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祷的真义
作者:归原
太26:36-45
路11:1-13
‘吸引力’这是一个常被人使用的词,也是人不断的被某一种事物或人所吸引产生向前推进的力量。从《管理心理学》赋予一个定义:吸引力是指能引导人们沿着一定方向前进的力量。当人们对组织目标或可能得到的东西有相当的兴趣和爱好时,这些东西就会形成对人们的吸引力。这种力量一旦形成就会吸引人们不断地向目标推进。从吸引力的法则定义:这个世界存在一种看不见的能量,一直引导着整个宇宙规律性的运转,使所有的星体及大自然都安分的运行,这样一种能量引导着宇宙中的每一样事物,也引导着我们的生活,这种能量就是——吸引力。从神学的意义来看,神就是吸引力的本体,宇宙、人类的历史是朝着神所规定的计划前进。神并不是设立了宇宙的规律让宇宙受自然规律而运行,而是神亲自护理他所创造的世界。因此这个世界是被神的‘吸引力’所吸引不断的向着神所定的旨意前进。如此说来,人类的历史都是在神的旨意中进行,那么对于世间所发生的邪恶我们该如何解释呢?神是全善、圣洁的,从他的本性之内如果产生邪恶的事,那么就与神的本性相矛盾。既然邪恶是与神的本性相违背,那么邪恶必然不是出于神。但我们又如何解释在神所引导的宇宙中会出现邪恶呢?是否在宇宙中存在另一个吸引力,那种吸引力不断的吸引人走向罪恶。从人的经验之谈: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宇宙,在我的世界里就存在着二种吸引力,一种吸引力是向善的;另一种吸引力是向恶的。这两种吸引力不断的在吸引着我的注意力,他们都努力的在劝说我跟随着他前进。这种恶的吸引力是从何而来呢?我们不要去追究亚当和魔鬼的责任,如果从我的本性里去找这种恶的吸引力,你会发现这种恶的本质:以我为中心的世界,一切都是以我的价值观、利益为中心。他会在我的世界里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你自已根本找不到其它的理由证明这种理论体系是错误的,不但如此,你还会爱上他。在希腊有一个故事:西塞斯是一位英俊的青年,面容可爱,体形优美。他深信,他的容貌会使每个见到他的人羡慕不已。他很骄傲,认为除了自己之外,别人都不配欣赏他那充满青春气息的面庞。因而,他沉溺于甜美的自我欣赏之中,远离所有的人,在苍翠蓊郁的小山谷中终日闲逛,他成了一位自恋狂。一天,那西塞斯在树林中愉快地游荡。一位名叫回声的仙女一看见他就兴奋起来;她伸出爱的双臂,高兴地走向那西塞斯。然而,令她惊愕的是,这位青年粗暴地将她推开,连看都不看她一眼就走开了。这位可怜的仙女羞红了脸,迅速退到遮阴处,含情脉脉地凝望着心上人。不久,那西塞斯来到一条小溪边饮水。当他跪在岸边时,他发现清澈的溪水中有一张非常可爱的面庞。他非常激动,并对着水中的人微笑,水中人也给了他一个微笑。他认为,一定是一位仙女爱上了他。于是,他就蹲下去吻她,她的嘴唇也向他靠拢。但是,当他的嘴唇一接触清澈的溪水,水中那张可爱的脸就消失了。这位恼怒的青年人此时变得绝望了,他从未被人如此鄙视过。他日夜呆在溪边,不吃不喝,不久就死了。他从未怀疑过水中的女子只是自己的影子罢了。众神非常怜悯他那优美的躯体,把他变成了一朵同名的花—水仙花。我们不要以为这只是一个神话故事,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像故事中的西塞斯,我们迷恋自己,最后也是死在自己的手中;魔鬼如此、亚当也是如此、我们更是如此。但是在我的本性之内又有一种吸引力,他好像曙光,并且时显时隐,很微弱的引导我向善、向公义、圣洁前进,有时就像一道流星在黑影的天空闪过,点然了我内心的渴望,有时被恶的吸引力所遮盖好像不存在。但就是这种吸引力令看上去动荡不安的社会,仍然安稳。就如箴8:29为沧海定出界限,使水不越过他的命令,立定大地的根基。虽然大海翻腾、但它不会越过神所命定的;从神的计划来看这一切最终要荣耀归于神。诗76:10人的忿怒,要成全你的荣美。人的余怒,你要禁止。但在这二种吸引力之间对于人而言,人并不是一个木偶;他是有意志的、有选择能力的人,但从人的本性之堕落,人不可能选择善、人无能选择善,只能被恶所吸引。人内心中的曙光根本不能引导人走向神,所以人只能活在一个矛盾体里面。
从神的计划看这一切恶并不能影响神的作为,但从人的角度看人终必要为自己的恶受到审判。人如果摆脱人命运的噩梦,那就是基督的救赎。今天我要和大家思想的信息:就是从祷告的角度来看被救赎之人的信仰生活。前文分析圣经和祷告的关系,正确的圣经观必然产生正确的祷告观;祷告只是一种语言,并不是一种主动性的语言、而是一种回应性的语言。从思想到语言,如何将这种语言实践为一种行动呢?化为一种生活呢?
