亚和亚伯拉罕等人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上帝说话和行事,教导和引领。虽然期间有许多摇曳不定以及拐弯改道之事,然而摩西学会了如何去聆听上帝的声音以及顺从他的话。事实上,圣经作见证说"耶和华与摩西面对面说话,好像人与朋友说话一般。"(出33:11)这里有一种亲密的关系和团契的意思。不过,以色列人作为一个民族,却未能与上帝有这样亲密的关系。他们一旦对上帝有少许的认识时便发觉,在上帝面前是一件冒险的事,于是对摩西说:"求你和我们说话,我们必听;不要上帝和我们说话,恐怕我们死亡。"(出20:19)这么一来,他们便能保持宗教的尊敬状态而没有附带的冒险。这便是众先知和士师那个伟大体系的开始,摩西是其中的第一位。然而这情形与亲密的意识有一步之隔,就像日间有云柱,夜间有火柱的情形一样。直到时候满足,耶稣来到世上,教导上帝国的真实性,并且显明在那国度中生活有何可能。他建立了一种活的团契,叫人认识他是救赎主及君主,在凡事上聆听他,时常顺从他。在他与父之间的亲密关系中,耶稣成为我们聆听和顺从的生活之实况的典范。"子凭着自己不能做什么,惟有看见父所做的,子才能做;父所做的事,子也照样做。"(约5:19)"我凭自己不能做什么,我怎么听见就怎么审判。"(约5:30)"我对你们所说的话,不是凭着自己说的,乃是住在我里面的父做他自己的事。"(约14:10)当耶稣告诉他的门徒要常在他里面时,他们能够了解他的意思是什么,因为他常在父里面。他宣告说,他是好牧人,而他的羊认识他的声音(约10:4)。他告诉我们,训慰师会来,就是真理的灵,他会引导我们进入一切的真理(约16:13)。在路加所著第二卷书中,他清楚暗示,尽管人们用肉眼看不见耶稣,但耶稣在复活和升天以后继续行事和施教(徒1:1)。彼得和司提反都指出,耶稣就是应验《申命记》第18章15节的预言的那位像摩西的先知,他要向他们说话,百姓要听从他(徒3:22,7:37,并参申18:15-18;太17:5;约1:21,4:19-25,6:14,7:37-40;来1:1-13,3:7-8,12:25)。在《使徒行传》中我们看到复活和掌权的基督藉着圣灵教训和引导他的子民;引导腓利到新的未能触及的文化中(徒8章),向保罗启示他弥赛亚的身分(徒9章),教导彼得关于他的犹太民族主义(徒10章),引导教会脱离它那文化的捆绑(徒15章)。我们一再看到的是,上帝的子民学习在聆听上帝的声音以及顺从他的话的基础上生活。
简言之,这便形成了默想的圣经基础,而那奇妙的信息是,耶稣没有停止行事及说话。他已复活并且在我们的世界中作工。他并不怠惰,他也没有患喉炎。他活着并且在我们中间作我们的祭司来饶恕我们,作我们的先知来教导我们,作我们的君王来统治我们,作我们的牧者来引导我们。历代圣徒都为这事实作见证。现代基督徒历代忠实信徒所写如汗牛充栋的论基督教默想的著述竟那么无知,这是多么可哀的事!历代圣徒对这种恒常团契的大喜生活所作的见证,奇妙地彼此一致。从罗马天主教到基督教新教,从希腊东正教到西方自由教会,都勉励我们要"在上帝面前过一种永不间断的团契生活。"(注2)俄国一位神秘派人士泰阿藩(TheophantheRechluse)说:"祷告是与思想一同下降,进入内心。在那儿站在上帝面前,让他在你里面时常同在,凡事鉴察。"(注3)圣公会的神哲泰勒(JeremyTaylor)宣告说:"默想是所有人的责任。"(注4)而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信义宗殉道士潘霍华,当人问他为何默想时回答说"因为我是基督徒。"(注5)圣经的见证以及灵修大师的见证是那么丰富,对上帝的同在那么活跃,假如我们忽略了那么亲切的邀请,不亲自去体验"耶稣基督的深度"(盖恩夫人――MadameGuyon)那真是愚不可及的事(注6)。
〖默想之目的〗
