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底下无新事:激情犯罪两代人
——李玉电影《二次曝光》
特约作者:石衡潭
李玉是一位不断探索的导演,对人性的探索越来越深入,对形式上的探索也越来越大胆了。《观音山》还只是有些神秘,《二次曝光》则竟然进入幻觉的世界了。可是无论情节多么扑朔迷离,线索多么千头万绪,所反映的人性还是有迹可循,或者说基本一致。我不愿意把这部电影看作是对真相的追寻,就是说不愿意把宋其对小西的勒杀看作是幻觉而只有王铁辉勒死王美玲才是真实的,我倒愿意把这两个故事都看作是实际发生的。它们都是激情杀人的悲剧,只不过李玉用悬疑的形式将这种悲剧冲淡稀释了,免得观众过于压抑与难受。
相恋多年的男友被闺蜜偷走,这样的故事早已不新鲜了,《失恋三十三天》中,冯佳期与陆然就来了这一招,让黄小仙措手不及。黄小仙把昔日闺蜜痛骂一通,解气了,也就罢了,然后另寻出路,而《二次曝光》中的小西可不像冯佳期那样自认理亏,默默承受。“你他妈的知道什么是爱吗?每天偷鸡摸狗是爱吗?你他妈就是一只鸡!”面对昔日好友这样的责骂,她理直气壮,反唇相讥,大骂宋其不是女人,不懂爱情,还要当着她的面打电话给刘东,让他说说到底爱谁。这下,就把宋其惹火气急了,顺手抓住小西脖子上的橙色丝巾狠狠勒,没有想到真的把她勒死了。“有的时候,事情发生了,就没有办法回头了。”后来,她多次在梦境、幻觉中见到小西,她还把整容院顾客枚枚的脸整成小西的模样,想以她来代替小西,可真正的小西再也回不来了。是的,枚枚被整过容的脸尚且整不回去,更何况那已经死去的生命呢?随后,警官刘健对她进行侦查追捕,她在慌乱之中开车撞死了他。一件罪恶犯下了,若不悔改与中止,就会带来一连串的罪恶,最后不可收拾。
小西的悲剧看似偶然,其实却有充分的理由与重重的铺垫。这也不是宋其一个人的错,而是时代之病。这个时代太个人,而这个个人又常常浓缩为一时的冲动与感觉。小西说她并非有意让宋其难堪,在宋其眼皮地下与刘东寻欢,她马上就要出国了,而是她实在控制不住。同样,宋其杀死她也是因为控制不住自己的愤怒与激情。还有那个刘东,他并不想背叛宋其也知道背叛的后果,可他背叛了,因为面对美色与激情,他也控制不住。“你总是那么忧郁,我不爱你了,我爱她,她总是那么开心,让我很快乐。”他们各自看起来大不相同,仔细琢磨都一样,都是为了自己而不能控制自己,都成了仅仅剩下感觉的人。自我,是这个时代高高飘扬的旗帜;激情,则是鼓动这面旗帜的狂风。风静浪息之时,这面旗帜就成了一张千疮百孔的破布。
自我之病不仅仅属于这个时代,它是人性永远的弱点。宋其之所以走到这一步,也有前辈的遗传与影响。影片把她的杀人事件解释为一种幻觉,在她寻找幻觉的根源时,却一步步发现了事情的真相,她那失去的记忆也一点点找了回来。原来,激情杀人那一幕是她小时候看到的,死者是她的生母王美玲,而杀人者则是她的生父王铁辉。只是,她当时没有看到后者,直到影片最后,她才从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到的生父那里得知真情。可以说,在这一桩激情杀人案中,没有谁是真正完全的罪犯,可又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王美玲贪图那8万元抚恤金不让在海难中劫后余生的丈夫回家,而与帮助自己打官司拿回来钱的律师刘健有了私情,却没想到让偶然撞见的丈夫断送了自己的性命。就是说,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打自己的如意算盘,却丝毫没有想到更大的危险与灾难已经临近。而悲剧发生后,他们又都选择了逃避。王铁辉逃到了新疆一个天高地远的芒硝矿,由于环境恶劣工作辛苦,染上了重病,在一天天等死。刘健虽然把刘东和宋其两个孩子拉扯大了,可心怀内疚,也很担心他们两人会走到一起,就拼尽全力地要将他们拉开。最后,他也死于赴新疆看王铁辉的途中。可见,靠犯罪而得到的欢乐终究不是真正的欢乐,而对罪恶的惩罚则或早或迟必然来临。