基督徒的信仰生活是从祷告开始的,当人的本性被圣灵重生之后,第一个表现那就是祷告(罗10:13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祷告是一个人本性的转变,人的本愿是不愿意祷告,因为那种恶的吸引力并不是引导人依靠上帝,而是引导人以自我为中心。而祷告说明了人不是依靠人、而是依靠神的转变。如果你是一个基督徒,你一定会经历祷告生活在我们的信仰生活里是那样的艰难,常受到各式各样的阻力。祷告好像就是站在阵地的前线,敌方的炮弹直接所炸到的地方,一不小心就会被炸的粉碎。所以我们每一天都是速战速决,以免自己受到轰炸受伤;这种胆怯的心理已经注定这一场争战的失败性。在两千多年前有一群跟随耶稣的人,他们跟我们一样,在祷告的战场上是一个失败者;他们被恶的吸引力所驾驶,根本没有能力起来祷告,每当我们失败之时总是套用耶稣的话安慰自己说:“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几乎我们每一次的祷告总是近乎这种光景,当然我们的信仰也必然导致和门徒在十字架面前落荒而逃。因此祷告是人性被改变的见证,只有通过这个见证才能让我们真实得看到基督的生命在人的本性里流露出来。门徒们跟随耶稣,在耶稣的身上他们看到了这种生命,所以他们呼求耶稣教他们祷告。才有了我们所说的主祷文,主祷文并不是耶稣让门徒每次祷告照着背诵的文字,而是说明祷告的真义所在。他的第一句就很清楚的说明了我们的身份,我们是被拯赎的人,恢复了与创造主的关系;创造主是我的天父,我是他的孩子。作为天父的孩子,我们的生命是怎样的生命呢?我们的生活是怎样的生活呢?三个愿:说明了这种生命是以神为中心的生命,三个祈求:说明了我们生活的一切都是依赖神。因此我们还生存在世上一天,我们就是需要这种吸引力引导前面的道路;使我们每天都遵行他的旨意而行。这是祷告的真义和理念,并不是祷告;我们可能都有这种理念的存在,但并不能说我们是祷告的人。基督徒应该是一个祷告的人,并不是懂得祷告真义的人;只懂得祷告的理念没有祷告的行动,只懂的祷告的言词却没有祷告的心灵,这都不是祷告。基督徒是懂祷告真义的人也是一个正在祷告的人;基督徒并不是站在起跑线上的人,而是正在过程中跑步的人。因此耶稣说完了主祷文的内容接着就讲了二个比喻,是因为门徒是祷告的人,但在祷告生活中有阻力,在祷告生活中有诱惑;并且在当时的宗教信仰中祷告已经很虚浮,只是宗教领袖所玩弄的工具和所表达的敬虔。另一方面在民间流传着一种神秘性的祷告,认为祷告可以改变一切,让宇宙掌控在我的手中。这两种现象仍然存在于现今的教会,一种将祷告表演化;另一种将祷告神秘化。对于一个正在祷告的人而言,我们在祷告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这两种情况。第一种就是祷告灰心了,为什么我们不想祷告呢?因为我们灰心了,因为在祷告里面我们根本没有经历生命;祷告只不过是一种自言自语,并没有经验到神。有一天早晨我叫传耶祷告,他说:“爸爸,没有神,因为我每一次向神祷告,神并没有向我说话。”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亲爱的弟兄姐妹你今天生命里也可能存在这个问题,我祷告了,神并没有回应我;可能你想要的答案跟传耶想要的答案在形式上不一样,但你内心很想得到上帝给你在祷告方面的肯定。可是你在寻求的过程中神好像没有理睬你,就像这位朋友所答复的,不要搅扰我。上帝的主权不会因人的祈求所改变的,我们所祈求的还有什么意义呢?甚至我们说不要祷告了,你无论如何祷告神是不会改变他的计划的,即使我们祷告了,我们的祷告是没有意义的。如果我们的心中存在这样的一种心理,说明他已经不信神。是因为他把上帝放在他的理性判断之下,以他的意思来理解上帝的主权。所以耶稣对某一些改革宗的人说:“NO”,对某一些阿米念的人说:“YES”他情词迫切的直求,就必起来照他所需用的给他。我又告诉你们,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上帝按着你所祈求的应许给你,给你什么呢?第二个比喻:你们中间作父亲的,谁有儿子求饼,反给他石头呢?求鱼,反拿蛇当鱼给他呢?求鸡蛋,反给他蝎子呢?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天父,岂不更将圣灵给求他的人吗?上帝把更好的东西赐给他所祈求的人,传统的教会有这样的一种现象,一些长者说:“超过我所想所祈求的”。耶稣使用这个比喻就是这个意思,只有那些祷告的人,上帝赐给他的一定会超出他所祈求的。更重要的是祷告的本身就是上帝赐福给我们的渠道,上帝通过祷告将他的祝福临到他儿女的生命中。所以耶稣在结束这段话的时候说了一句话:何况天父,岂不更将圣灵给求他的人吗?圣灵在我们的生命里吸引着我们常常不灰心的祷告,上帝将圣灵给求他的人就是让求他的人不灰心的祷告。我们渴望三位一体的神能吸引我们向他不断的祷告,因为我们的本性是不愿意祷告,也不会祷告,只有圣灵在我们的生命中,我们才能开口向天父祷告,正如罗8:26-27况且我们的软弱有圣灵帮助,我们本不晓得当怎样祷告,只是圣灵亲自用说不出来的叹息,替我们祷告。鉴察人心的,晓得圣灵的意思因为圣灵照着神的旨意替圣徒祈求。
【作者简介】归原:本站作者、基督教青年传道人。写有信仰随笔及讲章100多篇,发表于各大基督教网站。并著有长篇信仰小说《春事秋梦》发表于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