金碧士说,在默想中,我们"与耶稣之间熟悉的友谊"日渐增长(注7)。我们沉浸于基督的光和生命中,在那种姿态中我们感到舒服。主常与我们同在(正如我们所说,无所不在)这个神学概念进而成为光辉灿烂的实体。"他与我交谈,与我同行"不再是敬虔的口头禅,反而成为日常生活直截了当的描绘。请谅解我:我不是讨论一些柔软、轻佻、老友式的关系。这样感性的描述只显示我们对圣经所启示给我们,坐在高高的宝座上的主,认识得多么肤浅,与他的距离多么遥远。在《启示录》一书中约翰告诉我们,当他看见那坐宝座的基督时,他仆到在他脚前,好像死了一般。我们也当如此(启1:17)。不,我是论及一种实况,那实况与门徒在楼房上所感受的更相似。他们同时体验到高度的亲密以及肃然的尊敬。在默想中所发生的事是,我们制造了情感和灵性上的空间,容许基督在我们心中建造一间内在的圣所。《启示录》第3章20节所说,"我站在门外叩门……"的情景,本来是为信徒写的,不是为非信徒写的。我们这班已经把我们的生命交付给基督的人需要知道,他多么渴望与我们一同坐席,与我们相交。他渴望在那内在的圣所中与我们同享持续不断的圣餐宴席。默想便把门打开。虽然在特别的时候我们从事特别的默想,然而默想的目的乃是把这活的实质带进生命的整体中。那是一种可供手提的圣所,把我们整体和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带进里面。这种内在的团契能改变内在的人格。我们不能点燃这内在圣所的永恒火焰而仍旧保持原状,因为这属神的火焰会把一切不洁之物都燃烧净尽。那常与我们同在的教师,时常都会引导我们进入"公义、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罗14:17)一切对他陌生与他不配合的东西,我们都必须舍弃。不,并非"必须"而是"愿意",因为我们的欲望和渴望会越来越与他的方式配合。在我们里面的一切会越来越像一枚指针那样,指向圣灵的指标。
〖能够谅解的误解〗
每当人们认真看待基督教的默想观念时,都有人假定,它与东方宗教的默想观念含义相同。可是事实上它们之间有天壤之别。东方的默想企图使心中空无一物;基督教的默想则企图在倒空心胸以后再加以充满。这两种观念有基本的分别。所有东方形式的默想都着重与世界分隔的需要。它们强调要丧失个人的特征而与"宇宙的心"相融和。它们渴望解脱此生的重担和痛苦,达到涅槃的不费气力、宁静不动的福乐境界。个人的身分在宇宙感悟的池子中消失了。东方宗教的最后目标是与世脱离。基督教的默想远超乎分隔的意念。其中当然需要分隔——"沉思的安息日",正如十二世纪时一位本笃修道会的修士彼得(PeterofCelles)所说的(注8)。不过单想到分隔便有一种危险,正如耶稣在他所说的一个故事中所指出的,那故事说到一个人倒空了内在的邪恶,但没有用善良去充满它。"污鬼离了人身……便去另带了七个比自己更恶的鬼来,都进去住在那里。那人末后的景况比先前更不好了。"(路11:24-26)(注9)分隔是不足够的,我们还要进一步地去"依附"。与我们周围的混乱分隔,目的是要与上帝以及其他人类有更丰富的"依附"。基督教的默想引导我们到达内在的完整。我们必须有这内在的完整才能自由地把我们自己献给上帝。
有些人规避默想,因为担心它太难、太复杂。也许最好把它留下给专业人士,他们有较多的时间去探索那内在的领域。这完全不对。在这方面知名的专家从来没有说过这条道路只是为了少数特权阶级、属灵的巨人而设的。他们会觉得这种观念十分可笑。他们觉得他们所作的乃是一种自然的人类活动――正如呼吸那么自然,那么重要。他们会告诉我们,我们毋须任何特别的恩赐或心理力量。我们所需要的只是约束和训练在我们里面蛰伏着的潜能。任何一位能够运用幻想能力的人都能学习怎样去默想。如果我们能够聆听我们的梦,我们便已走了第一步。对这一点极有心得的梅顿写着说:"默想实在是十分简单的;我们毋须详细讨论技术性的问题,也懂得怎么去做。"(注10)又有人认为,默想之道是不切实际的,而且完全与二十世纪脱节。他们担心,默想之道会把人变为一种怪人,就像杜斯妥耶夫斯基(Dostoevski)在他那本名叫《卡拉马助夫兄弟》(TheBrothersKaramazov)的小说中所刻画出来的苦行神父费莱奔(FatherFerapont):他是一位固执、自以为义的家伙,全靠自己的力量把自己从世界中拯救出来,然后祈求上天咒诅这世界。这样的默想,就算往好的方面想,最多也不过会引人到达一种不健全的专心致志于另一世界的态度,这种态度会使我们对人类的痛苦漠不关心。