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加2:1-10
一.引言
《加拉太书》第二章可分为两个段落:2:1-10是保罗第二次上耶路撒冷;2:11-21是保罗在安提阿对彼得等人的责备。今天要宣讲的2:1-10的经文,再次体现了保罗对上帝的命定–作向外邦人传福音的使徒–的持守。
二.释经
“过了十四年,我同巴拿巴又上耶路撒冷去,并带着提多同去”(2:1)。
“十四年”從甚麽时候算起呢?可能是保罗蒙召後14年;或者,保罗第一次上耶路撒冷(蒙召三年後,1:15-18)後14年。若是前者,保罗两次上耶路撒冷相隔11年;若是後者,保罗已蒙召17年,两次上耶路撒冷相隔14年。
巴拿巴是出生于居比路的利未人,是保罗第一次宣教旅程的同伴。巴拿巴原属耶路撒冷教会,现與保罗的观点一致,有利於與耶路撒冷教会的沟通。提多是外邦基督徒,是保罗的同工。此处“带着同去”这个分词是单数,可能带着提多同去是保罗的意思。
“我是奉启示上去的,把我在外邦人中所传的福音对兄弟们陈说;却是背地裡对那有名望之人说的,恐怕我现在,或是從前,徒然奔跑”(2:2)。
保罗这次上耶路撒冷,一种原因可能是:“当那些日子,有幾位先知從耶路撒冷下到安提阿。内中有一位,名叫亚迦布,站起来,藉着聖靈指明天下将有大饥荒(这事到革老丢年间果然有了)。於是门徒定意,照各人的力量捐钱,送去供给住在犹太的弟兄。他们就这样行了,把捐项讬巴拿巴和扫罗送到眾长老那裡”(徒11:27-30)。另一种原因可能是:“有幾个人從犹太下来,教训弟兄们说:‘你们若不按摩西的规条受割礼,不能得救。’保罗、巴拿巴與他们大大的纷争辩论,眾门徒就定规,叫保罗、巴拿巴和本会中幾个人为所辩论的上耶路撒冷去见使徒和长老”(徒15:1-2)。無论事哪一种景况,保罗这次上耶路撒冷的主要目的是,把他“在外邦人中所传的福音对兄弟们陈说”。
“背地裡”即“私下”。“那有名望之人”,经文没有说明是谁,可见读者都知道;联系上下文,应是指彼得、雅各、约翰等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
“恐怕我现在,或是從前,徒然奔跑”,应是对加拉太的会眾说的,道出了保罗的担心和忧虑。这裡可能有两層意思。首先,如果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不接纳他在外邦所传的福音,外邦基督徒就不会被耶路撒冷教会接纳,就会失去在基督裡的自由。其次,如果保罗在向外邦人传讲的福音上不能與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达成共识,他们就不会承认保罗的宣教使命和他所传的福音的合法性,基督教可能就会分裂。保罗的的使命是直接從主耶穌领受的,不需要依赖耶路撒冷教会或对耶路撒冷教会唯命是從;但是,如果他不能与耶路撒冷教会有效地沟通并取得共识,以致造成教会的分裂,保罗的宣教使命就可能归于徒然。
“但與我同去的提多,雖是希利尼人,也没有勉强他受割礼。因为有偷着引进来的假弟兄,私下窥探我们在基督裡的自由,要我们作奴仆。我就是一刻的功夫也没有容讓顺服他们,为要叫福音的真理仍存在你们中间”(2:3-5)。
割礼是上帝與亚伯拉罕及其后裔立约的凭据,也是耶和華上帝後来吩咐摩西要以色列人遵守的。“神又对亚伯拉罕说:‘你和你的後裔必世世代代遵守我的约。你们所有的男子都要受割礼,这是我與你,并你的後裔所立的约,是你们所当遵守的。你们都要受割礼[“受割礼”原文作“割陽皮”],这是我與你们立约的证据。’”(創17:9-11)“耶和華对摩西说:‘你晓喻以色列人说:‘若有妇人生男孩,她就不洁淨七天,像在月经污秽的日子不洁淨一樣。第八天要给婴孩行割礼。’’”(利12:1-3)。
保罗并不反对行割礼。他自己受过割礼(腓3:5a),他也为提摩太(父亲是希腊人,母亲是犹太人)行过割礼(徒16:1-3)。但是,““有幾个人從犹太下来,教训弟兄们说:‘你们若不按摩西的规条受割礼,不能得救。’”(徒15:1)。这些人实际是主张,主耶穌的救赎还不足够,还必须受割礼,人才能得救。如果受割礼才能得救,就是主张守律法才能得救;而守律法,就得守全律法(雅2:10)。所以保罗指出:“我保罗告诉你们,若受割礼,基督就與你们无益了。我再指着凡受割礼的人确实的说,他是欠着全律法的债。”(加5:2-3)。然而,没有人能守住全律法;企图靠律法称義的结果,就是被奴役、受咒诅。
