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证道

你要痊愈吗?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fuyinyingshiwang

经文:(约5:1-9)

这段经文记录了主耶稣治愈了一个病了三十八年的人。其中主耶稣问了那个病了三十八年之人的一个问题:“你要痊愈吗?”这实在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主耶稣居然问一个病了三十八年的人:“你要痊愈吗?”这岂不是等于有人问一个在沙漠中快要渴死的人说:“你要喝水吗?”又好比有人问一个在冰天雪地里快要冻死的人说:“你要炭火和棉袄大衣吗?”主耶稣为什么要向这个病人提出这样一个明知故问的问题呢?这个问题对那病人究竟有什么意义没有?今天我们就以“你要痊愈吗?”来一起分享这段经文。

《圣经》一开始向我们介绍了这件事情发生的背景:“这事以后,到了犹太人的一个节期。耶稣就上耶路撒冷去。在耶路撒冷,靠近羊门有一个池子,希伯来话叫作毕士大,旁边有五个廊子。里面躺着瞎眼的、瘸腿的、血气枯干的许多病人。(有古卷在此有‘等候水动,因为有天使按时下池子搅动那水,水动之后,谁先下去,无论害什么病就痊愈了’。)”

故事是从一个名叫毕士大的池子边开始的,因为当时有很多人相信这个池子有一种特殊神奇的医治功效,所以就有许多患各样病症的人来到池边躺在那里,等待奇迹的发生。在这许多的病人当中有一个人,他患病已经有三十八年了,这就是《圣经》所记录的这件事情的主人公。耶稣对他说:“你要痊愈吗?”

在此我们看到主耶稣讲话的艺术,主对那患了三十八年病的人说的第一句话是:“你要痊愈吗?”亲爱的弟兄姐妹,如果你是主耶稣,你首先会对那病人讲一句什么样的话呢?对一个素来不认识的人怎么讲第一句话,往往就反应了这个人的智慧与讲话的水平。男女朋友经人介绍第一次见面,你想人会怎么开始交谈?会不会有人问对方:“你婚房预备好了吗?”或者说:“你要我给你生几个孩子?”或者说:“你怎么和以前的男朋友分手的?”或者说:“结婚以后谁来当家?”显然第一次见面讲这些话都太适合,如果有人这样讲很可能就会把人家吓跑了,就是没有把对方吓跑,谈话也很难继续下去。相反如果你换一种方式开始你的谈话恐怕效果就会两样了,如果你说:“介绍人在我面前夸你好几次,今天能够见到你,我很高兴……”对方听了可能就会很容易接受,又很容易打开话题。所以你对陌生的人,第一句讲什么这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是主耶稣你会怎样对那病人说第一句话?你会不会问他:“你饭吃过吗?”如果你这样问,那病人可能会感到很滑稽,他可能会想:“这里又不是饭店,你问我饭吃过吗是什么意思啊……”如果你说:“你在这里多久了?”他可能也会感到很伤感,“我已经病了三十八年了,我在这里已经等了很久了……”如果你说:“你家里会不会有人常来看你?”哇,他就可能更伤心了,他可能会告诉你:“我刚病的时候,家里人都关心我,我爸爸来看我,我妈妈也送饭给我吃,我的孩子们也来看我,但是现在三十八年过去了,爸爸妈妈都死了,孩子们也都各奔东西了,久病无孝子,现在只有我一个人孤孤单单在这里……”说完可能就痛哭起来。所以对这个病了三十八年的人,你第一句话要怎么对他说都是很难的,他的心灵因为长期受疾病的折磨,可能你一开口就会给他带来你意料之外的痛苦。

这样我们就看到主耶稣对这个病了三十八年的人所说的第一句话的意义有多么的重大了。主耶稣问他:“你要痊愈吗?”第一眼看上去,这句话好像是有点明知故问的味道,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想想,就不难发现这句话对当时这个病人意义重大。

一、重申了痊愈的盼望

首先这句话向这个病了三十八年的人重申了痊愈的盼望。其实这个病人本来是有过痊愈盼望的。那原来的盼望就是到等到毕士大池子中的水动了以后,先下去使病患得痊愈。只是这个盼望一直以来都没有实现,直到过了三十八年,还是没有实现。用他自己的话说:“水动的时候,没有人把我放在池子里;我正去的时候,就有别人比我先下去。”所以渐渐地他的盼望就变成了一种奢望,一种绝望。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需要有盼望的,一个人可以没有很大的房子,没有四个轮子的车子,可以没有舒适的床榻,和日常美味的佳肴,但是一个人绝不可以没有盼望。一个人即使所拥有的甚少,但是内心充满盼望,他的人生仍旧充满喜乐与平安,但是如果拥有很多,但是活着却没有盼望,那么他的人生仍旧会很痛苦,他的生活仍旧会如同行尸走肉般毫无生气。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些时候会看到民工子弟学校里的孩子们照样充满欢笑,而豪车别墅里的包二奶们常常需要用毒品、酒精和安眠药才能麻醉自己。所以盼望对任何人都很重要。