这种评估与事情的真相未免相差得太远了。事实上,只有默想才有足够的力量去重导我们的生命,叫我们能够成功地对付人生。梅顿写着说:"默想除非坚定地植根于生活中,否则便没有意思,也不真实。"(注11)在历史上,没有任何一群人比贵格会的人更着重进入聆听的默想之必要,结果他们对社会引起了极大的冲击,远超过他们人数所能发出的力量。那些从事默想的人乃是有行动的男女。彭威廉(WilliamPenn)说:"真正的敬虔不会使人远离世界,乃是帮助人在其中活着更好,并激动他们努力去把世界'修补'"(注12)。默想时常会给人提供一种极其实际的见识,几乎是尘世的见识。在默想中你会获得指导,如何与你的妻子或者丈夫相处,如何去处理敏感的问题,或者如何去应付生意上的情势。如果一个特别的默想导致魂游象外的狂喜意境,那是十分美妙的,不过更常见的是,在默想中获得指示,去处理普通的生活难题。默想赋予我们一个更广阔、更平衡的角度去正视人生。
也许最普通的误解是把默想看作一种心理操纵的宗教形式。它在减低血压和消除紧张方面有价值。它甚至可能给我们提供有意义的见识,帮助我们与我们的潜意识有所接触。但认为透过它可以与那一位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有真实的接触与联络,这样的观念似乎不合科学,而且微觉不合理。如果你觉得我们住在一个纯粹物质世界中,你会看默想是一个好的方法,去获得一种前后一致的最初脑波模型。可是,如果你相信我们住在一个由那位无限而具有位格的上帝所创造的世界中,并且相信那位上帝喜欢我们与他联络交通,那么你便会看默想是爱人与被爱者之间的联系。这两种默想的概念是完全相反的。一种是把我们局限于完全属人的经验中,另一种则是使我们上升,进入神——人之间的相遇。一种是说到潜意识的探索,另一种则是说到"安歇于那位我们所找到的、爱我们、与我们相近、来到我们中间、吸引我们归他的主那里。"(注13)两者都似乎含有宗教的意味,甚至采用宗教的术语,不过前者至终不能容纳属灵的实体。我们怎么会相信有一个属灵的世界呢?是否藉着盲目的信心?全然不是。属灵世界的内在实体,是所有愿意寻求它的人都能得着的。我时常发觉,那些随便否定属灵世界的人,从来没有花上十分钟的时间去查究,是否真有这样的一个世界存在。像任何其他科学的事工一样,我们形成一个假设,然后加以实验,看看是否真确。如果我们第一次的实验失败了,我们不会失望或者说它完全是骗人的东西。我们会重新审查我们所采用的程序,也许会修订我们的假设,再次尝试。我们至少必须有像研究任何科学那样同等程度的诚实,耐心地从事这项研究与尝试。可惜那么多人不愿意那样做。这一事实并不表示他们聪明,只反映他们有成见在心。
〖渴望上帝活泼的声音〗
有些时候,我们内在的一切都与裴弼(FrederickW.Faber)所写的这首短诗起共鸣:**思想上帝,何等欢欣!想及这意念,述说这名字,
世上再无更高的福祉(注14)。但是那些从事默想的人士晓得,更常的反应是灵性的懒慵、冷淡,以及缺乏一颗渴望的心。人类似乎有一种不断的趋势,就是让别人为他们向上帝讲话。我们得到二手的信息便觉满足。以色列人所犯的一项致命的错误是,他们坚持要一个人作他们的王,而不肯安于神权政治,让上帝直接统治他们。在上帝所说的话中我们可以体验到伤心的气息:"他们厌弃我,不要我作他们的王。"(撒上8:7)宗教史乃是一个故事,说明人们迫切争取要一位王、一位中保、一位祭司、一位牧师、一位媒人。这么一来,我们便毋须亲自到上帝面前去。这种方式可以让我们省了去改变,因为到上帝面前必须改变。这种办法十分方便,因为它使我们享有宗教的体面,但不必要求在道德上改变。我们毋须仔细观察美国的情景,便可认出人们都迷恋于这种间接的宗教。这就是为什么默想对我们有那么大的威胁。它大胆地号召我们亲自到永活上帝的面前。它告诉我们,上帝继续不断地说话,并且想对我们说话。耶稣和新约各卷的作者清楚显明,这不是单为宗教的专业分子――祭司――而是为每一个人而设的。所有承认耶稣基督为主的人都是上帝的普世性祭司,因此也便可以进入至圣所,与永活的上帝交谈。要使人相信他们能够听见上帝的声音似乎很难。华盛顿救主堂的教友在这件事上曾经试验多时。他们的结论是:"我们自以为是第二十世纪或者第二十一世纪的人;然而,我们有迹象表明一个人能够获得像亚拿尼亚所领受的那么清晰的指引,……'起来,往直街去'"(注15),为什么不可能呢?如果上帝是活的,并且在人类的事情上活跃,那么,今天怎不可能听见他的声音,顺从他的指引呢?所有认识到他是与我们同在的教师和先知的人,都能听见,而且实在听见了他的声音。