“在基督裡的自由”,是指在基督裡的人,不再在律法之下作奴仆,不再受律法字句和礼仪的约束、凡事顺從聖靈而行的自由。
主张受割礼才能得救的,是坚持靠律法称義;不主张外邦基督徒受割礼,是传扬“因信称義”。这是福音的原则问题,保罗决不讓步。保罗把外邦信徒提多带到耶路撒冷这个犹太基督徒的大本营,却没有讓他受割礼,表明保罗传扬因信称義福音的勇气和决心。保罗称这些主张受割礼才能得救的人为“假弟兄”。因为他们“这要靠律法称義的,是與基督隔绝,從恩典中堕落了”(5:4)。这些人自称是基督徒,别人也以为他们是基督徒,但事实上,他们不是基督徒,或其行为不能显明他们是基督徒。
“至於那些有名望的--不论他是何人,都與我無干;神不以外貌取人--那些有名望的并没有加增我甚麽,反倒看见了主讬我传福音给那未受割礼的人,正如讬彼得传福音给那受割礼的人。(那感动彼得,叫他为受割礼之人作使徒的,也感动我,叫我为外邦人作使徒。)又知道所赐给我的恩典,那称为教会柱石的雅各、磯法、约翰就向我和巴拿巴用右手行相交之礼;叫我们往外邦人那里去,他们往受割礼的人那里去;只是愿意我们纪念窮人,这也是我本来热心去行的”(2:6-10)。
保罗称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为“那些有名望的”,似乎多少有些讽刺的语气。但这不是保罗对那些使徒有任何轻蔑之意,而是而是要贬低一些犹太基督徒对耶路撒冷教会领袖言过其实的称扬。
保罗说这些教會领袖“都與我無干;神不以外貌取人”,可能是要表明,雖然耶路撒冷教会的使徒曾亲眼见过肉身的耶穌,并與祂在一起生活过;但保罗是复活的主亲自委派的使徒,他的事工无须仰赖这些教会领袖;他也不必讨好他们,也不轻视他们。
“并没有加增我甚麽”的意思是,对保罗所传扬的福音和宣教使命,耶路撒冷教會的领袖没有加上任何改正或补充,而是予以了理解和认同。
“那感动彼得,叫他为受割礼之人作使徒的,也感动我,叫我为外邦人作使徒。”保罗的外邦基督徒不必受割礼,而彼得的犹太基督徒仍要受割礼。但是,犹太基督徒受割礼,并不是彼得的吩咐,也不是福音内容的一部分。所以彼得和保罗所传的福音是同一个福音,因为他们是被同一位上帝所感动的。所谓“彼得的福音”,是彼得采用适合犹太人的方式而传的福音;“保罗的福音”则是保罗用适合外邦人的方式传的福音。彼得和保罗传讲的福音,只是对象和方式的差别,其内容是一樣的,都是“因信称義”的福音。
“用右手行相交之礼”,此礼节的具体仪式并不清楚,但表达了耶路撒冷教会领袖对保罗、巴拿巴的接纳和信任,同意在福音事工中携手合作,彼此独立,并承认保罗的使徒职分與彼得等人的使徒职分是完全相等的。
这裡的“窮人”,一般都理解为耶路撒冷教会贫窮的信徒。保罗也不止一次地将各地对耶路撒冷教会的赈灾物品送到耶路撒冷(徒11:29-30,24:17)。
三.反思
1)保罗这次上耶路撒冷,他蒙召已经14年或17年。这么多年,保罗持守上帝对他的命定和差派,作向外邦人传福音的使徒,不避艰险、不屈不饶、百折不回。他说,他“多次下监牢,受鞭打是过重的,冒死是屡次有的。被犹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减去一下;被棍打了三次;被石头打了一次;遇着船壞三次,一昼一夜在深海裡;又屡次行远路。遭江河的危险、盗贼的危险、同族的危险、外邦人的危险、城里的危险、旷野的危险、海中的危险、假弟兄的危险。受劳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饥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体。除了这外面的事,还有为眾教會挂心的事,天天压在我身上。有谁软弱,我不软弱呢?有谁跌倒,我不焦急呢”(林後11:23b-29)?
