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进入“内室”的障碍
“你祷告的时候,要进你的内屋”(太6:6)中的“内屋”一词,《思高本》和《新汉语译本》都翻译为“内室”。一个屋子的“内室”,比较喜欢这个译法。
拉比的名言,祷告是伟大的,胜过一切的善行。马丁路德说:信心,就是祷告而已。(友谊29)
莱尔主教(BishopJCRyle)说:自称是基督徒的人,绝大部分是从来不祷告的。(20)这么说也许过分,但距事实不会相距太远。
侯士庭(JamesHouston)在《转化生命的友谊》(中文版陈恩明译2002年中福出版公司出版)一书中,引用了芬乃伦大主教的一个祷告:“主啊,我不知道该向你祈求什么,唯有你知道我需要什么,因为你比我更了解我自己。父啊,求你把你的孩子不知道如何乞求的赐下,教导我如何祷告,求你亲自在我里面祷告。”(49)
侯士庭认为,祷告的障碍:
1),人际关系的伤痕是我们无法经历祷告的主要原因,它是我们带着情绪上的墨镜看人看上帝;
2),争强好胜,凡事竞争,希望通过成功来获得认可和价值,希望掌控一切;
3),信不过上帝,习惯于戴着自我的假面具;
4),内在幽暗的恐惧和焦虑,愧疚和失败;
利窝的爱烈特祈祷:“上主啊,请怜悯我灵里的伤痛。你的慧眼参透万事,犹如两刃的利剑,能刨开魂与灵。上主啊,你必晓得我心灵中罪恶的伤痕。我的处境危险,我与他人互动的场合和动机,你都鉴察,上主啊,这一切你都看到了,我也乐于如此。鉴察我心的主,你也深知,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我会想你隐藏,即使真有可能避过你的眼目,上主啊,愿你美好甜蜜的灵降临滋润我的心,使我的心成为你灵的居所,清除一切心灵与肉体的污秽,叫信望爱在其中充满,让悔改,爱,温柔成为我心所思慕。”(62)
在《祷告》一书中,(哈列斯比著颜路裔译道声出版社)哈列斯比认为,我们在祷告中最容易犯的错误是:
1),我们必须帮助上帝怎么样成全我们的祷告,其实我们需要的就是把我们所需要的告诉耶稣就好了;
2),我们利用祷告命令上帝按照我们的吩咐行动,缺乏耐心;
3),我们忘记奉耶稣的名祷告。
侯士庭认为:祷告需要辅助:1)最重要的就是亲自研读圣经,读基督教经典著作;2)。禁食;3)。在上帝面前静默。4)。群体生活祷告;5)。需要一些“属灵指引”。这也可以看作是进入内室的辅助条件。
2.“内室”是什么?
进到内室,就是打开自己的心门,让耶稣进来,愿意向上帝敞开,这是一切真实祷告的起点。奥古斯丁撒巴帖说:“没有发自内心的祷告,就没有虔诚的信仰。”
谦卑是打开心门的钥匙。祈祷者渴望在上帝面前认识自己,唯有你——我的主,我的上帝,才能满足我的需要。
安瑟论如此表达:“喔,恼人的困境:我往里面看,无法忍受自己;我不敢往里面看,不能面对自己。我想到自己,自觉面目可憎;我不想自己,我的咒诅却骗了我。我看见自己,恐怖难受;我不见自己,死亡却不可避免。”(友谊25)
谦卑的另外一面就是不与他人比较。圣伯纳德说:“‘比较’是骄傲的开端。我们祷告时,很容易看旁边的人,就像耶稣比喻中的法利赛人,它们用骄傲的心与人比较,违背了祷告的真意。祷告就是除去一切,单独面对上帝,无可夸耀,无可比较,心无旁骛。”(友谊25)
同时,这也是他深深地渴望看到上帝的奇妙作为:
犹太拉比思想家赫舍尔临终前说,“我为自己的一生……我活着的每一刻……充满感激。我已经预备好,要离开这个世界……我一生从来没有要求上帝赐给我成功,智慧,能力和声誉。我只求他让我看见他的奇妙作为,而他照我所求的赐给了我。”
乔治赫伯特抓住了以色列人祷告的精髓:“我的上帝,我的王啊,求你教导我在万事上看见你,在我所行的事上全然为你。”(友谊103)