我们如何能得到渴慕听他声音的心志呢?"这种想要转向上帝的渴慕是一种恩赐,任何人幻想他能直截了当地开始默想,而不必事先祈求有这样去做的欲望和恩赐迟早会放弃的。然而渴慕默想的心志,以及能开始默想的恩赐,其实就在默许我们将获得更多的恩赐。"(注16)寻求和得着那"恩赐",乃是惟一的东西,能推动我们在内在的旅程中继续前行。而正如阿尔拔(AlberttheGreat)所说的:"圣徒在冥想中对冥想对象之爱,乃由上帝的爱所燃点。"(注17)
〖圣化想象力〗
藉着想象力,我们最容易随着思想下降,进入心中。关于这事,那位伟大的苏格兰宣道家卫德(AlexanderWhyte)说:"这是属神的职分,也是基督徒想象力辉煌的服役。"(注18)也许有极少数的人士只藉着抽象的冥想便能体验上帝,不过,我们多数的人都需要较深入地植根于感官中。我们不可藐视那比较单纯,比较简陋的进到上帝面前的道路。耶稣自己曾经这样教导,时常诉诸想象力,而许多灵修名家也这样鼓励我们。圣德勒撒说:"……当我不能用悟性去反思时,我便设法去描绘在我里面的基督。"(注19)我们中有许多人都能与她的话认同,因为我们也曾经尝试采用一种属理智的取向,但发觉那未免过于抽象,过于超然。抑有进者,想象力有助于稳定我们的思想,集中我们的注意。沙尔的圣芳济(FrancisdeSales)注意到:"藉着想象力,我们把我们的心思局限于我们所默想的奥秘内,叫它不致于来往踱步,正如我们把一只鸟关在笼子内,或者把一只鹰用皮带绑住,好叫他可以停在手上。"(注20)有人反对采用想象力是因为觉得它不可靠,甚至担心它会被那恶者所利用。这种担心有很充分的理由,因为想象力正如我们其他的才能一样,也有份于人类的"堕落"。不过,正如我们相信上帝能使用我们的理性(虽然它是堕落的理性),把它圣化,用以达成他善良的目的,照样,我们相信,他能圣化我们的想象力,用以达成他善良的目的。当然,想象力能够给撒但歪曲,可是,我们其他方面的才能也一样。上帝创造我们,赋予我们想象力。作为受造物之主,他能够而且实在救赎了想象力,并且为上帝国的事工而使用它。另一种采用想象力的担心是,诚恐人们加以操纵,甚至自己骗自己。正如我们所说的,有些人毕竟有一种"过分活跃的想象力"。他们能够编造他们想要看见的各种各类的形象。再者,圣经并不是警告我们要防备恶人"虚妄的想象力"吗?(译注:"想象力"中文和合本圣经作"思念",罗1:12)这种担心是合情合理的。这一切都有可能只是虚妄的属人的努力。这就是为什么在这些事上,我们必须全然靠赖上帝,这是极端重要的。我们在寻求按照上帝的思想去思想,以在他面前为乐,喜欢他的真理和法则。我们越多这样生活,上帝便越发会使用我们的想象力去达成他善良的目的。事实上,那些与上帝同行的人常有这样的经验,就是蒙上帝"赐予"将要发生之事的意象。许多时候,当我为别人祷告时,我见到一幅有关他们情况的图画,而当我与他们分享那图画时,他们会深深叹息,或是哭泣。后来他们会问:"你怎么晓得?"唔,我不晓得,我只是看见那情景。相信上帝能圣化并利用想象力,只不过是认真看待基督教道成肉身的观念。上帝如此让自己去迁就我们的世界,让他自己成为肉身,采用我们知道以及了解的意象去教导我们那看不见的世界;我们对那世界懂得很少,也发觉它极难了解。
〖默想的准备〗
