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一:嫉妒心理
许多人熟悉曹植的诗:“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七步诗》是三国时疾贤妒能的曹丕,逼其弟曹植在七步内完成的。幸亏曹植有出口成章之才,否则,曹家兄弟骨肉相残。
圣经中,约瑟的哥哥们因嫉妒约瑟得到父亲雅各所赐的彩衣,便商量谋害约瑟。扫罗为“扫罗杀死千千,大卫杀死万万”一句话而嫉妒大卫,置他于死地。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纷争,大多是由嫉妒引起的。
圣经说:“忿怒为残忍,怒气为狂澜,惟有嫉妒,谁能敌得住呢”?(箴27:4)
心理二:攀比心理
三国里的周瑜说:“既生瑜何生亮?”
白雪公主的故事里,恶毒的王后总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一个问题:“谁是这世上最美丽的女子?”
喜欢攀比的人总是发出这样的感慨。人如果攀比心太强,必定烦恼丛生。有句俗语说“人比人,气死人”。事实上,人比人并不要紧,但是人比人又要生气的人,往往会产生负面的情绪。
圣经说:“要常常喜乐,不住地祷告,要凡事谢恩”(帖前5:16-18)。
心理三:自卑心理
自卑,简单说就是自己瞧不起自己。自我认识不足,过低评估自己。比方说,有人认为自己的外貌不如别人,有的人觉得工作不如别人,有的人觉得自己身高不如别人,什么事情都觉得“我不行”。这样就产生了自卑。
保罗说:“要看得合乎中道”(腓立比2:3)“合乎中道”意思就是要正确地估计自己。不要过于轻视自己,也不要过高估计自己。一个准确的自我评价必须基于对自我价值的认识。每个人在神的眼中都有价值。
心理四:怯懦心理
怯懦,就是胆小,害怕的意思。其实,在生活中,人人都有怯懦心理,比如说,有的人害怕遭受伤害,有的人害怕遭到损失、有的人在工作中害怕完不成任务。这都是很正常的。但是,有人过于害怕和恐惧,遇任何事情都退缩,人际关系也非常冷漠,这样的怯懦就不对啦。
有解经家认为,圣经中的提摩太也是一个生性怯懦的人,但是他依靠主的恩典冲破了个人的限制,克服种种难处,完全委身事奉,专心服事神,成为一个刚强的传道人。
所罗门说:“你在患难之日若胆怯,你的力量就微小”(箴24:10)。
心理五:猜疑心理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曹操刺杀董卓败露后,与陈宫一起逃至吕伯奢家。曹吕两家是世交。吕伯奢一见曹操到来,本想杀一头猪款待他,可是曹操因听到磨刀之声,又听说要“缚而杀之”,便大起疑心,以为吕伯奢要杀他,于是不问青红皂白,拔剑误杀无辜。
猜疑的人通常过于敏感,生活中会碰到一些猜疑心很重的人,他们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说自己坏话。看到别人说笑,便以为他们在议论。无法轻松自然与人交往。
圣经说:“爱是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林前13:7)
心理四:怠惰心理
“怠”这个字有轻慢的意思,惰是懒惰。怠惰是一种沉闷的心态,生命缺乏活力。怠惰往往会产生仇恨,怨恨,绝望,怯懦,呆滞,迷乱。尤其是基督徒,如果怠惰,就违背了圣经的教导。上帝的旨意是叫我们“六日要劳碌作你一切的工”(出20:9)。与怠惰相反的就是殷勤,甘心乐意地去行各样的善事。殷勤是上帝所喜悦的。
所罗门说:“懒惰人的道,像荆棘的篱笆;正直人的路,是平坦的大道”(箴15:19)。保罗说:“殷勤不可懒惰。要心理火热,常常服事主”(罗12:11)。
心理七:厌世心理。
在一次老年人的感恩礼拜中,一个68岁的基督徒做见证:“我四十岁学钢琴,五十岁学英语,六十几岁学开车。上帝若让我活到七十岁,我一定会开画展”。一位充满上进心的老人、一位充满朝气的基督徒。
人要发展自己的潜力,要努力克服自己的缺失,积极的经营自己的人生。不要悲观厌世。一个懂得克服自己,开发自己潜力,使自己在不断的进步中,这才是快乐的人。不要觉得什么都是“虚空的虚空”,为主而活是不虚空的。
保罗说:“所以我活着不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基督。(林后5:14)
心理八:暴躁心理
每个人都有脾气,但如果过于严重,无论什么事情即易上“火”,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又打又骂,屡屡发生,甚至不顾后果,不受控制,那就不好了。
圣经多次提到性格暴躁的人要改变自己,基督徒要祷告,求上帝一点一点的改变,成为一个安静的人。圣经说:“轻易发怒的,行事愚妄;设立诡计的,被人恨恶”(箴言14:17)。
所罗门还说:“不轻易发怒的,大有聪明;性情暴躁的,大显愚妄”(箴言14:29)
心理九:孤僻心理
“僻”的意思就是我们常说的不合群,不愿意与他人接触、经常离群索居。对周围的人有厌烦或者戒备的心理。疑心较强,神经过敏,无论做什么事情喜欢独来独往。缺乏朋友或同事之间的那种欢乐与友谊。
《十条诫命》是基督徒所熟悉的,前面4条是讲人与神的关系,后6条是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圣经教导当与人和睦,而不是离群孤立。贾玉铭牧师说:“人生乃是合群而立,生命、生活决不可与世人脱节,要在人群社会中尽当尽的本份。”学者依伯诺说:“只要面对着‘你’之时,才有‘我’之真实存在。
保罗说:“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罗12∶10)
心理十:自恋心理
据说,“自恋“这个词源自希腊,有人译成汉语是”水仙花“。来自一个古希腊故事,说有一个美丽少年名字叫那西斯,他有一天在水中看到了自己的身影,便爱上了自己,于是每天茶饭不思,直到憔悴而死,后来变成了一朵花,后人称之为水仙花。当然这只是一个故事。
在生活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恋倾向,其实,人爱自己,欣赏自己,自我陶醉,我认为是应该的,也是好事。问题就在于爱得过火了,就危险了。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关注,就会活得很累。
保罗曾经说过一句话:“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罗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