王铁辉也好,刘健也罢,还有王美玲,也都是被激情裹挟的人,被私欲掌控的人。王美玲很早就成为激情的牺牲品,而两个男人虽有悔意,却没有真正的悔改,或者说没有找到正确的悔改之路。他们在无意义的生活中承受折磨,也把这种原罪传给了下一代。对于罪恶,不能隐瞒,而应该大胆承认,坚决弃绝。这才是真正的新生之路。“你们按照神的意思忧伤,使你们在任何事上都不会因我们而受到损失;因为按神的意思忧伤,就生出悔改通向救恩,是不懊悔的;可是属世界的忧伤,却带来死亡。”(《哥林多后书》中文标准译本7:9-10)
罪是具有传染性的,也是靠自己的力量所无法战胜的。棕色丝巾在影片中成为了罪的象征。宋其生母王美玲戴的是它,几十年后小西戴的也是它,它带给两个女人短暂的欢乐,最后却带给她们永远的安眠。用它来杀人的人不同,一个为父亲、一个为女儿;一个为被戴绿帽的男人,一个为被窃走情人的女人,但愤怒是一样的,罪恶是相同的。冲动,从来都是魔鬼的重要计谋。
影片中还制造了一块净土以供宋其逃避与栖息,就是在山顶湖的尽头,潜水经过一个小洞,就可以到的一个芳草鲜美的地方,它真的如同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宋其到这里躲避追捕,后来也把父亲的骨灰带到了这里。离去的时候,她仿佛看到父母在这里并肩而立,给自己送行。这种补救方式当然也只能是一种幻想的安慰。
编导把第一个故事变虚,让它成为宋其的一种幻觉,也是对人们的一种宽解,给人们的一条出路。人的本性是健忘罪恶,重蹈覆辙。类似影片中的激情犯罪在现实中屡见不鲜,轮番上演。编导还是希望人们能够吸取教训,就给了宋其另外一种可能。她悔愧到了白了头,却终于与刘东重归于好,携手与共,享受幸福而平静的人生,几年后,身边还多了一个乖巧的女儿。啊,但愿他们的小女儿不再重复前辈的悲剧命运,但愿他们的幸福不是所看到的海市蜃楼。
【作者简介】石衡潭,本站作者。1963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美国伯克利大学访问学者,香港第三十届汤清基督教文艺奖得主,超星数字图书馆“名师讲坛”讲员,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从事基督教研究,副研究员。曾经在《世界宗教研究》、《哲学门》、《文化中国》等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译文和在出版社出版专著共计三百余万字。主要著译有:《电影之于人生》(著作,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年,获第三十届汤清基督教文艺奖),《电影之于人生二集》(著作,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年),《东风破——论语之另类解读》(著作,山东画报出版,2009年),《自由与创造:别尔嘉耶夫宗教哲学导论》(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光影中的信望爱》(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论语遇上圣经》(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年);《城邦:从古希腊到当代》(译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入选《中华读书报》2007年“图书100佳”,排第十六位),《自由精神哲学》(译著,上海三联出版社,2009)。石衡潭博士所作的“透过电影看人生”、“影视之于人生”与“《论语》《圣经》对读”系列讲座已经在海内外进行三百多场,进入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建道神学院、台湾中央大学、台湾中原大学、美国普世丰盛神学院巴黎分院、马来西亚圣经神学院、沙巴神学院、金陵神学院、江苏神学院、中国油画院、南方航空公司等著名学府与单位,并受到中国教育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山东电视台、《环球时报》英文版、《天风》杂志、香港良友电台、美国《侨报》、马来西亚《亚洲时报》等海内外媒体的大力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