盼望很重要,但是如果人有了盼望,而这个盼望却是建立在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空想基础上,那么这种盼望比没有盼望更可悲。可能我们中间的长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的“大跃进”运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时很多人都信以为亩产万斤、赶英超美、××××按需分配是真的,所以大家就在极其乐观地环境下开展人民公社,以为我们国家真的已经物质极大丰富了,真的可以实行按需分配了。但是结果呢,不久许多人连饭都吃不饱了,成千上万的人在物质极大丰富的××××梦想中活活地饿死了。所以人必须有盼望,更重要的是人的盼望必须有根有基。如果人的盼望是建立在一相情愿的空想,或者是政zh i家的谎言上,那盼望最终不仅不会有美好结局,反而将会成为极其可怕的灾难。

回想这个病了三十八年的人,他先前的盼望实在已经成了可怕的灾难。所以耶稣对那病人提出的这个问题:“你要痊愈吗?”一方面重申了他得痊愈的盼望,同时另一方面也有意地引导他反省他一直以外盼望落空的原因。

二、重建了痊愈的勇气

耶稣问:“你要痊愈吗?”从表面上看,这是一句很平常的疑问句,语气也很平常。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对一个病了三十八年的病人来说,主耶稣的这句话却带着极大的挑战性,意思就是:你已经病了三十八年了,现在你还敢不敢追求痊愈?

这是一个多么严肃的挑战?“你要痊愈吗?”有多少患病的人,当他们刚刚发现自己有这样那样的病时,他们几乎都想方设法投医就诊,但是当时间一长,三年、五年过去之后,如果病情仍旧没有好转,极大多数的人就开始渐渐会自动放弃获得痊愈的想法,如果时间继续拖延,几乎所有的人最后都会失去获得痊愈的勇气,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相信这个病了三十八年的人也是如此。他实在已经病得太久了,差不多早已经接受自己无法获得痊愈的现实了。因为一直以来他都向往痊愈,但一直以来都无法痊愈,所以渐渐地他不再敢想自己有一天还能获得痊愈。

但是今天有一个人站在他面前居然对他说:“你要痊愈吗?”这句话是问得这么直接,这么突然,三十八年来,从来没有人问过他这样的问题。在毕士大池子边虽然有很多人,但是人人都是专顾自己,毕士大池子边虽然有很多人,却没有一个人真正怜恤关心这个病了三十八年的人,所以《圣经》说:“有一个人病了三十八年”,他在那里只有孤孤单单的“一个人”,所有的人来来往往,与他却毫无关系,以至于他对耶稣说:“先生,水动的时候,没有人把我放在池子里;我正去的时候,就有别人比我先下去。”这里两次提到“人”,第一次,“水动的时候没有人……”,意思是他需要人帮助的时候,这么多人,没有一个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第二次,“我正去的时候,就有别人……”,意思是当那个病人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每次快要获得他努力的成果的时候,却有人抢在他前面。这是一种多么辛酸的经历!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中,是没有人会在乎那病人要不要痊愈的。

今天我们看到《圣经》里的这个病人,不禁容易想到我们若没有主在我们生命中,我们每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岂不像那个人一样孤独无援?世界虽然有很多人,生活中虽然有很多看似与我们有关系的人,但是谁是真正体恤关心你的人呢?许多时候人心叵测、世态炎凉到一个地步常常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孤独。这就是人犯罪后的世界——人人都为自己的利益,不顾别人的安危。多的人还想更多,少的人连生活都成问题。许多人就在这样冷冰冰的世界中变得麻木,失去生活的勇气。从某种角度讲,毕士大池边的人们就是现今这个世界的缩影。

但是今天有一个人站在这个已经病了三十八年的人面前,竟然问他:“你要痊愈吗?”我相信对这病人而言主的话是振聋发聩的。主耶稣的话再一次给他得痊愈的勇气,尽管那病人并不认识那与他说话的是谁。但是对他来讲至少发现在茫茫的人海中今天终于有一个人愿意关心他,体恤他。所以他内心中失去已经的那种痊愈的勇气再一次因着主的话重新被建立起来。