我们不能从一本书中去学习如何默想。我们从默想中学晓如何去默想。不过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一些简单的提示,会有极大的帮助。下面几页所讨论的一些实际提示和默想练习,希望对实际的默想练习会有帮助。它们不是律法,也不是想要限制你,反而它们只是进入内在世界的许多窗口中的几个。有适当的默想时间吗?当内在生命达到某种程度的熟练时,几乎在任何地方以及任何情况之下都可从事默想。十七世纪的劳伦斯弟兄以及二十世纪的祈里,对这事实都可作雄辩滔滔的见证。不过,尽管如此,我们必须看出,一件重要的事是,无论初学的人或者熟练之士,都同样需要在每天抽出部分时间作正式的默想。一旦我们深信必须抽出一定的时间从事默想时,我们又必须谨防一种意念,就是以为在一定的时间做某种宗教动作,便意味着我们终于在默想了。这种事工涉及整个生命。他们是一天二十四小时的工作。默想的祷告是一种生活方式。保罗劝勉我们"不住地祷告"(帖前5:17)。塞勒斯的彼得(PeterofCelles)语带幽默地说:"在罪恶之夜打鼾的人不能知道默想之光。"(注21)所以,我们必须看出,为默想的特别时间先作准备,在我们的整天中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如果我们不断地给忙碌的活动弄得团团转,那么到了内在安静的片刻,我们便不能集中注意。一颗给外面的事务所困扰和扯碎了的心,极难安静默想。古教父常常说到"圣洁的闲暇"(OtiumSanctum)。它是指生命中一种平衡的感受,虽然经过整天的活动,仍旧能够保持平静,又能够悠闲地抽时间欣赏美,也能够调整我们自己的步伐。我们都倾向于按照人们所制造出来的东西,去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在这情形下,我们若致力于培植"圣洁的闲暇",对我们会大有裨益。如果我们希望在默想的艺术上成功,我们必须决心追寻"圣洁的闲暇",毫不留情地对付我们的日程簿。
默想的"地点"该怎样呢?这一层在我们讨论独处的操练时会详细讨论;如今只简单说明便够了。找一个安静不受骚扰的地方。附近不要有电话。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是向外能够看到树木和花草的地方。与其每天寻找不同的地点,倒不如有一个固定的场所。默想的"姿势"当如何呢?在某一方面来说,姿势如何并不要紧;你能够随时随地以任何的姿势祷告。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姿势又非常重要。身、心、灵是不能分开的。灵里面的紧张在身体的姿势上显明出来。我曾亲眼看见有人在崇拜聚会的全部过程中,不断地嚼口香糖,丝毫没有感悟到他们心灵深处的紧张。不仅外表的姿势反映内在的情况,它也能有助于培植祷告的内在态度。如果我们里面充满了不安和焦虑,那么,故意拣选一种平静和放松的姿势,会有助于平抑我们内里的混乱。没有"律法"去规定一种正确的姿势。圣经包含了各种样式,从平躺在地板上到站着举手抬头望天。最好的办法是找到一种自己觉得最舒服,又最不会分心的姿势。第十四世纪一位愉快的神秘主义者罗利(RichardRolle)喜欢坐着。他说:"……因为我知道这种姿势使我比行走、站住和跪下更能持久。因为坐着的时候我最安静,而我的心则最向上。"(注22)我很同意他的见解,而我发觉最好坐在靠背笔直的椅子上,背部端正地靠着椅子,两脚平坦在地板上。垂头弯腰表示疏忽不留意,两脚交叉则妨碍血液的循环。将两手放在膝盖上,手心向上,表示接受。有时为了除去分心,不妨闭着眼睛,好集中注意活的基督。在另外的时候,如果对着一幅主的画像沉思,可能会有帮助。或者看看窗外可爱的树木花草,也可能达到同样的目的。不管怎样做,目的乃是把身体、情感、心意和灵性的注意集中于"显在耶稣基督的面上"(林后4:6)的上帝荣耀上面。默想的方式
历代基督徒提出了各式各样的方法,教导我们如何去聆听上帝,如何与创造天地的主沟通,又如何去体验对这个世界永远爱护的主。他们的经验所累积的智慧,对我们这班像他们一样,寻求与上帝密切相交,对上帝保持忠诚的人会有极大的帮助。所有灵修名家都认为,默想圣经(MeditatioScripturarum)乃是各项默想的核心,其他各种默想方式都藉此而保持正确的看法。虽然圣经的研究集中于释经,但圣经的默想则集中于把经文主观化和人格化。写成文字的道成为对你说的活的道。这时所注意的不是技术性的研究或分析,甚至不是收集资料与人分享。把一切趋于傲慢的倾向弃置一边,以一颗谦卑的心接纳对你说的话。