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将离世前,给他的门徒出了期末考的考题,一共两道题目:“人说我人子是谁?”(太16:13)和“你们说我是谁?”(太16:15)
耶稣是谁?这在当时是高等争议的题目;也许,到今天仍是。
两千年后,基督的教会和基督的子民有另外一个众说纷纭的题目:“圣灵是谁?”、“圣灵充满指的是什么?”
本文中,作者没有探讨不同个案,而是以圣经为根据,提出追求圣灵充满应该注意的地方。欢迎读者就本文论点提出响应。
一、两种圣灵充满
按路加的用词,圣灵充满包含短暂异常,为事奉的能力或敬拜的情操所赐的恩典;(注1)也包含持久的、与信心、智慧相连的满有圣灵的状况。注2)短暂异常的圣灵充满,原文是动词πιμπλημι,我们用V代表。持续的满有圣灵状况,原文是形容词πληρηs,我们用A代表。(注3)两种用法有一些重迭。
圣灵充满的经历是多元性的:可以说方言,也可以不说;可以先V后A,或先A后V;A与V也可以有不同的量度大小。充满不一定是个人性的;教会可以集体被充满,大有喜乐,彼此劝勉,口唱心和地赞美神,并集体大有能力地为主作见证。
二、短暂异常型充满(V)的情操
短暂异常型充满(V)的主观情操,可分为四种。(注4)
第一种是“异常的平静”,如诗人所说:“我的心平稳安静,好像断过奶的孩子在他母亲的怀中……”(诗131:2)。有些人被充满时,他们的事奉在这种情操中进行。例如马利亚、撒迦利亚与西面受感而发出赞美(路:1、2),很可能是出自这种情操。西面说:主啊,如今可以照你的话,释放仆人安然去世,因为我的眼睛已经看见你的救恩……”(路2:29-30)。有一次,当耶稣被圣灵感动而欢乐,并感谢赞美天父的美意时,大概也是这种情操(路10:21),虽然路加用的词是“感动”而非“充满”。
第二种是“异常的亢奋”。保罗定睛看以吕马,宣告他眼睛失明时,圣灵的充满是一种高亢,一种模拟旧约时代英雄人物被圣灵大大感动,打退外邦全军的那种高亢。
第三种是“异常的平静之后再加上异常的亢奋”。例如保罗和西拉在狱中唱诗赞美神,直到半夜,忽然地大震动,跟着他们向禁卒布道并为他全家施洗(徒16:25-33)。唱诗赞美时,他们两位应该是经历到平稳安静;然后由地震开始,他们是经历到异常的亢奋与能力。
第四种是“异常的亢奋再加上异常的平静”。例如司提反在公会面前为自己申诉时,先经历高亢(徒7:51-53);然后他看到天开了,基督站在父神的右边(徒7:55-56)。他在去世之前,大概在高亢中也经历到异常的平静。
笔者认为,真的被圣灵充满,亢奋中必包含平静,平静中必有某种程度的亢奋。虽然充满的经历可能是短暂的,但所产生的果效应是长久的,不应是昙花一现的。短暂激烈的充满,应鼓励信徒追求亲近神与追求圣洁,因神是圣洁的(来12:14)。
三、非从神来的情操与经历
有些人受神秘主义的影响,认为最高级的宗教情操是经历到“绝对的一元”,包含自我意识的消失。(注5)我们不同意这种说法,因为自我意识的消失是配合泛神论或无神论的信仰,与基督教的信仰有矛盾。保罗被提到三层天时,他不知道自己是在身内或身外(林后12:2),但他的自我意识没有消失;他还能分辨自己与所听到、看到的一切。耶稣被圣灵感动,赞美天父时,他用“我”与“你”两个代名词,表示自我意识并没有消失。基督徒应该小心,不要模仿出自泛神论或无神论信徒的神秘经历的说法,对造物者说:“我就是你;你就是我”。(注6)任何抹煞造物主与受造物的差别的行为都是罪(罗1:25)。受造物应该接受自己受造而有的地位,把颂赞荣耀归给自有永有的神(启4:11)。科学家已经发现自我意识的消失,是出于脑子某部分功能的停顿;所以这种经历应该被视为一种不幸的意外,而不是最高级的属灵经历。
爱德华滋在他的经典著作《宗教情操真伪辨》中仔细地观察与分析了大复兴的现象。他检视了十几种宗教情操,认为它们不一定都是出自圣灵。圣灵的感动可能产生这些现象,但别的因素也可能产生这些现象。这十几种现象包括:强烈的情感、激烈的身体现象、热爱谈论信仰之事、意念中冒出经文来、充满爱的情感、安慰与喜乐、外表的敬虔、开口赞美、自以为得救之确据与动人的见证。至于什么才是圣灵工作的现象,爱德华滋认为蒙恩的人会发自内心地爱慕神的圣洁(启15:4),并且在生活里长期彰显出圣灵的果子(太7:15-23;加5:22-24)。(注7)
笔者推荐爱德华滋的分析,目的不是要读者去论断别人,乃是鼓励自我反省(参太7:1-5)。其实圣灵的充满与恩赐的使用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为圣灵的能力通常是通过恩赐的发挥而彰显的。
四、一个圣灵充满的范例
一次很明显的圣灵充满(V)与大能的彰显,发生在吴勇长老的身上。(注8)有一次数百位听众坐满了会堂,等候吴长老证道;而吴长老却患了声带炎,讲不出话来。他求问神说,怎么办?在那紧急的关头,吴长老发现他开始说方言,并且喉咙也得了医治。他那天证道时大有能力;而且讲完后为病人祷告,病人就得医治。
吴长老为人谦卑。他不认为神借着他多次彰显大能,是出于他自己的功劳;一切都出于神的恩典、神的主权。吴长老并不要求他的同工们重复他的经历。他会鼓励同工们追求圣灵,但并没有像五旬派那样,把某一类属灵经历当作唯一的道路。这一点很重要。我们可以假想,另有一位被神重用年老的仆人,如此描述自己的经历:“我有上百次小的圣灵充满(V),但比不上吴长老的那次大充满,而且我的小充满没有附带说方言的恩赐。至于满有圣灵的状况(A),在我事奉的几十年中,有三个时期有此福气。只是比起司提反或巴拿巴或其他属灵伟人的经历,这是微不足道。”这假想的描述,主要的目的,是要凸显出圣灵充满的多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