三、重整了痊愈的信心

耶稣问他:“你要痊愈吗?”另外还有一层重要的意思就是:你相信自己还能痊愈吗?主耶稣要藉着这句话来重建他的信心。因为信心是人领受神恩典的必备条件。《圣经》说:“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因为到神来的人,必须信有神,且信他赏赐那寻求他的人。(来11:6)”耶稣好几次行神迹医治一些人的时候会说:“你的信救了你了”,或者说:“照着你的信心给你成全吧!”这足以让我们看到神施恩典往往与人的信心有密切的关系。一个完全不信神,或者怀疑神的人不可能从这那里得到什么,正如《圣经》说:“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风吹动翻腾,这样的人不要想从主那里得什么。(雅1:6-7)”所以耶稣首先要建立他里面的信心。

有一点我们应该肯定的就是这个病了三十八年的人曾经是有过痊愈信心的,他的信心就是等到毕士大池子里面水一动,就立刻抢在别人前面下去,就可以得痊愈。但是三十八年来他的信心一直没有兑现,所以渐渐地他的信心就变得麻木失去知觉。为什么会这样?原因与他最初得痊愈的盼望一样,他的信心不是建立在一个确定可靠的根基上,而是建立在一个偶然性可能发生的基础上。也就是说他相信如果毕士大池子里的水能治病是真的,如果池子的水动真是天使的作为,如果水动的时候他能够第一时间下去,那么他就能痊愈。但是三十八年来他的“信心”始终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的改变。他的人生好像被什么东西卡住了。

三十八年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漫长的,一个人在三十八年中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可以学很多的学问,干很大的事业、走过许多的地方,积累很多的经验……就是一个一个残疾人也是如此。本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就是一个坐在轮椅上的瘫痪病人,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演说家、教育家之一海伦?凯勒,是是一个又聋又盲的女士。这样的人其实在历史上不胜枚举,如果我们再举几个例子的话还有:轮椅上的提琴家帕尔曼;美国残疾人总统罗斯福;留下了大量科普文献的科学家高士其,不朽的聋人发明家爱迪生,坚强的小说家海明威……

但是这个病了三十八年的人所有一切经验就是躺在池子边,看着池子里的水,和往来的病人。他的生命就这样消磨了三十八年,三十八年中,他的生命好像被一样什么东西卡住了,使他的内心失去了信心,失去了盼望,失去了勇气,失去了任何美好追求的动力,当然也没有什么成就。他的灵魂与他的身体一样渐渐衰败颓废。是什么东西卡住他的生命?是他的疾病?应该说更是他错误的信心!其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有人很穷就想方设法使自己富起来,于是就就去赌博,盼望通过赌博使他能够快快地摆脱贫穷。结果往往这样的人结局都很惨。如果问使他落到悲惨的结局最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是他的贫穷呢,还是他错误的信心呢?显然贫穷其实并不是最可怕,最可怕的是他把信心建立在赌博上。

所以今天主耶稣看到这个病了三十八年的人就怜悯他,他实在很可怜,不仅是因为他身上的疾病,更是因为他错误的信心,如果这种错误的信心不纠正过来,恐怕他继续等下去,一直到死也得不到痊愈,最后凄凄惨惨地死在毕士大池子旁边。耶稣不希望他这样下去,所以就对他说:“你要痊愈吗?”意思不仅要他重新建立痊愈的信心,更要他认识到他这样下去是永远得不到痊愈的。所以主耶稣要重整他的信心,要叫他的信心从一个无法叫他得痊愈的池子转移到神的独生子身上。所以主耶稣就对他说:“起来,拿你的褥子走吧!”最后《圣经》说:“那人立刻痊愈,就拿起褥子来走了。”

结语

主耶稣一共向这个病了三十八年的人说了两句话,三十八年来那人一直躺在池子边希望得痊愈却没有,最后因着耶稣的两句话却得了痊愈。三十八年当那个病人一直定睛在毕士大池子上,池子并没有给他任何生命的转机,但是今天当他的眼睛一转向主耶稣,他的生命就立即发生了变化,主的恩典就临到了他。主耶稣希望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都充满喜乐、平安和盼望,他不希望人的生命被什么捆绑,被什么卡住而失去平安、喜乐与盼望。亲爱的弟兄姐妹,今天你的生命是不是也被某些东西卡在那里,使你的人生失去活泼、奔放、绚丽多彩的活力呢?或许你的情况并没有那个病了三十八年的人那么遭,但是,我们的主希望你得到完全的释放,享受完全的平安、喜乐,与充满盼望的生活。今天你生命中的拦阻是什么呢?是客观的难处,抑或是错误没有根基的信心,如同三十八年病人心中的“毕士大池”,让我们弃掉心中所有大小的“毕士大池”,将我们的眼光专心定睛在主身上,主就要将他丰盛的恩典临到我们身上!

【作者简介】张雅各,宁波人,传道人,基督教文字侍奉者。