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学

自己管好自己的事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fuyinyingshiwang

管好自己的事,不要指望别人。

没有自律,就不会有成功“自己管好自己的事”,这样的话父母基本是不会对孩子说的。因为他们往往把许多事都替孩子“管”了。或者担心孩子太小了做不了,或者为了让孩子安心学习,总之,能做的,都替孩子做好了,不用他操心。

从享受的角度来讲,孩子有这样的父母,可真是幸福呀。换个角度看,父母这又是在害孩子。提醒父母经常对孩子说“自己管好自己的事”,是为了让孩子逐渐培养自律的习惯,学会打理自己,约束自己,克服懒散、没有时间观念等毛病,规范自己的生活。比如,有的孩子特别喜欢说“待会儿”。你要他做件什么事,比如让他收拾桌子或者帮个忙,他可能正在津津有味地看一本书,就敷衍说:“待会儿。”而你相信他,便说:“那待会儿要记得啦……”可是,结果如何呢?过了好久,父母看到他丝毫没有要自己动手的意思,就干脆替孩子收拾桌子,或者想办法把需要帮忙的事一个人做了。

孩子这样敷衍惯了,就会逐渐养成懒散的毛病,没有一点时间观念。正确的方法是,“待会儿要记得”这样的话不要说,“马上去!”这样强制命令的话也不要说,你让他明确说出“待会儿”到底是多久,到了那个时间,一定要开始做那件事不可。并告诉他,说到的事就要做到。

一个孩子从小养成自律的习惯,不仅能让生活规范化、条理化,而且能克服许多不良的爱好,比如无节制地玩游戏。当他懂得约束和克制自己的时候,他就能够把握玩的分寸,既让自己获得乐趣,又不沉迷其中。

自律不仅是个人获得成长的前提,也是超越自己的先决条件。孩子小时候就养成自律的习惯,长大了,为人处世也有了自己的原则。他会懂得如何为了一个目标而尽心努力,如何在众多的诱惑面前把持自己,如何取舍选择……

帮助孩子培养自律性(要培养孩子的自律性),父母首先就应该做出榜样。学会约束自己——不要太宠孩子。家长的过分宠爱,是造成孩子缺乏自律性的主要原因。想想看,如果小时候在家里想要什么就给什么,想怎样就怎样,父母不对他加以约束,那么他上了学,也可能还是不知道如何管束自己了。很可能上课不专心听讲,做小动作;作业不好好写;无节制地玩游戏。

总之,父母的纵容,会让孩子变得任性、蛮横、固执、懒惰、刁钻,反正是令人讨厌。哪个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最终变成这个样子呢?父母在让孩子负责自己的事情这一前提下,帮助孩子制订他的学习目标和生活目标,长期的和短期的都要有,这是让孩子学会约束自己、克制自己的第一步。

在生活中,对于孩子能够管好的事,家长提一些建议,教一些方法,具体操作就交给孩子自己去处理。慢慢他也就懂得如何对自己的事情负责。而且,一旦他感受到自律的好处,会自然而然地就把这当作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