我常发觉,在这特别的时刻,跪下乃是最适当的。潘霍华说:"……正如你不去分析你所爱之人的话,只是按所说的全部接纳,照样,你要接纳圣经的话,像马利亚一样,存在心里,反复思想。就是这样,这就是默想。"(注23)当潘霍华在芬根华(finkenwalde)设立神学院时,每一个人每一天都有一个半小时静默思想圣经。一件重要的事是,要抗拒把许多经文肤浅地轻轻掠过的试探。我们的匆促反映我们内在的情况,而需要更新的正是我们内在的情况。潘霍华劝告我们,花整个星期研究一节或一小段经文!因此,我的建议是,你采取一件事迹,或者一个比喻,或者几节经文,甚至单一个字,让它在你心中植根。寻求在生活中体验这经文。记住罗约拉(IgnatiusofLoyola)所鼓励的,把我们一切的感官都应用到我们的课业上——闻一闻海洋的气味。在海岸上听一听海水轻拍海岸的声音。看一看拥挤的人群。试行感受你头上的阳光以及你肚中的饥饿。尝一尝空气中的盐分。摸一摸你外衣的边缘。在这一点上卫德劝告我们:"……真正的基督教想象力,永不会让耶稣基督在我们眼前消失……你打开新约圣经……藉着你的想象力,在那一刻你便立即成为基督的一位门徒,俯伏在他的脚前。"(注24)假定我们要默想耶稣那令人惊愕的宣言:"我留下平安给你们"(约14:27)。我们的任务主要不是要研究这经文本身所介入的实际情况。我们沉思这个真理,就是他如今把他的平安充满我们。我们的心,我们的思想,以及我们的灵性都醒觉,注意他涌进我们里面的平安。我们感受到一切恐惧的情绪都安定下来,都给"刚强、仁爱、谨守"(提后1:7)所胜过。我们不是详细分析那平安,而是进入那平安。我们给耶稣的平安所包围,所吸纳,所收聚。这类经验令人兴奋之处是,完全忘记了自我。我们不再担心我们怎能使我们自己更平安,因为我们专心注意在我们心内传授平安那件事。我们不再辛辛苦苦地想出办法表现得平静,因为平安的行动从我们内在自自然然地涌流出来。
时常要谨记,我们不是以消极的旁观者的身分进入这故事中,而是积极的参与者。我们也要谨记,基督确实与我们同在,教导我们、医治我们、饶恕我们。卫德宣言说:"用圣洁的油膏抹你的想象力,你再次打开你的新约。有时你是税吏,有时你是浪子……有时你是抹大拉的马利亚,有时你又是廊上的彼得……直到你的全部新约,都成为你自我的描述。"(注25)另一种默想的方式乃是中古时代的冥想派称为"集中思想",以及贵格派时常称为"集中下来"(Centringdown)的方式。那是一个安静的时刻,进入再造的肃静中,使我们零零碎碎的思想集中起来。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帮助你"集中思想",简称为"掌心向下,掌心向上"。开始时手掌向下,象征你愿意把你所关怀的一切交付上帝。在心中你祷告说:"主啊,我将我对约翰的怒气交给你。我放下今天早上要去见牙医的恐惧。我也放下这个月不够钱付账的担心。我还把找来找去都找不到人今晚替我看孩子的烦恼交在你手中。"无论你心中有什么负担和关怀,只说:"掌心向下",把它放下。你甚至可能在你手中感受到某种释放的感觉。经过几次交付的动作以后,把你的手心向上,象征你渴望从主那里领受。也许你会默默地祷告:"主啊,我想从你那里领受你属神的爱去爱约翰,你的平安去见牙医,你的忍耐,你的喜乐。"无论你需要什么,你说:"掌心向上"。已经这样集中下来,便把余下的片刻消磨在完全的静默中。不要祈求什么。让主与你的灵相交,让主爱你。如果有一些印象或者指示来到,那很好;即或不然,仍旧很好。第三种冥想的祷告是默想宇宙万物。请注意,这不是幼稚的泛神论,而是一种庄严的独一神论,意即宇宙万物的创造主,藉着他所创造的世界,向我们显示他的荣耀。诸天确实述说上帝的荣耀,穹苍确实传扬他的手段(诗19:1)。恩德晓劝告说:"……用第一种默想形式开始,古代神秘主义者有时称它为'在他的受造物中发现上帝。'"(注26)
