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养栽培

面对还是逃避?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fuyinyingshiwang

经节:民13:1-3,25-28,30-33,14:1-10

题目:两种选择——面对还是逃避?

这段圣经记载的系列事件是以色列民在旷野漂流过程中的一个转折点,他们正走到一道岔路口上,何去何从,这将决定他们的命运,是立刻进迦南地还继续在旷野中走四十年的回头路。在这当中有两种决定性的人物,一是以约书亚和迦勒为代表的少数派,另一是以另十个探子为代表的多数派。他们要面对选择,正如我们每个人生活在世界上不可能不去选择一样。

一、选择逃避

约书亚等十二个人奉摩西之命在准备进迦南前去窥探迦南地,他们受命有两大任务:一是窥探迦南地的军事防务情况,13:18-19“看那地如何,其中所住之民是强还是弱,是多是少,所住之地是好是歹,所住之地是营盘是坚城?”二是自然资源与环境情况,13:20节“又看那地土是肥美是瘠薄,其中有树木没有?你们要放开胆量,把那地的果子带过来。”20节的“又”字说明这只是附带的任务,主要任务是第一方面,就是窥探敌情,要充分掌握军事情报,以达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当四十天后他们平安归来并带回迦南地的果子向摩西亚伦汇报时,却产生了对同一事实两种完全不同的反应。一是多数派十个探子的反应,他们对所见的事实产生出来的是悲观的情绪,他们选择用悲观的表达方式“迦南地果然是流奶与蜜之地,但那地的民却强壮,城也坚固宽大……”(13:27-28)他们强调的是危机,但没有看到转机,他们看到的是敌人的强大,没有看到上帝同在的强大,他们看到的是事情的不可能性,没有看到事情的可能性。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叫理性情绪疗法,该理论认为人们的情绪的困扰并不是来自他所遭遇的事件本身,而是来自他对所遭遇事件的看法,也就是对事件本身进行非理性的“灾难化”思考,只有除去人的非理性的“灾难化”思考,才能克服情绪的困扰。(比如看到别人指指点点,就以为别人都是在说自己;曹操杀友事件)

这十个探子正是处在这种困扰当中,他们没有超越眼见的信心来面对困难,而是根据自己的感觉,并进一步对眼见的事件进行灾难化的分析与推理:“我们所窥探经过之地,是吞吃居民之地。……据我们看自己就如蚱蜢一样,据他们看我们也是如此。”(13:32-33)

灾难化的事实成为逃避的理由,其实逃避真正的原因是离弃神,不信神,口里相信,心里不信,嘴唇亲近神,心却远离神。

自从人类始祖犯罪后,人就是喜欢逃避的,亚当犯罪之后,开始逃避耶和华的面,摩西逃避回埃及拯救同胞(创4:),以利亚逃避耶洗别的恐吓而逃避到何烈山的洞中(王上19:3-8),耶利米以自己的年幼为借口逃避使命可能带来的困难(耶1:6)。这些以色列人也要逃避来自迦南地的挑战,他们如同不能承担一点困难与压力的孩童,他们所表现的完全象孩子,情绪化的撒气,他们哭号,他们并没有想到如何解决问题,有的只是抱怨,他们向摩西亚伦发怨言,全会众说:“巴不得我们早死在埃及地,或是死在这旷野。……我们回埃及去岂不好吗?”(14:2-4)以色列人要逃避,甚至他们希望以死来逃避,正如很多人没有勇气面对生活时选择自杀一样,他们更要逃避到埃及地去,正如很多人在信仰的道路上遇到困难后,就放弃了信仰重新回到过去的生活中去一样。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埃及地,在面对困难时都会想到回埃及,想到坐在埃及肉锅旁,有一个女孩,有二十多岁,应该是具有成人的能力去承担人生的时候,而她每当从外面遇到挫折回到自己的家时,总埋怨她的母亲说:“你为什么将我生到这个世界上来?”母亲很不理解,对她说:“我给你吃给你穿,我哪里对你不好啦?”这就是当人遇到困难时,都有逃避到母腹中去的倾向,在那里没有世界的挑战与困难。

今天很多人逃避遇到的挑战与责任,而且总能为自己找到逃避的理由,他们总会为自己的软弱、自己的小信、自己的过错、自己犯下的罪行归给环境和他人。有一个人,他的父亲曾是公安局长,他不停的调换着在不同的城市生活,当他在一个城市生活着时,他慢慢发现有许多困难,他期望到一个没有任何困难与挑战的地方去。于是又到另外的城市去,原来在他小的时候每次被桌子碰疼了,他的父亲就会通过打桌子来安慰他,以此停止他的哭声。据说有一次因为被桌子角撞了后,他非得要求父亲将桌子的角用锯子锯掉。渐渐的他每次受到的伤害总是归咎于身外的原因,桌子角撞了他,不是他撞了桌子角,因此理应当将桌子角锯掉,因为伤害了我。他要求世界没有任何对他的威胁,否则就是世界的错。

