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原题目为《两种祷告》因题目重复有所更改
经文:路18:9-14
祷告对于我们每一个基督徒来讲都不会陌生的,当我们迈入基督教大门的同时,就能够听到“祷告”这个词,而且是被用一种非常严肃的口气告知的:每一个基督徒必须祷告。主耶稣在门徒的要求下教导他们如何祷告,这个祷告文我们称之为“主祷文”。这是主耶稣对祷告的正面教导,今天我们所读的经文也是主耶稣关于祷告所设的一个比喻,这是一个反面的教导,要让我们从这个比喻的本身得到借鉴和提醒,我们该怎样祷告,在祷告中操练自己对上帝的敬虔!根据这个比喻主耶稣要我们所学到什么样的信息:
一、两种祷告的人:自义的人和自卑的人
根据这个比喻两种祷告的人就是法利赛人和税吏:一种自义的人和一种自卑的人,自义的人指的是法利赛人,自卑的人指的是税吏。耶稣说法利赛人是“仗着自己是义人”。圣经在罗马书3章告诉我们说,“没有义人,连一个都没有”。“仗着自己是义人”显然不是说他是义人,而是他认为自己是义人。为什么法利赛人被主耶稣称为“自义”的人。法利赛人是受到当时社会中人的尊敬,被视为有崇高道德和信仰品格的虔诚宗教领袖。他们要经过严格的拉比教育训练,熟练旧约律法书(Torah),专长于Mishnah(为批注Torah内的经文而写的书)和Talmud(这是Mishnah的注释书)。从四福音中,我们可以看到法利赛人在耶稣时代的影响力是很大的,按犹太史家约瑟夫所说他们约有六千人,都是受到以色列百姓的敬重;然而他们对耶稣的逼害也是不遗余力,主耶稣也曾多次的公开责备他们。
他们追随文士以斯拉的传统,相信要在细节上掌握律法的条文及教训。他们认为妥拉(律法)包括有明显的命令。这样教导的出现及对神的命令的注解构成了日后犹太人的口传律法,这就是耶稣所指的遗传,它当中包函很多的人意,发展到后来出现了更让人难以置信的事情,以人意废掉神的律法,及各项希奇古怪的规矩(如39种安息日禁止进行的主要动作等)。
“法利赛”的意思是“分别出来的一群人”,他们主张在日常生活上要远离一切不洁净的人和物。他们的生活是非常的严谨,在外表的行动上体现出来,几乎可以说他们是过着一个近乎完美的宗教生活。因此,他才有底气在祷告时这么说:“我不像别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我一个礼拜禁食两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这是导致法利赛人自以为义的原因:生活上没有沾染任何的不洁,行为上也没有出现过犯,宗教上能够遵守规条。所以这法利赛人仗着自义藐视他人,但宗教性的行为生活并不等于敬虔爱主,这是上帝所不悦纳的。法利赛人不对的地方就是自义,这已经是大错了,还要还藐视别人,这更是错上加错。
自卑的人指的是税吏,他与法利赛人似乎是活在两个截然不同世界的人,税吏在当时的犹太社会中被看为最低层的人。税吏首先是事业选择的错误:替罗马z /-府收税,盘剥自己同胞的血汗钱,这是背叛了自己的民族,这属于严重的错误;第二、生活上不能够持守圣洁:跟外邦人接触往来,这是犹太人的律法所不能够容忍的,对于宗教的要求无法持守,犯下了不洁;甚至生活作风也不正派,与其他的女人勾三搭四的,犯下了奸淫。第三、在工作过程,狐假虎威欺压自己的同胞,藉用罗马z /-府、官兵的势力敲诈骗取自己同胞的财物,对待周围的同胞也是呼来喝去。确实税吏是一个有罪的人,他不止在宗教上犯了不洁净罪,生活上犯了奸淫罪,欺负自己同胞的罪······,但是税吏他知道自己的错,自知自己的罪过,他到上帝的面前哀求他对自己的原谅,赦免自己的过犯。所以他说:“神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税吏来到上帝的面前自惭形秽,自卑自己,寻求上帝的怜悯。
二、两种祷告的内容
法利赛人和税吏两人来到上帝面前祷告:“法利赛人站着,自言自语地祷告说:‘神啊,我感谢你,我不像别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我一个礼拜禁食两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那税吏远远地站着,连举目望天也不敢,只捶着胸说:‘神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路18:11-13)法利赛人的祷告里面充满了许多让人羡慕的宗教行为和信仰生活内涵,他所讲的不单单是他一般信仰生活的表现,更是他个人实际生活的行为。可耶稣说法利赛人的祷告是“自言自语”的(也可译为“祷告给自己听”)。他的祷告实际是以“和他人作比较”为出发点,以此来烘托并高抬自己的所作所为。在祷告内容中突出自“我”。这种“自言自语”的祷告是神所不喜欢的。
