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关怀

婚姻的中庸之道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fuyinyingshiwang

最近连续听到好几位刚回国探亲的朋友提及,现在国内很繁荣进步,生活也非常享受,但是婚姻似乎愈来愈不美满。年轻一代的夫妇最担心的问题是丈夫或妻子有外遇。在美国,华人婚姻的情形似乎也很相似,尤其是在“选择”和“机会”多的地方(例如加州)。即使在环境较单纯的大学城,许多妇女共同的忧虑是,感到自己不再年轻,当丈夫功成名就之时,若与丈夫一同到一个“选择”或“机会”较多的地方讲学或就业,丈夫很可能成为许多年轻貌美小姐们倾慕的对象,若与丈夫的关系不是非常稳固,到时自己如何与这些年轻人竞争。

这些挂虑隐忧似乎不是杞人忧天,许多中年男士如果心里的安全感不足(特别是面临中年危机时),的确有可能另寻“年轻”、“纯真”的少女来证明自己仍旧年轻,富有吸引力。传统的伦理与价值观,在时代冲击下,已经有所改变。

然而,单单“外遇”一个因素,不足以涵盖错综复杂的现代婚姻问题,即使加上“贫穷”、“好强”、“不满现状”等等其他因素,仍无法完全解释婚姻与家庭的种种问题。

平衡互补的关系

争强好胜不行,像传统妇女一味忍让也不行,到底我们该怎么办?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不妨了解当今婚姻辅导界对婚姻关系的看法。

婚姻关系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极端型态,在现实生活中,很少夫妻纯属第一型或第二型,大多数人居于两个极端之间。

第一型,是“对立竞争”的婚姻关系。在此种关系中,双方都争强好胜,生怕吃亏,一点也不愿忍让牺牲。此种夫妻关系相当不稳定,尤其是当环境中有其他更好的选择机会时,婚姻更易趋向解体。

第二型,是“寄生依赖”的婚姻关系。在此种关系中,双方扮演着完全不同而又互补的角色。其中有一方很强,是保护者与供给者,他(她)也做所有的决定;另一方则是被保护者、依赖者与服从者,他(她)把所有的权力与责任,全推托给强的一方。此种互补的关系通常非常稳定(尤其是环境中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时),然而,此种关系常被彼此极高的期望(有无数不成文的规则要遵循)压得透不过气来,双方都没有个人成长的自由(因个人成长威胁了此种封闭群体的安全感),彼此压迫对方要遵守共同的规范。极端的“寄生依赖”关系中,两人“粘结”在一起,最后两人都失去自我,陷在“死结”之中。

现代美国人的婚姻关系,平均起来较趋向第一型,而传统中国人的婚姻关系,则趋向第二型。这两种关系都不尽理想,最好的仍是我们祖先所教导的“中庸之道”。

然而,要在两极的婚姻关系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并维持永远不变,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的。根据研究结果,健全的婚姻,通常是充满弹性,在这两极间摆荡,有时彼此都独立的,有时彼此依赖。这种“平衡互补”的关系,最接近理想中的“中庸之道”。

寻求中康之道

在这里我必须强调一点:我绝非反对传统妇女角色中顺服、委曲求全、为家庭牺牲小我等等美德。笔者写此文的用意在提醒大家,过与不及都会造成问题,因而我们要小心地寻求“中庸”的适应之道。依赖型婚姻中妇女失败的主因,不在于她们的温柔顺服,而是她们在“情感上”的寄生依赖(健全的人应是能依赖,也能独立),期望丈夫背负自己安全感、自尊心或自信心不足的担子。她们另一个失败的原因,在于不了解自己的角色已有所转变。她们墨守成规,不知期待变化,也不了解配偶在不同年龄与环境中,需要不同。她们具备了传统的美德,然而不懂什么是适切的时机与场合,可以发挥这些美德。她们愿意牺牲自己,却不问她们的牺牲是否对自己、配偶、整个家庭有价值。她们很努力,但不幸地成为一厢情愿的牺牲者,做了毫无意义的牺牲。

我们常告诫女性不可太“自私好强”,然而对上述依赖型的婚姻悲剧,常常只无可奈何地归因于“她命不好,遇人不淑”,对造成她们悲剧更深一层的原因,很少注意探究。

我实在看过太多这一类的悲剧,在良心与责任感的催逼之下,甘犯众怒,在此提出逆耳的忠言,希望这些天真善良的妇女要谨慎。

当我提到屈居劣势的一方要成长,以在情感上与安全感上自给自足,绝非鼓吹家庭g e命。在婚姻关系中,一方输了会导致双方都输。一方一味忍让,抹煞自己个性的结果,常害得另一方也陷在当中无法成长,无可奈何地扮演“坏人”的角色,到了最后,双方的幸福都被摧毁。夫妻在死结之中,唯一的希望是个人努力成长,也帮助另一方成长。

初期也许会感觉冲突更多(占优势的那方心理受威胁,怕失去强势,很自然地会压制较弱势的一方来自卫),然而只要度过此一危险期,双方会如倒吃甘蔗,愈来愈能享受到最高层次婚姻一体的幸福满足。

读者们可能会觉得,笔者在文中似乎是站在女性的立场,为女性“请命”。我并非有意“偏心”,但在现代的过程中,传统女性角色所承受的冲突与压力,远比男性大,随着时代的变迁,女性面临的问题,似乎也比男性复杂得多。婚姻幸福是一体的,惟有女性快乐了,男性也才能长久的快乐,反之亦然。

【作者简介】黄维仁,毕业于美国普渡大学临床心理学系,现任教于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同时任职于美国芝加哥婚姻家庭心理诊所。擅长婚姻、家庭、群体与跨文化心理治疗。“西方有杜布森,东方有黄维仁”,在华人圈里被称为“爱情使者”。其讲座以“引人入胜,豁然开朗”著称,故其所到之处无不刮起“爱情风暴”,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主要著作有:《窗外依然有蓝天》、《爱就是彼此珍惜》、《全人辅导与健康家庭》、《分手的解析与重建》、《从深度心理学看爱情》、《外遇有救吗?》、《迎战婚姻暴力》、《原生家庭》、《婚姻、家庭、人格》、《真爱的探索》等。2000年5月起连续4次受邀中国民政部作主题讲演;2004年10月,应邀担任联合国世界家庭研讨会的主题讲员;2002年5月,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与3位杰出华人会面,其中之一便是黄维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