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直奔标杆》随感
箴27:23 你要详细知道你羊群的景况。留心料理你的牛群。
(一)
前几天寻找一本书时,无意间发间这本雷伟恩(华理克)写《直奔标杆》这本书,记得好多年前我曾读过这本书,由于当初没有牧会的经历,觉得这本书太一般了。后来受到改革宗神学的影响,其间也听过几位老师评论这本书,他们告诉我作者的神学思想是错误的。本书的开篇以‘冲浪’来比喻圣灵的工作及人的服事,就是这个比喻常被人误解。以为华理克的神学是神人合作论,显然这样的结论过于肤浅。正如本书所言:但是增长无法由人来制造!只有神能叫教会增长。只有神能将新生命吹进遍地枯骨的山谷。只有神神能造浪--复兴的浪、增长的浪、领受圣灵的浪......神的主权几乎是所有目前教会增长的书藉中,普遍被忽略的一个因素。(P7-8)一方面作者认识到教会的复兴是神的主权,只有神自己才能推动;另一方面作者也认识目前教会忽略神的主权,人为的推动教会的复兴。问题的关健显然是作者认识冲浪者要抓住浪的时机(辩识圣灵的浪潮--神在这个时代如何工作,并努力加入这个工作)。批判他的人认为,神一直在工作,他呼召人是否愿意加入这工作,而不是人主动的发现神的工作,并主动的加入这工作。这两种观念:1、神主动邀请人加入他的工作(比如以赛亚蒙召,神呼召他加入他的工作)。2、人主动的观察神在这个时代作什么,这个人明白神的工作之后,主动的加入到这个工作行列中。其实这两种观念并不是矛盾的,我认为是一种互补。前者强调神的主权,后者强调人的责任。其实在后者里作者并没有否认神的主权,作者完全知道复兴出于神的主权,若没有神的主权,根本不可能成功。只有建立这种整全的服事观,服事的人才会对社会、文化、政zh i、经济感兴趣,因为这一切都掌握在神的手中,在他的计划里进行。每一件事的发生都有神工作的记号,神让此事发生和教会有什么关系,和我的服事有什么关系。这样服事的人就会融入到这个时代,进入人群中去寻找‘人’。一旦服事的人对人失去了兴趣、对文化、社会、经济等失去了兴趣,就会脱离这个社会,进入修道状态。教会在社会群体中会形成一个孤岛,基督徒在人群里就成了另一类。基督徒并不是脱离撒旦的国度,而是脱离了人的社会。高举神的主权并不是离开人的群体,圣经里没有一位被蒙召过‘修道生活’,他们是先见、是时代的脉搏、是社会的良知,他们对当时的人认识是非常深邃。
教会的传道者并不是躲藏在教会的讲坛上用自己‘圈内的话(别人听不懂的外星语)’去责备这个社会,让信徒觉得这个社会不安全,只有在教会里才是安全的。这是错误的,是严重的错误。传道者只有对人感兴趣,清楚神在这个时代工作的‘痕迹’才能牧羊‘他’的时代。
(二)
用了三天的时间读完这本书,过程是相当的精彩。好像神特别透过这本书让我看到自己生命的光景,同时也让我看见何为牧羊。合上这本书时,留在我心里的就是一句话:华理克是一个用心去服事的人。在他准备牧会前期,他已经有了充满的准备。他访问全世界数百个教会,每次都记录这个教会的成长、不健康、停滞状态、趋向死亡等等。在马鞍峰社区公开聚会之前,他访问社区里未归信的家庭,逐户采访记录,找出他们的需要及现状。可以说,他很清楚自己羊群状况,因此他能按时分粮给他们。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在来马鞍峰之前已经准备了三年讲章,但是他录访了人群后,只有两篇是可以使用的。许多人批判他使用方法论,其实每个人都是用方法在牧会,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用方法的。只是这些方法古老还是现代,对于一些保守派而言回到十九世纪、十六世纪才是正统(正确)。但是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这些正统,其实也是方法论。如果现在有好的方法,为什么不用呢?如果这种方法可以带领人归主,可以让人追求灵命的成长。为什么我不接受呢?其实任何方法都是有局限性的,华理克的方法是他用心服事的结果。是他用心去调查后针对他这个地区的使用的方法,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他在另一个地区开拓子教会没有使用同样的方法。但是这个方法论的原则是不变的,形式改变了。因此读这本书重新提醒我,我认识自己所牧会的人?我认识这个社区的人?他们生命的需要是什么?神让我们处在这里,让我们供应他们生命的需要,我能供应给他们吗?
另外通过这本书也在提醒当代的教会,教会的使命是什么?每个教会好像都有自己的异象,自己牧会的理念。但是我们有没有回归到圣经,耶稣给教会的使命是什么?大诫命:爱神爱人;大使命:传福音。如果教会偏离了这个主题,教会就会使用目标。这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在这两大命令里,教会才能健康的成长。故此,健康教会是这本书重要的主题之一,只有健康才能成长。人常会犯两个极端,重要的就是在真理上平衡。只有健康、平衡才能保持增长。只专注在增长便是错失了重点。如果会众健康,就会照神对这个教会的心意而增长。健康的教会不需要以花招窍门来求增长--它们会自然增长(P10)。一个教会若只强调质与量其中一项,都会制造出不健康的教会。质与量不是矛盾的,质变一定会带来量变。每位牧者都该问自己一个很无情的问题:如果我们大部分的会众从未邀请人到我们教会来,那么他们的表现是否正说明了教会所提供的品质?(P41)有一次和一位同工交流,她说听一位钱牧师讲课,他的教会只有九位信徒,他认为只有他的教会才是正统,才是高品质的,才是真信徒。从表面看是追求质量,其实是人性自义的表达。如果我们对福音没有负担,对得救的数量没有渴望,对灵魂没有托负,说明我们的内心是冰冷。前几天我爱人带孩子去医院看病,碰到另一位妈妈也带孩子来看病,她说自己流产了好几个。流产的原因就是要让这个孩子有高品质的生活、教育、物质。如果我们追求高品质牺牲了很多属灵的孩子,这不是一种罪吗?另外我们也看到,追求这种高品质、高享受、高质量的情况下,独子心理问题是极其严重的。你会发现这些几个人聚集起来的教会,每个信徒都有‘独子’的问题。我亲耳就听到有一位信了几年的信徒夸口说:“我比其他教会的牧者都要好。”这种‘独子’、高品质的信徒是极其可怕的。用你的心去服事,留心你的羊群,让自己的教会健康成长,在真理中平衡。
其实这本书里所写的很多方法,值得我们去学习。当然不是去学习他的形式,而是学习他的理念。把他的理念转化在我的处境里,形成我的形式。
【作者简介】归原:本站作者、基督教青年传道人。写有信仰随笔及讲章100多篇,发表于各大基督教网站。并著有长篇信仰小说《春事秋梦》发表于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