其实在我们的有许多我们生命中也有许多迦南地需要去征服,我们学习、工作、生活、人际、教会的事奉、教会事工的开展等等,迦南地表示的是机遇、挑战,也是艰难。我们盼望的迦南地是不需要付出代价的,我们总是盼望我们很轻易的征服,没有任何难处与挑战,没有一点艰难险阻。于是一有风吹草动,挑战压力临到,就选择了放弃与逃避,步十个探子的后尘。

我们应该学习一件事就是在最没有盼望的环境中也不要说没有盼望的话,因为我们的神超越环境。

二、选择面对

而与十个探子表现完全不一样的是约书亚和迦勒,他们俩满怀信心踌铸满志的表示:“我们立刻上去得那地吧!我们足能得胜。”(13:30)“足”字表示他们对上帝的信心,他们并不是一厢情愿的盲目乐观,不是象耶利米时代的假先知毫无根据的自信,他们一边犯罪做不讨上帝喜悦的事,一边对说上帝必然帮助他们。而约书亚和迦勒知道是让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是上帝的应许,那么上帝必然成就此事,而以色列人所做的就是尽本分努力就是了,将结果叫给上帝,因为进入迦南地是就快实现的事实,问题不是因为难处而决定是否进入迦南地,真正的问题是如何解决面对困难,知难而进。约书亚和迦勒深知这一点,当他们进入迦南地窥探时,他们的注意力没有被迦南地的美景所牵引,也没有被迦南地的巨大坚城所吓倒。他们早已有了心理准备:敌人的强大,防守的坚固是必然的,但上帝已将这片土地应许给了我们,这一切又算得了什么呢。因此他们非常有信心的说“耶和华若喜悦我们,就必将我们领进那地,把地赐给我们,那地原是流奶与蜜之地。但你们不可背叛耶和华,也不要怕那地的居民,因为他们是我们的食物,并且荫蔽他们的已经离开他们,有耶和华与我们同在,不要怕他们。”(14:8-9)

很多时候我们灰心失望,并不是困难本身使我们灰心失望,而是我们选择了灰心失望;我们软弱并不是环境或什么人使我们软弱,乃是我们选择了软弱,我们逃避,并不是因为压力与挑战,而是我们选择了逃避。

幼小的大卫面对强悍无比的巨人歌利亚时,没有灰心丧胆逃跑,而是勇敢的面对,最后并没有被歌利亚打死,而是胜了歌利亚。但以理面对被扔进狮子坑中的危险的环境时,没有丧胆,依然祷告如常(但6:);其朋友被扔进火窑,并没有被烧(但3:);尼西米面对伴君如伴虎的工作向王请求回到耶路撒冷时,并没有惹动王怒(2:1-8);以斯帖面对危险的进见,并没有如她自己惧怕的那样被弃(斯4:11,5:2-3)。可见很多的难处都是我们自己想出来的。

其实一切的困难与压力的环境都不能击倒我们,而是我们自己的错误的选择击倒了我们,我们没有选择信心,而选择了怀疑,我们没有选择上帝的应许,而选择了我们的眼见。

然而,因为百姓的悖逆不信,他们选择了逃避,上帝让他们在旷野漂流了四十年,并倒毙在旷野,新生的一代起来才进入迦南地应许之地,只有大有信心的选择面对的约书亚与迦勒才得以进去。正如罗马书11:22“可见神的恩慈和严厉向那跌倒的人是严厉的,向你是有恩慈的……”希伯来书10:38-39“只是义人必因信得生,他若退后,我心里就不喜欢他。我们却不是退后入沉沦的那等人,乃是有信心以至灵魂得救的人”。

圣法兰西斯有一句话:求上帝给我一颗勇敢的心,让我去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求上帝给我一颗平静的心,让我接受那些不可以改变的;求上帝给我一颗智慧的心,让我分辨哪些是可以改变的,哪些是不可以改变的。其实,我们对于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我们要勇敢的去面对它,努力的改变,我们对于那些不可以改变的事,我们不是逃避,而是要勇敢的面对它,平静的去接受。

摆在我们前面的迦南地,它非常美好,但却需要经过艰苦的争战。你是否愿意去面对,你到底做何选择?是选择面对还是选择逃避,这完全在于你如何选择。你是选择信靠上帝,还是依靠自己的判断,是相信应许还是相信眼见。上帝应许以色列人承受流奶与蜜之地的迦南美地,上帝同样也应许我们承受流奶与蜜的迦南地,在新的一年中,我们会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挑战、艰难、试探与引诱,我们靠着上帝的应许可以面对一切,我们可以对一切说:“我们立刻上去得那地吧!我们足能得胜。……有耶和华与我们同在,不要怕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