所以,请注意受造秩序。注视树木,真正的注视它们。拿一朵花,让它的美丽和均整沉浸在你的思想和心中。聆听雀鸟的啁噍——它们是上帝的使者。审视在地上爬行的小动物。这些当然都是微不足道的行动,不过,如果我们安静聆听,上帝有时会藉这些简单的方法,深切地临近。还有第四种默想方式,这种方式在某几方面与刚才所说的默想完全相反。它是默想我们这个时代的事件,寻求领悟它们的意义。我们有一种属灵的义务,就是要洞察事件和政治压力的内在意义。其目的不是要获得权力,乃是要获得先知的明见。梅顿说:"一个人如果已经默想过基督的受苦,可是没有默想过希特勒那惨无人道的犹太人集中营,那么他还未完全进入我们这个时代的基督教经验中。"(注27)要完成这种默想方式,最好的办法是,一手拿圣经,一手拿报纸!然而你一定不要给那些荒谬的政治八股和宣传所控制。实际上,报纸通常都过于肤浅也过于歪曲,因此不能给我们太多的帮助。我们最好还是把我们这个时代的事件带到上帝的面前,求他赐下先知的明见,去体会出这些事件会引导我们到什么地步。抑有进者,我们应该祈求他的引领,叫我们知道在这个腐败和黑暗的世界中,我们自己当做些什么去达成为光为盐的责任。如果在开始的时候,你的默想对你似乎没有什么意义,不要灰心。你是在学习一种艺术,而你对这种艺术并未受过训练。我们的文化也不鼓励我们去发展这些技术。你是逆流而上。不过,请放心,你的任务是极有价值的。
此外,还有其他方面的默想的操练是值得考虑的(注28)。然而,默想不是一个单独的动作,也不能像造成一张椅子那样达到完全。它是一种生活方式。当你探测它内在的深度的时候,你会继续不断地学习和长进。
〖进一步研究〗
默想的目的是要帮助我们更清楚地听见上帝。默想是聆听、感受、留心基督的生命和光辉。这正是我们信仰的核心。讨上帝喜悦的生命不是一套宗教责任,它是聆听他的声音以及顺从他的话。默想把通过这种生活方式的门打开。高赛德(Jean-PierredeCaussade)写着说:"还剩下一项责任。那就是专心一意注视所拣选的主人,而且继续不断地聆听,好叫我们能够了解、听见,并且立即顺从他的旨意。"默想是一种较消极的操练。其特色是反思多过研究,聆听多过思想,释放多过紧握。在默想的操练中,主要不是我们有所行动,而是敞开我们自己,让对方在我们身上有所动作。我们邀请圣灵来到,在我们心中运行——教导、洁净、安慰、责备我们。我们也让基督强烈的光芒围绕我们,保证我们脱离任何非出于上帝的影响。由于有人要求,我不妨清楚说明,我对于星际旅行或者任何其他十分奇特的默想方式完全没有兴趣,也没有经历过。那也许反映我自己的成见,不过,依我看来,这种方式与圣经的见证难有共鸣。在这类的默想中,我找到极少的伦理内容,也极少关心道德的更新。我对亚伯拉罕、摩西和以利亚所知悉的聆听有兴趣多了。这种聆听带出了一种对独一真神的彻底顺服。在《属灵操练礼赞》一书中,我对默想圣经只简略描述,因为我假定,人们对这种默想方式十分的熟悉。但这样假定显然错了,因此我想在此提供《约翰福音》第6章的简短默想,作为默想圣经的方法之一个范例。我希望这样做会鼓励大家在这方面广泛而深入地加以吸纳,因为这实在是基督教的默想中最中心而且最重要的方式。
这是一个熟悉的故事——耶稣给五千人吃饱。开始时,你可以想象你自己是那位把他的午餐,或者他父母的午餐献给耶稣的男童:不管如何,把你自己置身于实际的境地。依循罗约拉的忠告,当你慢慢地读这段经文时,试行运用你所有的感官。试行观看这故事——青草、小山、群众的面孔。试行聆听这故事——潺潺的水声、孩子的喧声、主耶稣的声音。试行触摸这故事——你衣裳的纤维,地土的坚硬,你手上的粗茧。最后,试行用你的情感去感受——对奉献你的午餐犹豫不决,对食物倍增的神迹感到震惊,对上帝丰盛的预备满心欢喜。起初这种默想方式可能要把经文阅读几次。然后,在你的想象中,细心观察群众离开,而耶稣往山上去。只有你单独留下。你坐在一块岩石上俯瞰湖水,重新经历那天的事迹。你变得宁静,不久以后,耶稣回来,坐在你附近的一块岩石上。有一段时间,你们两人都默不作声,也许远眺湖水,静静欣赏同在一起的乐趣。不久以后,主转身向着你,发出这个问题:"我可以为你做什么?"然后,你告诉他你心中所想——你的需要,你的恐惧,你的希望。假如哭泣或其他情感涌现,不要阻拦它们。当你完结以后,你安静片刻。然后你转身面对主,问他说:"我能为你做什么?"然后你静静地以祷告的心态聆听。不需要什么指示,因为你觉得与基督同在便已满足。假如真有什么话临到你,便要以最认真的态度去接受。