我蒙召作全时间传道人,到今年也17年了。我们现今的条件,比保罗时代好多了。即便如此,有时仍会感到劳累。上个周末(01/09-10/2014)我去匹兹堡华人教會讲道,是我今年的第一次外出服事。他们的聚会從周六(元月九号)下午3:30开始。为了避免因旅途延误影响聚会,我提前一天,於周五(元月八号)下午就动身了。八号下午3点钟,雪萍的先生Ed开车送我去机场。登机後,飞机一直不起飞。大家在飞机上坐等了两个小时,飞机才升空。到达Detroit机场後,又在飞机上坐了1小时,才得下飞机。赶不上转机,只好在Detroit机场附近的旅馆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到机场。不想原定12点钟的班机又延误两个小时,抵匹兹堡机场已是下午3:00;可机场到教堂还须45分钟车程。我被從机场直接带到教堂,在洗手间换了衣服,就上讲台了。主日下午返回时,航程先後被更换了三次,最后途经亚特兰大,才在午夜前回到家裡。本来五、六个小时的行程,竟耗费了三十几个小时。但主给我的命定,我無怨無悔。
我们每一位弟兄姊妹,都有上帝特别的命定和引领,盼望我们每一位都认清并持守这樣的命定。
2)雖然信徒的使命各不相同,但所作的都只是神国事工的很小一部分。只有眾弟兄姊妹的事奉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不同事工不要彼此割裂或对立,而要相互配搭和互补。不要轻看自己或轻看别人。否则,每个人的事工就难以为继。因为都是受同一位上帝差派,信徒之间是可以相通的。信徒要多多沟通,增进了解,彼此支持、代祷。
3)核心同工的合一是极为重要的。核心同工取得共识,教會就不易出现分裂。保罗深谙此理。他和巴拿巴到耶路撒冷後,并没有就外邦信徒是否须受割礼的问题在教堂公開阐明他的观点,而是私下與教會的领袖雅各、磯法、约翰陈说,得到他们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此后,在犹太人和外邦人中的福音工作,就更稳健地擴展了。
进入信息时代,教会的事工有了更有效的工具。发一个电子邮件,大家就同时收到了。在这种条件下,我们更须注意将核心同工之间的沟通放在首位。不久前,靳牧师在教會祷告会上谈到,我们教會要增强牧师、长老和执事的相互了解,不僅同工,还要同心。这是很好的。请大家为此祷告。
4)在人际关系上,保罗教导要忍讓、與人和睦。“不要以恶报恶。眾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或作“讓人发怒”],因为经上记着:‘伸冤在我,我必報應。’”(罗12:17-19)但是,在关乎福音的原则问题上,保罗是寸步不讓的。现在大家认同的口号是:“基要信仰须合一,非基要信仰可存异,一切事上有爱心。”有人还说:“如果把相对的绝对化,就会把弟兄当作仇敌;如果把绝对的相对化,就会把仇敌当作弟兄。”愿我们有一颗虚心受教的心,努力学习《聖經》,不断提高分辨基要信仰和非基要信仰的能力,竭力持守上帝的给自己的命定和聖靈所赐合而为一的心。
【作者简介】冯秉诚即里程,《游子吟》的作者,著有多部有影响力的基督教专著。已婚,现有一子一女。现全家四口全改信基督教。现任威斯康星州米城中华基督教会(Chinese Christian Church of Milwaukee)差传牧师和真道培训中心(True Word Training Center)主任。“中国基督徒作家基金会”专业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