我祈祷:阿爸父,这是我的祈求,让我每一天都看到你的美好。然后,用心灵赞美你无比美好。
祷告作为对上帝对自我的双重认识,说到底,是建立我与上帝的关系,这关系从根本上就是一个字:爱。JohnZiziouslas司西奥拉斯说,“‘存在’是在关系中存在。”。马丁布伯在名著《我与你》中说,“从头就有关系的存在。”“爱是在‘我’与‘你’之间。”“所有真实的生活都是会遇。”
祷告,就是与上帝相遇。它是生命的主赐给我新的更丰盛的生命。沙漠教父如此祷告:主啊,恳求你,使我能真正的活着。(友谊77)
打开心门,才能进入内室。
主耶稣说:“你祷告的时候,要进你的内室,关上门,祷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太6:6)“祷告你在暗中的父”一语,《新汉语译本》:“向那位在隐秘中的父祷告。”《新译本》:“向在隐秘中的父祈祷。”《思高本》则翻译为:“向你在暗中之父祈祷。”后三个译文都是很好的中文翻译。最喜欢《新汉语译本》的翻译。
耶稣说的“内室”到底指什么?第一层意思,从字面上看,是指家里一个隐秘的地方,很安静,没有人干扰。但更重要的是第二层意思,属灵的含义是指我们的心。
《古代基督信仰圣经注释丛书》,《马太福音》卷上,古代教父的解释。屈梭多模说:“你祷告时就像进入一座宫殿,不是地上的宫殿,而是天上的宫殿,远比地上的宫殿庄严肃穆。你进入那里时,要完全专注,心怀敬意。。。你在这里会遇到正在唱歌的天使。你与众天使长一起,与撒拉弗一同歌唱。。。向万有的主上帝歌唱。”
“内室”是一座“天上的宫殿”。
波提亚的希拉流说,是的,耶稣叫我们进到内室内祷告,但“圣经也教导我们在任何地方都要祷告,众圣徒在野兽面前,在牢狱里,在火焰中,在深海,在动物腹中祷告。所以上主不是要我们走进我们家中隐密的地方,而是叫我们走进我们心中的卧室。”
“我们心中的卧室”是什么?就是我的心转向上帝的地方,我们看不见它在哪里,但我们清清楚楚地知道“外室”是什么,是什么意念要把我从内室拉开,那就是在祷告时,突然闯入我心中的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和想象。如果我们不进入心中的“内室”时,一切似乎相安无事,但心若要转向上帝,干扰的意念立即纷纷出笼,挺恐怖的。
奥古斯丁区分了肉体和心灵:“内室外面就是时间和空间里的所有东西,它们在敲门,它们的喧嚣声透过我们的身体感官骚扰我们的祈祷,好象一群嚣张的鬼魂来入侵我们的祷告。所以你必须关上门,你要抵抗身体的感觉,让祷告的灵朝向圣父,这是在内心最深处发生的,人在那里把祷告献给圣父。”一群嚣张的鬼魂砰砰地敲门,太真实了,太形象了。
加尔文说,正确祷告的首要原则,就是先调整我们的心思意念,使其合乎觐见上帝。(友谊73)
“内室”在人内心的最深处,是人的肉眼看不见底的。简单地说,内室就是爱,就是爱心。这颗心,被耶稣舍己的爱深深地触摸,它呼叫,主啊,我爱你,我深深地爱你。
信任上帝,最根本的就是信任他的美善。耶稣曾经举过这样的例子,当一个小孩子向父母要一块饼的时候,他相信父母会把好东西给他,是饼,而不是石头。耶稣并由此教导我们要信任上帝。相信上帝会拿好东西给他的儿女。(太7:11)这正是大卫在诗篇中表达出的信仰的核心,“我永永远远依靠上帝的慈爱”(诗52:8)
1667年,耶稣对麻州一位寡妇凯佩琦(MarijoryKempe)启示一段先知性的话:“你相信我对你的爱,这份信心比所有你的祈祷,事奉,苦修更讨我的喜欢。”茱莉安则说:“有些人相信神有完全的能力,凡事都能够做;也有完全的智慧,凡事皆可能做;但是,说他有完全的爱,凡事都会做——在这方面我们就不是那么地相信。依我所见,这样的无知是爱神之人的最大拦阻。