这种“自言自语”的祷告:1、不是向神祷告,看看法利赛人祷告的内容,从表面上看是一个祷告,而且是一个感恩的祷告,但内容的实质不是,法利赛人在上帝面前的祷告是向上帝列出了一张自己的功劳清单,想向上帝进行邀功领赏。法利赛人是到神的殿中,但不是向神祈祷,而是向自己祈祷。自己是祈祷者,也是倾听者。2、是肯定自己的祷告,告诉自己是一个义人,从而使自己产生心理的骄傲和自满,进而排斥上帝的主宰。我们的被肯定,不是靠自己给自己摆功评好,而是需要靠神对我们的赦免和肯定。3、说给人听的祷告。有一个小男孩跟他的奶奶一起到教堂来做礼拜,他也跟着奶奶在教堂里祷告,当时还有其他的信徒,在安静的环境里面小男孩突然大声地说:“上帝啊,明天是我的生日,求你给我一个皮球。”周边的信徒就示意他不能太大声,会影响别人,小男孩就回话说:“我奶奶的耳朵有点背,我要大声说她才能够听见。”这个男孩的祷告是要谁听见?是上帝听见还是另有他人呢?当然他虽是跟上帝在祷告,可他的祷告不是要上帝听见的,也不是真的想要上帝赐给他一个皮球,而是要在他身边的奶奶听见。法利赛人在祷告的时候所讲的内容不需要上帝听到,而是想要他自己身边的人听的,法利赛人是到圣殿中祷告的,肯定当时也有其他的犹太人在祷告,他列举了他一系列的好行为大声的说出来,法利赛人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的祷告是要让其他的犹太人听见,好让自己得到他们的称赞,表扬,尊重,得到别人羡慕的眼光。4、不求结果的祷告,法利赛人的祷告是他自己在殿里夸耀自己,邀功一番,实际上就是自己宣泄一通,他不求得到任何的结果,只求自己舒心。
税吏的祷告相对法利赛人毫无内容,暗淡无光,整个祷告只有一句话﹕“上帝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耶稣用几个动词来描写税吏悔罪的祷告﹕“远远站着…连举目望天也不敢,只捶着胸…”。离圣殿远远的、不敢抬头看天、懊悔捶胸。这一连串的动作让我们看到税吏对自己的错很懊恨,哀求神原谅他。
税吏在祷告的时候有几点值得我们学习的:1、他恨恶罪,真正的为罪忧伤痛悔。大卫对神的认识是“忧伤痛悔的心,你必不轻看”;2、他惧怕神,连举目望天也不敢。神是慈爱怜悯的神,可他也是威严不可侵犯的神,很多时候我们只记得他是恩慈的一面,忘记了他威严的一面。弟兄姊妹,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犯罪是得罪神的吗?千万不能忘记,上帝是会发怒的上帝,是会施展严厉惩罚的上帝,他要按着每个人的行为来审判的。3、定睛在神身上的祷告,税吏来到神面前祷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他没有对这个法利赛人反唇相讥。这表明税吏很专心的祷告,心无旁骛。税吏虽然他人离圣殿远远的,可他的心里与神是何等的亲近,虽然他不敢看天,可他内心的眼睛却是紧紧的盯着天上的神。当我们瞩目看神时,所有的人都“消失”了,这只剩下我和神。而面对神时,就只有一句话:“神阿,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
税吏的祷告是人向神的祷告,不是自言自语或讨人喜悦的祷告;税吏的祷告不是自己抬举自己藐视别人的祷告,而是求神否定自己又求神怜悯的祷告。向神悔改是重生的根本,也是一切祈祷的中心。因为神说:“我告诉你们,不是的。你们若不悔改,都要如此灭亡”(路13:3)。
三、两种祷告的态度
在这个比喻里面耶稣对法利赛人的描述:无论是言语或举止都清楚刻画他内心的傲慢,宗教性的行为生活并不等于敬虔。
