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程感悟

在异乡为异客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fuyinyingshiwang

编者按:每一位中国信徒,尤其在海外的灵胞们,不同程度会遇到传统文化和信仰之间的抉择,因为没有一个原则可以把握,所以这种抉择既痛苦,又漫长,甚至伴随着挣扎的过程。但是施玮的文章《在异乡为异客》,却用清洁的心,无尽的爱,让圣灵所化作的鸽子,在传统文化和信仰之间翩翩翱翔,形成了一种“情景交融、信行和谐、远近共鸣、灵魂触动”的和谐美,此美言不可尽,食之甘怡!《旷野呼声》网站特给予编发,使之成为海外华人基督徒的祝福!

在 异 乡 为 异 客 作者:施玮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欣赏的是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这首诗是王维在九月初九,也就是农历的重阳节思念他的山东兄弟。九月初九古代民间有一个登高迎九、采茱萸籽、插茱萸枝的习俗。 据记载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写的,十七岁的少年最在乎的可能就是他的伙伴们。其实今天的孩子也一样,他们非常喜欢一群一群的孩子们一起玩,爸爸妈妈有时候就非常的不理解。每次我们朋友聚会的时候,那些四十来岁的父母们会感叹说,自己的孩子不喜欢跟父母在一起,总是跟他们的朋友在一起。 这首诗共有四句,每句都是七个字,写的就是这样的情境。王维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为了思乡的名句。很多人经常引用这两句诗,来表达自己独在异乡的那份落寞,倍思亲时的那份苦涩。当我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真的不能想象王维这样一位十七岁的少年会有这样的思乡之情。但是当我接触过不少的留学生,他们也正当是这个年纪,他们的父母将他们送到美国或欧洲来学习,他们遇到了学习困难、经济的困难和文化适应的困难,他们感受真的可以用这两句话来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两句诗代表了王维这样一位少年和中年、老年不一样的对思乡时的回忆和感受。这个的“遥知”并不是他知道,而是遥想可知,就是在很遥远的地方思想、猜测就可以知道,这一刻兄弟们、他的好朋友们一定都在登高,都在插茱萸,但是在插茱萸的行列之中却少了一人。这里的兄弟也许是王维的亲兄弟,也有可能是他年轻的朋友们。 今天孩子们在回忆他们在中国生活的时候,讲的最多的就是他们的那些朋友,因为今天在中国每个家庭一般只有一个孩子最多也就两个,所以他们想的很多都是与他们同龄的同学和朋友,哪个同学上了什么大学,或是哪个同学工作了,还是谈恋爱了,我听他们这样说的时候感受到的是他们的思乡之情。虽然他们嘴中说的更多的是他们的朋友和同学,并不一定经常说到他们的父母,然而,他们的思乡、他们在异乡作为异客的那份落寞跃然在他们的脸上。这使我想到人生也许最怕的是在异乡为异客,特别是“独在异乡为异客”。 什么是我的家乡呢?我们在什么地方作为异乡的异客呢?《圣经》中有那样一群人,他们因着信,虽然在他们所在的世上很清楚自己不过是客旅,是寄居的,他们把自己所生活的人生阶段认为整个都是客居的阶段,因此无论是亚伯拉罕,神让他离开故居、离开族人;还是诺亚一直与他的族人生活在一起,但是他却在心中与神同行,他们认为此刻他们都是异客。 《希伯来书》中特别写到这样几个人,我们可以借着他们的故事重新来反思我们今天的人生。 其中有一个叫亚伯的,亚伯和他的哥哥该隐都献祭物给神,然而亚伯按神的心意献祭,而该隐却按照自己的心意来献祭,最后神喜悦亚伯的,该隐就嫉妒,甚至把亚伯给杀死了,这个血案也是人类的第一个血案。然而神说,亚伯他在地下也仍然说话,今天也仍然说话。 