祷告的焦点不是祷告本身而是上帝;祷告是寻求耶稣的心意;祷告就是让上帝掌权。芬乃伦说:“上帝若向你要什么,你只能全给或者完全不给;倘若你没有勇气给他,至少也应该由他拿去吧。”(友谊42)罗耀拉祷告:“主啊,拿去并接受我的一切自由,我的记忆,我的理解,我整个人的意志。。。因为属于我的一切,都是你赏赐的。主啊,我将这些都还给你,请你按你的心意处置。但只求你赐给我你的爱与恩典,这对我来说就心满意足了。”(友谊43/44)
3. 在你的“内室”与主交谈
抗战时有句名言:华北之大,竟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现在,每家似乎都有好个卧房了,但竟然找不到一个安静的卧室,几乎每一个房间都有电话,甚至厕所,还有手机。
“内室”在哪里啊?我最近几年才发现,它在我们家的房子之外,我们整个的小区都是啊,从条条小路到小池塘,小树林,一大片空地,另外一个小区。
或早上或上午或黄昏。我和耶稣一起散步,聊天。正像乔治麦当劳说的那样:哦,上帝啊,我对你的祷告总是言不由衷。我想唯有透过你的回应,才能使我的祷告与真实的我相呼应。(友谊20)
中世纪作家利窝的爱烈特(AelredofRievaulx)将“上帝是爱”翻译成“上帝就是友谊。”初期教父亚历山大的革利免(150——215)说:“祷告就是与上帝相伴”。
哈列斯比说:“祷告就是让耶稣进入到我们日常生活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告诉耶稣。他愿意与我们分享一切。(祷告157)LinaSandel:诗歌:“在主面前小歇,我心无限欣慰,人生万绪千头,尽得完满解决。”(祷告159)
每一天,都祈求主把新的生命赐给我。阿奎那的祷告文表达的正是我的祈求:“主啊,赐我们一颗坚定的心,不为可耻的情感所拖累;赐我们一颗刚毅的心,不容苦难来磨灭;赐我们一颗正直的心,不容阿谀奉承来诱惑。主啊,我们的上帝,赐我们悟性来认识你,恳切寻求你,并且有信心最终得以拥抱你。奉主耶稣基督的名,阿门。”(友谊135/36)
在上帝的花园中散步,往往情不自禁地赞美主。大卫一再歌唱:我的心啊,你要赞美耶和华。
两首小诗,写的正是我与主散步时的赞美。
阿爸,我仰头盯着树梢上的红鸟,
你在白云深处俯首,
微笑地看着我和鸟儿。
阿爸啊,你爱我,就在今天。
我爱你,只有今天。
雅各蒙哥马利(JamesMontgomery1771—1854)的诗歌也许是对进入内室祈祷的最好总结:
祷告是来自有声无声的心灵渴望;
祷告如隐藏的火焰,在心中颤抖。
祷告是叹息的重担,滴落的眼泪,仰望的眼神,
在那儿,唯有上帝的相近。
祷告是最简单的言语,连婴儿都可以尝试;
祷告是至美的旋律,可以上达高天宝座;
祷告是迷途知返的悔罪者的哭声,
天使在雀跃高呼:“看哪,他在祷告!”
祷告是基督徒的生命气息,
是基督徒的自然空气,
是他面对死亡之门的口号。
基督徒带着祷告进入天堂。(友谊123/24)
【作者简介】范学德,50年代出生在中国大陆。19岁入党,1978年考入吉林大学哲学系,1985年考入**中央党校,获硕士学位。在中共辽宁省委党校教授哲学多年后,于1991年秋来到美国。在教会中与基督徒激烈辩论信仰三年半后,于1995年年初信耶稣,成为基督徒,一年后到慕迪圣经学院读研究院。毕业后他经常在北美、欧洲、澳洲等地布道,其它时间从事写作,出版了《我为什么不愿成为基督徒》、《心的呼唤》、《梦中山河——红小兵忏悔录》、《活在美国》和《细节中的文明——寻找美国的灵魂》等十多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