通常都会是一些极其实际的指示,而这些指示又是关乎一些似乎十分琐碎的事,因为上帝想我们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平凡事件中活出我们的灵性来。而我时常发觉,它们乃是十分美妙的生活上的说话。当然,我在这里分享的只是一个例子——我肯定上帝会给你许多其他方法去进入圣经的生活中。除此以外,让我呼吁背诵经节(注29)。藉着记诵经文,圣经的见证在我们内心深深扎根,令我们几乎在不自觉中,塑造及调整我们的世界观。此外,当我们实行这小小的操练时,上帝也能够在任何时刻,甚至在睡眠中,藉着圣经的话教导我们。记诵经节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去加强我们对圣经的默想。
〖读经日程表〗
星期日——默想的光辉。出24:15-18星期一——默想的友谊。出33:11星期二——默想的恐惧。出20:18-19星期三——默想的目标。诗1:1-3
星期四——默想的安慰。王上19:9-18星期五——想的识见。徒10:9-20星期六——默想的狂喜。林后12:1-4
〖研讨题目〗
1.你对默想这概念最初的反应为何?你在这方面有何背景经验?2.东方的默想与基督教的默想之间有何基本分别?3.有些什么事令你的生活十分挤迫?你认为在这杂乱的生活中,你有一种想听见主的声音的欲望吗?4.试花十五分钟去体验下面所引裴弼(FrederickW.Faber)的话。记下你从这经验中所学得的东西。
没有别的,只是坐下思想神,啊!多么快乐!默默地思想,
呼吸这名字;地上没有更高的福祉。5.默想对你最大的威胁是什么?6.梦是聆听上帝的一种方法,你认为如何?你在这方面有什么经验吗?
7.列出我所提出的五种默想方式。思想第五种方式。就目前的政治情况而论,它在今天有何意义?8.你认为,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以及用一定的姿态去思想,对默想的经验有何价值?9.集中注意时间、地点和姿态有何危险?10.今天便做"掌心向下,掌心向上"的动作。注意你所学到的任何关于你自己的事。
〖进一步阅读资料〗
祈尔赛(MortonT.Kelsey)著:TheOtherSideofSilence,London:SPCK,1977。这是有关基督教默想经验背后之神学及心理学的最重要的一本书。马绍尔(MichaelMarshall)著:AChangeofHeart,London:Collins,1989。一本默想的书,集中于一班人,他们与基督的相遇,证明是他们生命的转捩点。麦嘉平(CampbellMcAlpine)著:ThePracticeofBiblicalMeditation,Basingstoke:MarshallPickering,1981。本书对默想圣经作逐步的指示。梅顿(ThomasMerton)著:ContemplativePrayer,London:Darton,Longman&Todd,1973。本书对冥想的祷告之中心性质,有一个强而有力的分析。是一本必读的书。
梅顿著:SpiritualDirectionandMeditation,Wheathampstead,USA:Clarke(Anthony)Books,1979。本书主要是为修道院生活而写的,但满有洞察力和智慧,是所有人能欣赏的。史丁尼生(WilfredStinissen)著:DeepCallstoDeep,trans.byDavidC.Pugh,Basingstoke:MarshallPickering,1988。本书探索我们的内在生命以及默想中生活是什么意思。它对采用耶稣祷文有实际的帮助,并有十二篇供默想的作品。童彼得(PeterToon)著:MeditatinguponGod'sWord:PreludetoPrayerandAction,London:Darton,Longman&Todd,1988。本书是每日默想圣经的简介,强调其真正性质乃是与上帝交谈,而不是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