这样年轻短暂的生命,其实只不过是寄居的时间短暂,很多人总想不通某个挺不错的青年,怎么会早早去世,或者婴儿的夭折等,但是你如果把生命的永恒放在心中,你若知道这永恒的生命在今世只不过是一个短暂的异乡为异客的阶段,你就不会为他难过,就不会想不通。这只是神早早息了他在地上的劳苦,早早接他去没有眼泪、没有痛苦,的上帝天父那里了。 以诺他活的时间很长,他也没有离开他的族人,然而他一直与神同行,直到最后被神接走。一个与神同行的人,其实也像隐士一样,他的心并不在他活着的,今天人世间的利益之中,他是活在神面前。以诺应该是所有信仰神的人当效法的榜样。虽然身在地上,却因为心与神同行,所以能够在地若天。诺亚蒙神指示,就动了敬畏的心,预备一只方舟,使得他的全家都得救,也使他那时代该留下的那些动物都能够得救。他造方舟用了很多年,在这些年中并没有大雨,而且他把方舟造在山顶上,他的举动被人们耻笑,甚至连他的家人也未必理解。其实这也是一种在“异乡为异客”,因为即使他生活在家人之中,他生活在他的族人之间,但他们并不了解他在做什么,也不认识他所跟随的神。他动了敬畏之心所做的事完全是为了上帝,他不觉得委屈,也没有想极力证明自己,也没有早早地和其他人一样去生活,只是因为信。 因为信,我们在本族本乡,我们也似乎是异乡异客;因为信,我们在异地异乡,我们却知道我们能够与神同行;也因为信,我们看人生也只不过是客居。既然我们是旅居在这个世上,那我们就会有一个更美的家乡,我们也要思念那更美的家乡,我们也就不在乎今天是怎样的光景,不在乎今天受到怎样的委屈,而愿意按照心中神所给予我们的感动来渡过每一个今天。 《希伯来书》中还特别说到信心之父亚伯拉罕,他蒙召的时候,就遵命出去,往将来要得为业的地方去;出去的时候他还不知道该往哪里去。他因着信,就在所应许之地作客,好像在异地住帐篷,与那同蒙一个应许的以撒雅各一样。 这里让我们看见一件非常美的事,就是当神带领我们走的时候,当我们今天在某一个地方安家落户买房子时,其实我们要看到这也不过是在异地所居住的帐篷,随时可以拔营起寨,随时可以愿意往前走,愿意去神召我们去的地方。 即便亚伯拉罕是到了神所应许之地,他也像做客一样居住帐篷,因为整个人生都不过是异地,而我们在地上的肉体也就是帐篷,到了那一天我们会脱去这帐篷,我们的心灵得着最大的自由和释放,就会飞回到我们更美的家乡,也就是在天上的那个家中。那里有我们亲爱的阿爸天父等待着我们。 虽然我们今天还是会有兄弟,会有亲人,我们也会有思乡之情,我们也会想念我们的朋友和亲人,然而我们知道我们最终在世上并不是要永远居住的,而是作为一个客人——旅居的客人。在异乡尽我们的职责,做好此刻神让我们做的事。 亲爱的阿爸天父,我们的生命因为有你在天上为我们预备的家而满了喜乐和盼望。亲爱的阿爸天父,今天我们为了许多事情愁烦,放不下很多事情,也被这些事情所捆绑;今天我们用尽了所有的心力来一点一点地积累自己谷仓中的粮食和储存,积累银行里的存款,积累我们的名望,积累我们的智慧,甚至积累很多与我们生命无关的东西。我们抓住很多的事情不能放手,但是主你让我们知道,今天我们不过是在异乡为异客,在这个世上的生活都是客旅,是寄居的。如果我们承认自己在这个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我们就不会害怕死,我们知道渡过约旦河,就能够得到你的迎接;渡过约旦河,我们才能回到家乡。 亲爱的阿爸天父,赐给我们智慧如何来看待生与死,按照你的心意来生,按照你的心意来经历死亡。主,谢谢你!奉主耶稣基督名祷告,阿们!

【作者简介】施玮,诗人、作家。六十年代生于上海。祖籍江苏苏州。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作家班学习。干过工厂技术员、团干党干、总裁助理、文化公司经理、诗歌编辑、书商等。1996年底移居美国,攻读圣经文学博士。获美国西南三一学院硕士学位。现居洛杉矶,从事写作、编辑、出版、电视栏目主持及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