在法利赛人的祷告里所展现出来的是令人钦佩的信仰生活:他不勒索,不奸淫,一个礼拜禁食两次,一般犹太人通常一年只禁食一次(参利16:29),一切收入奉献十分之一,一般犹太人只有把某部分收入的十分之一献上(参申14:22-23),他的生活都超过了律法的要求。在这个比喻里面耶稣一直没有指责法利赛人的行为,说实在法利赛人所做的都是美事,他们的好行为还真的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真的缺少这种严谨的生活态度和信仰行为。真正的问题不是出在他的行为,而是在他内心的态度,他祷告的内容就传达了一种傲慢的信息﹕“我不像别人……也不像这税吏……我……我……”。法利赛人的祷告具体反映出他是一个骄傲——“自以为义”、“自我中心”并“沾沾自喜”的人。从信仰来看,他的傲慢就否定了上帝在他生命中的主权,他对自己的人生有十分的把握。法利赛人的这种属灵的傲慢,使他忘记了自己的本位,他对上帝的感谢完全没有提到上帝的属性和作为。
基督教伟大思想家C.S.Lewis说﹕“一个傲慢的人常以狗眼看人低的态度看待周遭的人与物,若继续往下看,他必然无法看见在他之上的上帝”。法利赛人过着严谨的的宗教生活,不是因为他敬畏上帝,敬虔爱主的生命流露,实际上是为了他自己。今天,在我们的信仰生活操练中,为上帝所做的事情很可能最终也是为了自己;我们活出基督徒生命的样式,但内心却非常在意“自己”的得失。信仰生活与灵命操练所关注的是“关系”,“关系”到自己的名声,“关系”到自己的面子,“关系”到自己的荣誉,“关系”到自己的地位,“关系”到自己的利益······内心对上帝的态度是最关键的,因为人看人是看外貌,但上帝却是看人的内心。所以,我们要经常剖析个人生活与事奉的动机,避免落入“有敬虔的外貌却没有敬虔的内心”的骄傲的罗网中。
税吏祷告时捶胸说﹕“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这是一个悔罪的祷告,他承认自己的不义,不对,不足和亏欠,他来到上帝面前承认自己是一个有需要的人,在信仰生活中,他不能没有上帝,税吏在祷告中显示出来的态度就是一种谦卑的态度。谦卑的态度是承认上帝在自己信仰生活中的必须,无论成功或失败,得着或失去,顺境或逆境,健康或疾病,我们都需要上帝。我们基督徒信仰生活的操练最大的阻碍是“傲慢”的“己”,主耶稣对门徒说:你们要“舍己”,天天背起十架,来跟从我。我们在信仰生活的操练上是说明一个属灵事实﹕我每时每刻都需要耶稣。
在法利赛人和税吏的祷告里,我们看见主耶稣所要强调的,谦卑的态度乃是真正祷告的要件之一。信徒来到上帝的施恩宝座前,最虔诚的谦卑是绝对必须的。当年耶和华对所罗门说:“这称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祷告,寻求我的面,转离他们的恶行,我必从天上垂听,赦免他们的罪,医治他们的地。”(代下7:14)上帝也向犹大国的王约西亚说:“……听见我所说的话,你便心里敬服,在我面前自卑,撕裂衣服,向我哭泣,因此我应允了你,这是我耶和华说的。”(代下34:27)。如今主耶稣要借着这个比喻,教导我们谦卑乃是祷告蒙垂听的先决条件(路18:14)。在约翰福音中记载一个生来是瞎眼的人,得到主耶稣的医治,当世犹太的宗教领袖怀疑耶稣医病的能力,就带他去反复查问。他以自己的经历,回答宗教领袖们的问题:“我们知道,神不听罪人,惟有敬奉神,遵行旨意的人,神才听他。”(约9:31)
四、两种祷告的结果
耶稣对这比喻所描述的结果是完全超乎当时听众的意料之外,这结果却是令人费解,税吏比法利赛人更算为义。一般的犹太人都会认为法利赛人的祷告更显为义,这与耶稣的描述恰好是相反的。“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
耶稣说税吏比法利赛人更算为义,并不是说税吏已经被称义,因为只有借着耶稣的宝血才能称义,因为称义是靠着神的怜悯,而不是靠自己的行为。但是他跟法利赛人比起来,神更愿意称他为义。这就意味着税吏的祷告得到了上帝的垂听,蒙上帝的悦纳,税吏祷告说:“神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他被算为义,他犯下的罪真的赦免了。他的祷告终于有了结果—被神接纳。而法利赛人的祷告却被拒绝了。
耶稣设这个比喻是要我们读完之后做一个反省,检查自己在事奉的过程里面:自己是自义的人还是自卑的人,在祷告中是否存着对神傲慢不敬的态度,还是谦卑顺服。“因为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彼前5:5下)。“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路18:14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